山东:突出重点 打造经济强省“新引擎”

2009-2-14 14:3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关注点: 
    “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已为我省勾画出整体发展格局,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如何加快实施,增强我省的综合竞争实力?省委、省政府分析认为,需要认真组织实施重点发展带动战略,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经济示范区、日照临港产业园区建设和海洋经济发展等,引领全省经济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 
    突出重点打造经济强省“新引擎” 
   “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略,加快推进相关战略规划实施,必须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引领全省经济在新的更高层次上又好又快发展。 
    山东省发改委主任费云良代表认为,在“一体”中,要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加强省会建设,全面提升省会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依托胶东半岛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进一步明确方向和重点,重点加快推进高端产业聚集区建设,让“一体”带动胶济铁路沿线10个城市“率先发展”。在“北翼”,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规划建设。在“南翼”,重点抓好日照临港产业园区和日照精品钢基地建设,以大企业、大集团带动我省钢铁工业结构调整,促进鲁南经济带“优化发展” 。 海洋经济要重点打造特色海洋产业体系,做大做强造船、 海洋化工、海洋药物等先进制造业、滨海旅游业,带动3000公里黄金海岸“立体发展”。 
    济南市市长张建国代表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省会城市群建设,省会济南初步发展起了文化经济、金融保险、 科技信息、 旅游会展、 现代物流等为主体的新兴服务业体系,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与国内其他一些城市群相比,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仍然偏弱。去年,济南与本区域次中心城市经济总量之比仅为 1.53,而上海、武汉在长三角城市群和武汉都市圈分别达到 2.32和6.6。提高省会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带动力,是做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重点。 
    胶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实力较强,拥有电子信息、汽车、船舶、家电、纺织、石油和海洋化工、有色金属等优势产业集群。但在青岛市长夏耕代表看来,半岛城市群仍存在着传统工业、重化工业所占比重偏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相对偏小,产业雷同,结构相似度高,互补性差,分工协作、联动发展难度大等问题,迫切需要突出特色,错位竞争,重点建设以青岛为中心的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区,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观察:“十一五”规划和十七大确定的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等,已成为我国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重点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在山东,“ 一体” 聚集了主要优势资源和先进生产力,优化该区域产业布局,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强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就能够为经济强省建设构筑“新引擎”。 
    高点定位瞄准区域经济“增长极” 
    在加快推进区域发展中,国家层面往往通过设立改革试验区,探索新的区域发展模式,成渝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配套改革试验区莫不如此。 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已通过国务院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列入国家规划,必将对区域发展产生促进作用。日照市委书记杨军代表认为,国家和省级政府战略性选择建立改革试验区,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鲁南临海产业区列入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有利于在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 5市探索建立合理的利益补偿机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产业集中布局、联合共同开发,构建临港完整的产业体系,能够促进鲁南经济带隆起于鲁苏豫皖边界,构筑山东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从去年开始,我省积极推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列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代表介绍,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拥有未利用地 811万亩,约占全省未利用地的33%,其中,多为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适宜大规模开发建设。去年,我省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划定 4400平方公里率先突破区域,作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力争在“点”上率先突破,进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开发建设。 
    记者观察:继天津滨海新区综改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后,北京、辽宁、沈阳、大连等地纷纷申请设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此举说明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构筑发展优势,更需要集中政策资源,整合物质资源,汇聚发展合力,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重大项目培植科学发展“新优势” 
    一个重点项目能够带动一个产业,一个产业能够促进区域发展。培植区域经济优势,如何启动重点项目? 
    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代表认为,重点项目是聚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重要平台,是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扩大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主要载体。比如京沪高铁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等国家重点工程穿越济宁境内后,进一步凸显了济宁在淮海经济区 20 个城市中的产业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和生态优势,我们借此吸引60 多个大项目落户,对济宁先进制造业、新兴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城市重大基础设施、重点民生工程等产生重要带动作用。 
    “区域发展最理想的状况是:产业之间形成资源优化配置、产业配套互联、特色优势互补、区域品牌共创的一体化发展格局;项目之间一体布局、联动发展、错位竞争。”无棣县长李恩波代表表示。 
    记者观察:区域优势集中体现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的主要支撑是优势项目。培植引领科学发展的区域新优势,没有优势产业不行,没有优势项目更不行。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必须合力布局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列入国家战略层面的优势大项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