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壁垒与中国产业升级

2009-2-14 13: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尽管2月9日世界贸易组织召集各成员举行特别会议,以图遏制不断上涨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各国虽然都祭起了反贸易壁垒的希望大旗,然而,一旦面对国内的局势,却又不得不私下怂恿本国行业(协会)尽快寻求更为直接有力的自我拯救之道。   于是,这注定了1月份以来的贸易保护战仍将继续上演,疲于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各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诸多贸易壁垒措施,竞相保护本国重要产业——而这通常是以损害他国利益为手段的。
  有意思的是,《财经》杂志最近刊发了一篇某教授哈佛大学的听课笔记,其中谈到“贸易保护与本国国民福利”的关系,那么,贸易保护在损害他国利益的同时,到底能不能为本国国民带来收益呢?
  该教授的结论是:尽管贸易保护措施的使用为本国的就业者创造了机会,但对更广大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将面对来自消费品价格的大幅上升。因为当时之所以采用进口,往往是因为当地劳动力成本更高,而产品即使在本地制造,原料仍可能要来自于其他国家,而此时的原料进口国完全有理由提高价格。
  这样的结论虽然与贸易保护的初衷大大相悖,却并不出人意料。在回味之余,中国似乎更应该重新审视“对华贸易壁垒”骤增的原因,追根溯源,以寻求更为妥善有力的自救工具。
  来自美迈斯律师事务所的消息显示,在2009年,各国为了创造就业,保全本国企业,将以更大的强度及频度对中国出口举起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的大棒。这些大棒包括:反倾销、反补贴、337调查,特保,更多的产品安全法规及技术法规,其中更显性的是反垄断(市场价格操纵)案件也开始增多。
  对于上述壁垒增多的趋势及原因,中国轻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兼行业研究处处长郭永新给出了精辟的解释,他告诉记者:“未来反补贴增多的原因可能会与中国正在推出的产业振兴规划中涉及的补税措施有关,尤其是出口退税率的提高。”
  他提示说:“如果我们的完税达不到那么高的比例,而出口退税又较高的话,就会给对方以口实,所以在这方面相关政府部门要特别注意,这也是我们在产业振兴规划中对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极其谨慎的原因。”
  “而出口方面反垄断案件的增多,与近年来国际技术壁垒的增多不无关系。中国的优秀企业为了适应欧美在最近几年推出的新技术法规,纷纷改进技术,提高标准,这无形中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出口价格也就会提高,这与市场价格操纵无关。”
  此外,从国别上来看贸易壁垒趋势的发展,上海小耘律师事务所北京分所主任合伙人张毅认为:“在过去十年间,制造业基本上从发达国家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由此,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壁垒会有增多的趋势,而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对环境及安全的重视,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会越来越多。”
  “有竞争力才有安全。”郭永新一直记得商务部一位领导讲过的这句话。在贸易保护抬头的时期,他认为中国企业应该抓住机会,从产品的品质、质量入手,提高国际竞争力。
  “粗放式扩张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当下要进行的是对整个产业战略进行升级。”
  事实上,全球经济危机为中国的改革创造了最低成本的机会,包括产业升级、城乡差距缩减、科研及教育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曾经有业内人士就告诉记者:“反倾销等措施虽然对产品出口造成影响,但在客观上确确实实可以帮助被调查国以简捷的方式以及最低的成本淘汰落后。”
  或者,这与中国正在逐个推出的产业振兴规划不谋而合。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