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因素影响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

2009-2-13 23: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8年是世界经济急剧变化的一年,也是我国经受国内外不利因素考验的一年。从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特点看,一方面农产品进出口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巨大。正确看待这种农产品贸易特点以及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
  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
  坚持对外开放深化国际贸易合作。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互利共赢方针,国内经济保持相对平稳、较快发展,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经济增长潜力,支撑着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发展。我国履行加入WTO承诺责任的同时,依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双边多边经贸合作,不断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008年4月,我国与新西兰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2008年10月,我国与新加坡签署了两国自由贸易协定。
  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性不断提高。近几年,我国不仅加快食品质量安全法律及制度建设,而且严厉惩处食品质量事件有关责任人,提高了全社会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尽管我国食品有时仍然出现质量问题,但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采取认真负责和真诚合作的方针,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加大对食品质量问题的整治力度,推动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其中,山东、福建等省市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
  实施有效措施促进农产品出口发展。有关部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2008年,商务部将农产品贸易促进资金主要用于农产品出口技术平台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国家质检总局加快农产品、食品安全区域化管理试点和标准化示范区推进工作;一些地方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减免农产品出口检验检疫费用,以减轻食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负担;农业部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启动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发展。
  发展多元市场降低农产品出口风险。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和市场需求减少,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不少压力。为了应对国际市场变化,我国拓宽农产品出口市场,形成市场多元化格局。2008年1至11月,虽然我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额减少8.1%,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减少10.6%,但对欧盟、东盟、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16%、35.4%和17.3%,对俄罗斯的农产品出口额增长24%,对非洲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额增长42.3%,对中东地区的农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34.3%,对澳大利亚的农产品出口增长31.7%。我国农产品出口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度降低,出口市场风险有所分散,这有助于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稳定发展。
  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贸易逆差扩大国际粮价飙升使农产品进口成本增加。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升背景下,我国不仅需要进口大量大豆而且缺少大豆贸易定价的话语权,其结果是被迫进口高价大豆。2008年大豆进口平均单价同比增加56%,若与上年大豆价格比较,大豆进口这一项就多支出约79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出口逆差的43.6%,这是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增大的主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农产品进出口价格指数之间存在差异。2008年1至11月,我国农产品进口价格指数为137.7,农产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15.2,即农产品进口价格上涨幅度大于农产品出口价格上涨幅度。另外,粮食出口大幅减少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产品出口额增长。
  为确保粮食安全适度控制粮食出口。在世界粮食危机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一方面加强粮食生产,另一方面加强粮食储备并适度调整粮食贸易政策。从200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我国政府对原粮及其制粉产品征收出口暂定关税,即取消小麦、玉米、稻谷、大米、大豆、大麦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并对这些原粮及其制粉共57个8位税目产品征收5%~25%不等的出口暂定关税,以保证国内粮食供应和市场稳定。
  金融危机和产品质量影响农产品出口。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国际市场的消费需求不断下降,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其中,水产品出口增速减缓,一些出口企业反映,近年来国外进口商的水产品订单减少,特别是对虾等高档水产品订单明显减少。农产品质量安全性是影响农产品出口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仍有农药超标等情况,尤其是“三鹿奶粉”事件出现后,美国、德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家禁止进口中国奶制品。去年10月份,我国奶制品出口数量从9月的19000吨急剧下降至1036吨。日本等国家对中国饲料等增设三聚氰胺检测,许多国外进口商处于安全考虑取消或减少中国农产品订单。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