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目标世界一流

2009-2-13 16:0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王若懿
    将京沪高速铁路建成世界一流高速铁路是铁道部的目标。从2008年4月18日京沪高速铁路正式开工之日起,这个目标就在一步步推进。2009年,京沪高铁进入工程施工攻坚年,根据目前的施工进展,原定于2012年通车的计划应提前实现。这条铁路开通后,上海到北京只要5个小时。
技术全面创新
    44项高速铁路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取得阶段性科研成果,9项高速铁路桥梁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技术创新是京沪高铁的第一个标签。该铁路全长1318公里,有北京、天津、济南、蚌埠、南京、无锡、苏州、上海等21个客运车站,设计时速为350公里,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次投资规模最大的建设项目。
    为了将京沪高速铁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高速铁路,铁道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深入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
    借鉴以往铁路建设的科技创新成果,将其转化为自身建设所需,成为京沪高铁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坚持的一大特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京沪高铁开工建设以来,建设者们认真借鉴京津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的技术创新成果,充分发挥科研和设计单位、高等院校、施工企业和路内外专家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从多个角度入手,大力开展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对科研项目立项、实施进行统筹安排,确保科研成果得到及时转化应用;对高速铁路深水大跨桥梁建造技术、深厚松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无砟轨道制造和铺设技术等重大技术课题,组织开展了44项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部分项目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科研成果。此外,铁道部鼓励施工单位自主开展施工装备、施工工艺等项目攻关,坚持科技创新为建设施工服务,及时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技术保障。
    据铁道部有关人士介绍,建设者们除了借鉴京津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的技术创新成果外,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Q420qE高强度结构钢、支撑反力1.8万吨球型桥梁支座等9项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已经全部应用到大桥建设中,保证了特大跨度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桥梁建设领域居世界领先水平。CFG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阶段性研究成果、桩基试验研究成果等运用于施工方案优化,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约了工程投资。
    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铁路部门将继续大力推进京沪高速铁路技术创新工作,努力实现我国高速铁路技术的新突破,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建设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推广创新成果。
工程质量全优
    京沪高速铁路广大建设者瞄准世界一流建设目标,坚持一次成优、整体创优、全面达优的质量方针,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全过程控制,为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京沪高速铁路在建设中,始终坚持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和技术创新 “六位一体”控制目标,充分发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着力实施以管理制度、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为内容的现场标准化管理。开工建设以来,先后制定完善了20多个行政管理制度、30多个建设管理办法、10多个施工细则和70多个作业指导书,全面规范了现场管理。
    工程质量 “零缺陷”,是京沪高铁建设者们的一大目标。作为世界高速铁路史上一次建设里程最长、技术标准最高、规模最大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举国瞩目,确保工程质量万无一失是重中之重。
    “世界一流的高速铁路必须具有世界一流的运行速度、世界一流的工程质量、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世界一流的运输效率和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表示,京沪高速铁路要做到主体工程质量 “零缺陷”,充分满足高速铁路对安全性、可靠性、耐久性和舒适性的要求,成为经得起运营检验、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
    京沪高铁开工以来,各参建单位按照铁道部印发的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质量创优规划》,认真做好实施工作,确保质量创优目标实现。设计、施工、监理、咨询单位坚持把最强的技术力量、最好的建设资源投入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形成了建设世界一流高速铁路的整体合力。
    铁道部有关人士介绍,为了全方位保证铁路工程质量,工程建设相关单位认真落实供应商准入制度,构建地材供应主渠道,业务管理委托专业公司承担,质量检测委托专业机构负责,对水泥等重点物资供应实行驻厂监造。改进和创新传统物资设备质量管理手段,对物资设备采购、生产、运输、检验、异议处理、保管、使用等各环节,细化制定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了物资质量。
    工程建设单位对京沪高铁的质量保障工作是细致入微的。他们强化质量过程监控,执行 “可追溯”制度,建立全线工程质量责任档案和隐蔽工程影像档案,确保每一道工序得到有效监控;对所有施工单位自检、监理旁站检查实行签名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量化质量考核指标和检查标准,加密检查抽查频次,及时发现苗头性质量问题,专人进行跟踪监督和整改落实。
    2008年,有关部门先后对京沪高速铁路组织现场检查50次,完成质量检验170多万项,合格率达100%;检测桥梁桩基11万余根、路基CFG桩基4万余根,全部合格达标。截至目前,京沪高速铁路全线未发生工程质量安全等级事故,桥梁、隧道、路基实体质量及原材料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带动区域发展
    京沪高铁自建设以来,众多人士均看好其对区域经济的良好带动作用。这条铁路不但连接北京、上海两大直辖市,其途经的山东、天津、南京等省市也盼望着这路高速铁路的穿梭而过,为其带来新的经济亮点。
    有关专家认为,京沪高铁北起环渤海圈,南抵长三角地区,这两个地方都是我国重要经济发展圈。这条铁路的出现,不但可加速两地人流、物流的涌动,还可以带动南北两地经济的融合,更好地发挥各区域经济的作用。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以来,对北京、天津沿线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明显变化,京沪高铁亦被寄予此希望。
    “京沪高铁的开建为两大经济区的互动打下了基础,也为山东对接长三角提供了便捷的选择,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山东经济学院教授杨公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山东省由于介于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中间的特殊地理位置,具有相对完整的区域经济体系。京沪高铁建成之后,长三角和京津冀(包括山东)之间的区域经济联动将加速,再加上两地间货运能力的大幅提升,京津冀地区丰富的资源必然会随之南下,以满足长三角经济发展中对能源的需求缺口。而这种资源南下也将给山东物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同样,也有专家指出,京沪铁路开通后,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具有较大意义。该专家表示,京沪高铁有利于扩大北京与上海等大城市的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增强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实力。京沪高铁开通后,必然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物流发展。
    而对于这条铁路的两端北京和上海来讲,京沪高铁的作用更是显著——将大大改善以往京沪两地客货混运的局面。京沪高铁建好后,可以与原先的旧线分别承担客货运输任务,实现真正的“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