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电子商务模式助制造业管理升级

2009-2-12 14:5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盛革
    全球化、网络化、集成化、敏捷化和绿色化是当今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基于现代管理技术、信息网络和共赢理念的协同商务 (ColaborativeCom-merce)模式,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重要商业模式。为协同商务提供电子化支持的协同电子商务(ColaborativeElectronicCommerce,CEC)系统,是实现跨区域企业及合作伙伴间互动与协作,促进制造业企业网上协作,以网络化带动信息化,实现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区域与跨区域资源、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与配置,全面提高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Ga rtnerGroup 提出的协同商务概念,指的是一种激励具有共同商业利益的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的商业战略,它主要是通过对商业周期所有阶段的信息共享来实现。价值利益的所有成员通过其核心竞争优势组合起来,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那制造业企业如何构建协同电子商务模式呢?
搭建大中型企业信息化集成平台
    在公共信息技术、标准、协议、法规、政策等基础环境支撑下,将制造企业EC、ERP与NM系统按照业务流程进行有机集成,构建统一协调的集成系统,全面实现企业信息化。集成模型的逻辑结构。对集成模型分析如下:一是EC系统作为企业开展外部业务、实现与客户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当确认了客户订单后, 通过Web将客户订单传递到负责企业内部管理的ERP系统。二是ERP系统作为企业内部资源的管理者和生产计划的制定者,将根据收到的客户订单,一方面,分析客户个性化需求特征,预测市场需求趋势,分析产品需求导向,及时进行内部资源的计划调整;另一方面,根据客户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并向NM系统发布生产指令。三是NM系统作为产品的制造者,根据接收到的来自于ERP的生产计划指令,启动制造网络,按照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施个性化高效生产,并将产品制造信息实时地反馈给ERP系统。四是ERP系统将实时采集到的产品信息,一方面,进行企业内部资源的实时管理和计划修正;另一方面,将产品信息,诸如产品特征、规格型号、性能指标等,发布到电子商务平台,让客户及时了解企业产品信息,获取来自客户的信息反馈,从而调整产品研发和生产、经营计划,做到最大限度地适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搭建面向中小型企业的
    区域ASP平台
    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中小型企业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可投入的建设资金、软硬件和人力资源等严重不足。作为中小企业的电子商务整体解决方案,应该是制造业电子商务技术平台的整体开发,是协作型和联盟型的企业应用,是建构在专门和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基础上的协同、合作和整合应用。采用ASP模式具有周期短、投资省、见效快、成本低等优越性,特别适合于在推进制造业信息化过程中处于劣势群体的中小型制造业企业。通过区域ASP平台,企业可以在不投入大量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利用Internet通信条件,通过IT资源外包方式,迅速地在Internet上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信息管理和协同商务环境,将企业的内、外部信息交流、资源管理、供应链优化和电子交易等架构在个性化的企业门户虚拟网站上,以获得与大型企业同样的资源优势,使中小企业也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的手段和能力。因而,根据我国制造企业集群的特点,在区域集聚地建立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的ASP平台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产生了一种面向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协同电子商务ASP平台的设计架构。此架构的特点为:一是基于Web架构、分布式计算体系,利用XMLWebservice技术实现数据互动服务;二是采用SOA技术,满足灵活性和数据接口的要求,导入 “即插即用” (plug-an d-play)方式;三是支持基于浏览器、胖客户端、PDA、手机等多种客户端形式下的应用集成;四是支持跨异构平台的信息交互,基于XML的数据交互研究和跨异种数据库的研究;五是采用集群技术平衡负载、分布式协同计算、公有计算、Internet范围的消息机制等;六是网络安全保障,包括身份鉴定与认证、授权控制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
构建协同电子商务模式
    通过松耦合方式,区域ASP平台与大型企业信息化平台以及相关服务网站进行链接,有机地将中小型制造企业、大型制造企业、流通服务企业、相关服务机构以及客户需求信息组织进来,构筑相互衔接的信息交互网络,达成无障碍交流和实时共享,开展基于 Web的协同社区 (Coo perat ionCo mmunity)服务,进而形成制造业企业协同电子商务模式。
    在协同电子商务模式中,企业、供应商、渠道商、客户、合作伙伴等形成一种共存 (s ymb iotic)、交互 (in-te rac tiv e)的增值关系。企业通过参与到协同社区来确立新的价值链定位,并以企业间的B2B关系作为支撑,通过企业与其合作伙伴的协同作业,扩展成为基于Internet的价值协同网络。这一网络提供了更有效的伙伴间交互渠道和产品、服务流通机制,灵活地使整条需求链和供应链关联起来,使之达到动态平衡。此外,还能将价值链末端及时捕捉到的顾客真实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方式在系统伙伴间传递,依据不同客户群的需求内容和优先级别,选择信息流和物流的不同路径并进行资源配置,从而取得系统协同优势。在协同社区中,实物价值链上的开发、设计、制造、销售等各环节有效地向虚拟价值链上的对应点转化或结合,以使各价值创造点具备电子网络框架下的协同能力。企业的协同管理基于Web的协同工作环境,参与者在其中进行协同工作、交流和问题解决,在此过程中,通过对系统知识的动态应用和更新以实现增值。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