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投资真骗税难逃海关监管

2009-2-11 10:2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长沙海关侦破一起加工贸易领域特大走私案    记者  王比学 
  “一个假港商在湖南设立了一个并不从事生产的外贸工厂,专以来料加工为名骗领海关加工贸易保税手册,免税进口塑胶原料后倒卖牟利,涉案价值4540万元,涉嫌偷逃税款1108万元。”2月4日,长沙海关缉私局对外宣布,历经一年多时间的缜密侦查,该局成功侦破一起加工贸易领域特大走私案。
  案情
  “港商”居然是走私通缉犯
  2007年10月下旬,长沙海关缉私局得到情报:以香港居民“李正”为首的一伙走私分子,在湖南省双峰县以外商投资的名义成立华湖公司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下称华湖公司),表面上是从事加工贸易业务,实际上是以此为名,骗领海关加工贸易保税手册,将免税进口的塑胶原料转手倒卖,从中牟利。
  在先期侦查中,缉私警发现,这个工厂平时很少有来往的车辆和工人。令人吃惊的是,长沙缉私警在深圳警方的配合下,查出“李正”的香港身份是假的,其真实身份是广东陆日光,且陆竟然是深圳海关缉私局网上通缉的走私分子。
  此后,长沙海关缉私局接到线索,该走私团伙大部分成员,包括陆日光,正在双峰县参加一场婚礼,缉私局决定展开抓捕。第二天,专案组民警在双峰县一家宾馆门口先后抓获了陆日光以及其他团伙成员。
  经查,2006年8月,陆日光用虚假的“李正”香港身份证以及其它虚假资料提供给当地商务、工商等部门备案审批,投资注册成立了塑胶制品厂,对外声称专做外贸业务。实际上,华湖公司所有进口货物在进口后并未按规定在下属工厂进行加工,而是运到深圳、东莞一带塑胶原料市场,就近倒卖。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华湖公司进口的塑胶原料必须用于自己工厂的生产,产品也只能销往境外。而华湖公司却违法倒卖原料,赚取差价。
  警惕
  “三假”企业成为走私温床
  2004年,陆日光就被公安机关通缉,为什么几年时间里,他仍能到处作案,逍遥法外,并且还被视为招商引资的对象?引人深思……
  近年来,个别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方面操之过急,容易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据办案人员介绍,双峰县在华湖公司这个所谓的港资企业投资以前,还从未有外资企业在此地设厂。自然,华湖公司就被视为“宝贝”。当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如果对所引进的这家企业的资质及人员身份严格审查的话,也不至于让陆日光得逞。执法人员建议,政府部门在招商引资时要心存警惕,以免最后不仅没有给地方创收,反而给地方政府带来后患。
  在把好外资企业入门关的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对于这些外资企业的生产也有后续管理的责任。内地海关监管范围点多面广,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一旦发现有“三假”(假设厂、假生产、假核销)企业就与海关沟通,以尽早截断“三假”企业的违法犯罪。
  缉私民警在抓捕陆日光时,从其身上搜查出几个证件,除了一张香港假身份证外,还有三张贴有陆日光照片,但姓名、地址、编号完全不同的真身份证。据陆日光供述,这几年他就是凭借这些证件多次逃过公安机关追捕的。海关执法人员建议,户籍管理必须加强,以免成为不法分子作案的工具。
  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慢慢向内地转移,加工贸易领域一些“三假”企业走私案件在内地也逐渐增多。这起大案给地方招商引资带来警示:要警惕以虚假身份假投资真犯罪的投机者。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