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台海经济圈构想:福建优势明显应先行

2009-1-7 22:3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2007年,“海峡西岸”首次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获得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50多个中央部委出台支持海西发展的具体措施,全国上下都把促进两岸和海西的发展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造福两岸人民,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举措。为此,我们在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台海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的支持下,提出“两岸共同打造‘台海经济圈’、福建省为主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应该先试先行成为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综合示范区和两岸和平发展与合作的重点融合区”的构想。 
  在地域上,狭义的台海经济圈指闽台地区,广义的台海经济圈则包括闽台、港澳、珠三角和长三角在内的整个华东南地区。台海经济圈的目标是,有关各方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推进改革开放,借鉴国内外一切先进经验,摸索出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体制机制;通过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特别是全球华人资源,打造世界级最有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初步探索两岸经济和社会的融合,包括科技、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改革;用1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使经济圈内的主要地区的发展水平接近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用20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使经济圈发展水平全面达到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
  福建和台湾的群体相似性是非常难得的。难以割舍的“五缘”优势在闽台合作交流中是其他第三方不可求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主要是福建)的自身跨越式发展是台海经济圈发展的基础。福建省省委书记卢展工曾经总结过福建和台湾的“五缘”优势,“五缘”优势是海西最突出的比较优势。此外,福建所具备的区域发展的地理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经济发展基础优势、生态环境优势、独特的泛闽南文化优势、后发优势、两岸发展互需优势、民众热情和干部队伍优势等等,使福建在台海经济圈中的优势明显,应该占据半壁江山。改革开放以来,福建设立了海沧、杏林、集美、马尾台商投资区,建立了漳州与福州台商农业投资开发区,开通了两岸定点直航口岸,闽台之间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经济技术合作交流稳步发展。台海经济圈要求两岸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联系强度成倍增加,两岸各界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密切。当前,两岸间的法律制度、教育体系、科研体制、技术标准、融资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还不适应两岸合作交流的需要。建议两岸在台海经济圈内划分一部分区域作为融合区,探索两岸司法的协同、共同投资建立合作开发银行、货币自由流动(如在区内发行专门的货币)、率先相互承认学历和各类从业资质、率先探索建立经济技术方面的共同规范和标准等。两岸应该尽快探索实现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畅通无阻的“大三通”,以及比自由贸易区融合度还要高的台海经济圈的“小统一”。
  实施台海经济圈构想福建要先行,首要是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的跨越发展。
  首先是建设基础设施。一要建设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构建各个重点城市之间的快速通道,构建海西与周边三个经济增长极以及腹地周边之间的交通联系通道,提升速度和容量。按照国家中长期高速公路、铁路和港口发展规划,加快规划和建设福建陆海空交通网,增强试验区内和试验区与长三角、珠三角(含香港、澳门)和台湾的联系,打通人流和物流通道。二要大力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特别是高速信息网络及其内容服务。近期可考虑实现有线宽带网络到户,在核心城市区逐渐部署无线宽带网络通信设施;中长期可考虑整个海西(包括在海陆空交通工具上)覆盖无线宽带,开通新的对外光缆,增强与台港澳地区、美国、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区域的联系。
  其次是创造和探索新的环境机制,建立健全新的政策法规。
  一是建立新的管理运行体制。在试验区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并逐步完善形成一套更加高效、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试验区管理体制建设可以分期完成。在试验区建立初期,由中央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在福建成立办事机构,由国家授权福建,逐步建立完善适用于试验区的法律法规。建立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福建、江西、港澳、台湾等有关方面的联席会议和协调沟通机制。随着试验区试点工作逐步深入,可将管委会行政范围从种子区扩展到核心区,紧密联系沿海六市,做好城市间的产业分工和布局。
  二是建立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学习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运行经验,成立有关开发公司。开发公司某些部门的主要人员,甚至开发总公司CEO,都可以面向国内外招聘。采用国内外招标方式制定海西主要规划,允许国内外共同开发、管理、经营部分区域或行业,鼓励两岸根据“对等、互利、共赢”原则,各自划出部分地区和行业共同开发、管理、经营。考虑成建制、成团队地引进国内外的开发、管理、经营和研究团队,按照国际上最有效的机制运行。
  三是形成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随着试验区与周边三个经济增长极之间物流、人才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打通,科技创新要素将逐渐在试验区汇集,并大大提升试验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海西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国家要在科技政策和重点项目方面给予倾斜,结合试验区的科技基础特色建立若干国家重点试验室和工程中心,逐步形成试验区内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试验区自主研发能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使其能够尽快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台湾地区的产业技术转移。
  四是探索新的经济运行模式。试验区为对外和两岸经贸合作搭建平台,实现无缝连接。海西对外和两岸投资贸易领域正由过去以制造业为主逐渐向服务业领域延伸,海外和岛内金融等服务业赴闽设点、投资正成为新的热点。建立开放的国际化投融资机制,建立海外和两岸间有关投资、贸易以及金融合作领域的交流与监管机制。建议国家授权率先在海西开展两岸金融合作试验:在试验区内逐步开展中外和两岸货币直接兑换,在区内协商成立金融监管机构;参照内地与香港和澳门的CEPA协定,放宽台湾银行业进入门槛;允许中外(包括两岸)银行业在试验区内共同提供担保、融资等服务;在平等互利、互惠共赢的原则下,商讨开展两岸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和交流。
  五是加强两岸教育和文化交流。加快试验区内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好高专高职层次的职业技术学校人才培养,满足试验区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国家和省级政府应在试验区合理布局,重点建设几所高等院校和精品专业。在试验区内探索开展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放宽条件引进台湾师资力量和办学模式,鼓励大陆和台湾的师资教育机构在区内进行合作或独立办学。与国内外高水平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名牌企业联合建立以培养研究生和继续教育为主的研究型教育机构。充分挖掘闽南文化资源,推动闽台文化交流向宽领域、高层次、纵深化方向发展。设立两岸文化交流基金,搭建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我们建议,全国人大、中央政府和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尽快出台有关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推动试验区的跨越式发展。
  [专家简介]赵新力,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科技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中心副主任,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专利工作协调小组成员,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咨询协会高级顾问。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