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是内行内销不外行 青岛企业脚跨内外两个市场

2009-1-7 22:13: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制造业哀声一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青岛出口企业将目光转向了国内市场这一避风港,期望能为他们抵御风暴。
  虽然不像海外市场那样可能会遭遇毁灭性的风浪打击,但国内市场亦充满竞争的风浪,习惯了在海外“漂”的外贸型企业,面对国内市场的风浪,应对起来也并不容易。
  两条腿走路全国各地人们对“出口转内销”产品的推崇可以看出人们对出口企业实力的认同。
  业内人士一直认为,从事外贸出口的制造企业,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技术水平,都要比一般企业强。他们能生产出符合欧美市场严格要求的产品,那么也能生产出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产品。从以前的单一外向型,转向充分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将是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出口制造企业的主要出路。
  青岛众地集团董事长王文正告诉记者:“面对危机,我们现在的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国内的情况要好于国外,应对措施方面,我们把营业的重点转到了内销的扩展上,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内销与外销已经持平。”
  “改变不了宏观的大环境,就只有改变你自己。”王文正说,扩大内需来应对出口下滑,成为走出困境的最佳渠道。
  众地正在将自己的罐头食品销往国内市场。
  “以前国内的消费水平比较低,好东西都出口了,外销的利润高。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内销的利润反而比外销要高。“王文正说。
  而真正让王文正感到些许欣慰的是,内销之路已逐渐打开局面,并让他看到了做大内销市场的希望。
  或许正基于此,不少外贸企业开始重视起内销市场。不过在王文正看来,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是看好内销的前景,利润比较好,市场很大,但需要时间去培育,要真正下功夫去经营好。”
  王文正也坦承,消费品内销两年以内没有利润,目的是占领市场,在市场秩序规范之后,利润才可能放大。
  信用体系卡壳“与外商打交道信用比较有保障。”王文正表示。据介绍,国外采购商一般会先下30%的定金,并以银行开出的信用证保证支付货款,只要厂家将发货单给银行或仅仅是传真给国外采购商,外商就会在合理期限内将剩余货款打到厂家账上。
  担心收不到货款,是不少外贸企业不肯做内销的原因之一。外销型企业属于订单型生产,产品的生产通常是以销定产,即根据客户订单的量来安排生产,产量与销售量基本吻合,而且国外买家一般都以银行出具信用证形式支付货款,企业不必担心收不回货款,只要专心按要求生产就可以了。而内销企业采取的模式是以产定销,一方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作产品开发和库存,另一方面是买方一般先支付定金,等收货后或销货后再付余款,收款风险大。
  青岛即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杨玮东告诉记者“即发曾经进入一个大型连锁超市,后来撤出来了。”
  “目前国内市场基本上都是采用代销的方式,货款很少可以当场兑现,经常拖欠很久,甚至是赖账。加之一些流通渠道还要向企业收取名目繁多的“上架费”、“推销费”、“节假费”、“促销费”,企业对此吃不消。”杨玮东解释。
  青岛地恩地集团董事长张鋪升已经不再为信用问题烦恼。他发起组织了青岛市工商联五金机电商会,以商会的名义与各地的五金机电商会建立联系,只与会员企业做生意,有效地解决了信用问题。
  王文正建议,国家应该仿照国际贸易支付办法,支持建立信用体系,供应商只要凭借合同和对方的收货证明就可以从银行拿到钱,而目前在国内只有大宗贸易才可以开信用证。
  转型难与外贸加工具有投入少、时间短、获利快的特点相比,做内销运作品牌则意味着投资大、风险高和见效慢。同时,随着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许多外贸加工企业的老板在转向内销时往往无所适从。可以说,内销市场也是一个风起云涌,竞争非常激烈的海湾。
  “国内市场更难做,”杨玮东说,“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出口企业都在国内低价倾销库存,以前几十万可能还可以做个小品牌出来,现在没有几百万上千万根本不可能。”
  “我们目前在国内开了20家专卖店,都是直营店,经营成本很高。”
  外销更多的时候是进行贴牌,而内销需要的是自己的品牌;外销需要生产和销售的产品类别非常明确,内销却需要充分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并重新进行产品组合;外销直接将产品提供给国外进口商,内销却要透过纷繁复杂的各种渠道将产品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这一个个陌生的问题导致的诸多不确定性让企业不知所措,一筹莫展。
  别看从国外到国内,只是市场不同,这实际上是从工业模式到商业模式的转型,意味着整个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其中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
  杨玮东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即发给国外很多著名品牌贴牌生产,可以做出各种不同风格的服装,即发是一个服装加工品牌,却无法成为一个服装品牌。“这就像一个厨师做菜一样,川菜、粤菜、淮扬菜都会做几道,可是没有自己统一的风格,很难凑成以一桌菜。”
  “我们长年做外销,比较有经验,也有人才,对国际纺织市场也了解。但在内销方面,不论人才还是渠道、经验,积累都不够。”杨玮东向记者解释。
  青岛市外经贸局局长孙恒勤告诉记者,针对企业所担忧的渠道和品牌难题,青岛将引导和鼓励外商投资、加工贸易企业借机苦练内功,培育品牌,组织引导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推行电子商务,实行线下洽谈、线上交易,目前政府正在酝酿与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运营商进行谈判,以期建立公益性的青岛外贸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争取让尽可能多的青岛外贸企业实现网上直销,帮助企业拓展“两个市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