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义乌库存贸易商机?

2009-1-6 13:2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一些外行人看来,眼下的金融危机或许将成为义乌库存贸易新的契机:外贸趋冷将使货源进一步增多,商品巨大的价格优势也将使其分销渠道更为通畅。然而,记者昨采访义乌部分库存公司发现,真实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库存贸易的“蓝海”

    上世纪90年代,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对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库存贸易开始逐步显现巨大商机。尽管多年来,义乌畅通的外贸产业链未产生大量库存货源,但由于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自2003年开始,义乌库存贸易如雨后春笋般兴旺起来。

    记者在百度上输入“义乌库存贸易”的关键词,相关网页多达54000千多条,其中有不少是专做库存生意的专业性公司。据了解,这些公司的货源大都来自广东、福建及浙江的温州、台州、绍兴等地,其经销方式主要是批量外销,直接投放到国内终端市场的并不多见。

    数年前,王彩花和家人一起在义乌开了一家名为“莉鸿百货库存”的商行,专门从事各种库存进购、销售业务。她告诉记者,这些年来,她经常到温州、台州等地购置当地厂家积压的库存,2008年前的库存生意十分好做。一个零售价约为11元的金属订书机,若到市场上去批发,价格在6~7元,但她选购的同种商品,价格仅为1.6元。“尽管这批货被雨水淋过,但售价低廉,依然吸引不少人前来购买。”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库存经营者还说,除了采购商直接到店里采购外,库存的赢利方式还有很多。如几家关系较好的商店,可通过互相拆借商品实现共赢,单个商店还可为企业代销产品,赚取回点。

    库存贸易暗藏新商机?

    尽管在外行看来,库存贸易商机无限,但王女士告诉记者,这个行业的风险不可小觑。“如果购进了一批市场需求很小或者价格波动剧烈的货,就只能眼睁睁看着亏钱。”王女士说,去年上半年,她从一些生产五金用具的厂家手里买进了一批库存,一直到下半年仍未销完。不曾想,到了下半年,钢铁原料大跌,五金用具的价格也随之大幅下滑。“原来八九千元一吨的货物,后来只能卖到5000多元,亏了不少钱。”

    去年9月以后,美国次贷危机愈演愈烈,最终演变成了影响中国制造业实体的金融风暴。一位想趁机做库存生意的李姓诸暨商人认为,金融风暴可能暗藏库存贸易的新商机。他预计,该行业的货源价格近期可能大幅下调。

    “在外贸趋冷及国外经商环境变差的情况下,不少主营外贸业务的企业可能产生大量库存产品,造成供求失衡。加之春节前夕,企业主为尽量回笼资金,还可能会以更低的价格清理库存。”他认为,在销售方面,老外为降低经营风险,可能会更加青睐低价商品,库存销路可能更为通畅。

    供销两端可能更堵

    据行内人士介绍,眼下不少行业都处在困难期,库存贸易也不例外。王女士说,由于义乌的库存主要用于外销,金融危机之下,外商的数量正在减少,其订单额度也在降低,销路实际并不畅通。就其本人而言,2008年生意也较为一般。在另一家名为“秦记库存贸易”的商行,记者也听到了同样的说法。“生意差了,往年年底销量还行,今年到现在也未见好转。”该商行工作人员说。

    在吃货方面,义乌永顺源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坦言,目前市场上的货源价格并不便宜,优质货源价格更是稳定。“金融危机之下,库存贸易公司的情况并非外界想象的那么好。”至于货源价格不见降低的具体原因,王女士认为,厂家消化库存的目的是回笼资金,其所给出的价格已相当低,加之业内竞争激烈,厂家再度让利的可能性已不大。

    据介绍,库存贸易很重要的一部分货源来自外贸订单尾货。所谓尾货,是指国内厂家根据国外来料、来样或国外来样、国内选料进行加工,在完成订单后剩余的那部分产品,包括看不出大毛病的残次品、多余或节省下来的材料加工而成的产品及采购商的退货等。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入,老外的订单进一步减少,相伴而生的尾货数量也会大量减少。对于货源本就不稳定的库存贸易行业,这无疑是更为深重的打击。

    不少库存贸易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需求趋冷的背景下,不少商家可能会采用更为激烈的价格竞争,这将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他们建议,义乌的库存经销商可建立行业联盟性质的组织,开设资源整合的行业性网站,实现利益共享。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可自发形成库存贸易专业街,并借此吸引更多外商目光,提升行业竞争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