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惠台措施两项惠农 两岸合谋农业新发展

2009-1-5 18: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大陆方面日前出台的十大惠台措施当中,有两项涉及到农业的内容,包括拓展两岸农业合作和扩大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那么近些年来,海峡两岸在农业交流方面到底走过了怎样的道路?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今天我们就这些话题,在北京的演播室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的副所长程国强先生,您好,程先生。 
    程国强:您好。 
    主持人:同时我们也开通了台北的连线,我们邀请到的是高雄县农会的总干事萧汉俊先生,萧先生,您好。 
    萧汉俊:您好!《海峡两岸》的好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好,我们在进入今天的话题探讨之前,还是首先来看一段相关的背景资料。 
    解说:两岸农业合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显著成效。 
    一是有关部门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惠及台湾农民和促进两岸农业交流合作的政策措施,包括准予22种台湾水果检验检疫准入并对其中15种实行零关税,鼓励与支持两岸农业合作与技术推广、保护台湾农产品知识产权与维护台湾农民正当权益等内容。 
    二是密切两岸农业界的往来,增强了双方的了解与互信,为构建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大陆已经在11个省市区设立了9个试验区和4个创业园,主要分布在大陆沿海地区并扩展到西部和东北地区。 
    四是推动了两岸农业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吸引台资农业企业参与大陆的农业建设。 
    两岸农业合作的热络也让两岸民众从中受益。仅仅台湾部分水果进口大陆实行零关税后,就解决了台湾农民水果滞销和价格过低问题,同时也使台湾出口商降低了成本,而对于广大的大陆消费者,更是品尝到了有特色的台湾水果。特别是在2008年底两岸三通基本实现后,不仅使台湾水果可以透过海运直航方式运往大陆,连花卉、养殖鱼类等台湾农产品,也都可以在最短时间与大陆消费者见面。 
    主持人:说到台湾的农产品,萧先生,我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就是大陆的百姓最熟悉的台湾的农产品就是台湾的水果了,因为几乎是从2004年,2005年那个时候开始,大家逐渐能够在大陆的超市里看到台湾的水果了,尤其是在大陆开放了十余种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之后,超市里的台湾水果就越来越多了,但是大家都一直有一个这样的质疑,就是为什么台湾的水果那么贵?就是这个价格好像比大陆水果高出了很多,而且从口感上来说,好像也不如想象中那么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萧汉俊:有关于这方面很好玩了,刚刚你讲了,台湾的水果很贵,其实在产地的价格并不是那么贵。但是总是从台湾要过去到中国大陆,原本还没有大三通以前,至少要花费到七天的时间。所以农民在采收的时候,他必须要在五六分熟的时候,就开始要采收。然后经过长时间一个运输,到达中国大陆。完了以后,中国大陆要放到消费市场,还必须要经过陆上的一个运输,所以这整个的期间就很长。很长,所以你会觉得说它的口感并不是怎么样。其实水果最好吃的应该就是在完全成熟的状态之下,来吃这个水果,它是风味是最好的,而口感也会是最好的。现在开始有两岸大三通了,缩短了整个的海上航程,或者是空中的一个旅程,实际上它可以缩得很短。所以我在想,将来能够尝到新鲜的水果,这个是必然的一个道理。另外你讲到很贵,为什么会贵?其实在产地并不是太贵,因为它必须加上台湾岛内的一个陆上的运输,然后台湾海关的作业的一些费用,还有加上码头的作业费,接下来柜子就是集装箱的这个价钱,然后从海运过去到了中国大陆,中国大陆那边还要卸货,卸货完了以后还要通关,还要在陆上运输,然后才能分到超级市场,或者是市场上面去,让百姓或者是消费者能够拿到这些东西。所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还有一个税的问题,一定还要加之以营业税。另外还有商人他一定要赚取的这个利润,所以你会觉得就是说台湾的水果到了中国大陆,为什么会这么贵,原因就在这个地方。 
    主持人:那么萧先生,据您的了解,在大陆就是面市的这些水果的价格,跟这些水果产地的价格,到底能相差多少呢? 
    萧汉俊:我自己到中国大陆去看了台湾的进口的水果,那个价格我自己都觉得也会吓一跳。不过后来我给它算了一下子,至少要翻个两倍到三倍,他们才符合成本。因为所有的一些尤其在石油价格非常高的时候,所有的空运跟海运的那个价格都非常贵。然后那个一个货柜,现在目前大三通完了以后,它一个货柜从高雄港到厦门,大概是1550元美元,那以前不得了,至少1800元以上。 
    主持人:那么程先生您怎么来看,未来到大陆的台湾水果价格到底能不能降下来,什么时候台湾水果能够真正地走进寻常百姓家。 
    程国强:应该说台湾水果到大陆市场是有降价的空间的。尤其是在大三通通了以后,整个物流成本相对过去来讲,应该是大幅度地下降。另外就是在国内市场上,实际上我们对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市场,在营销,在物流,在进入市场方面呢,应该提供了很多优惠的政策。比如说台湾水果跟我们大陆的水果鲜活农产品一样,都享受对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政策。那么这个政策是2004年以来呢,大陆为了鼓励我们的种蔬菜水果那些鲜活农产品的这些农民,能够得到合理的收入。这样呢,就是对于我们主要的高速公路等等,给他们的运输费实行减免政策。那么一直到现在,应该是扩大到整个全国的范围。那么实际上呢,我们从前两年开始,我们对台湾的水果还有蔬菜,还有其他鲜活农产品都享受同样的政策。从这个程度来讲的话,应该是大大地降低了他们在大陆市场的这个物流成本。所以下一步可能要进一步在流通,在物流,在营销环节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台湾水果毕竟它在,相对大陆市场量很小,要进到寻常百姓家呢,可能在量上有问题,可能它不足以满足我们对水果的庞大的需求。台湾水果另外考虑它的生产率的问题,也就是说它的价格肯定会比我们大陆市场内出产的水果的价格要高。所以台湾的水果应该是属于一个中档以上的,甚至是高档的水果,它应该是进入到相对收入比较宽裕的家庭。那么一般的老百姓呢,他有自己的大陆货可以消费,就不一定说非要吃台湾的水果。 
    主持人:就是有它固定的一个消费群体。 
    程国强:有它的消费群体,有它的收入阶层的消费档。而且它的量不够,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大概就是五千多万吨的水果到大陆市场。 
    主持人:就是进入到大陆市场。 
    程国强:进入到我们大陆,而且是好几年的合计。因此你要是把台湾的水果都进到大陆市场的话,它也没有办法满足我们普通老百姓的消费。 
    主持人:它的生产总量和大陆庞大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成正比的。 
    程国强:它应该说是占非常小的一部分。 
    主持人:但是说到水果,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台湾媒体这几年一直在报道的,就是很多台湾的这种水果生产地,这几年就连续出现了丰产滞销的情况。比如说我们就看到报道说,高雄的果农就因为生产过剩,销不出去,而不得不把一些成熟的柳丁给摔烂了,我们大陆这边叫柳橙,台湾叫柳丁。那么萧先生,现在高雄的农民还在摔柳橙吗? 
    萧汉俊:我们高雄这边的果农我们会摔香蕉,我们也会摔菠萝,也会摔番石榴。因为如果风调雨顺的时候,表示非常丰收。然后丰收以后呢,就造成供需就会,供就会大于需,所以价格自然会下滑,下滑到成本以下的时候,我不符合成本以后,大概就是要摔掉了。 
    主持人:我们之前,大陆也对于台湾的这种丰产滞销的水果,好几次进行这种紧急采购,包括在刚刚结束第四届国共经贸论坛上,王毅主任也刚刚宣布,要采购1200吨的台湾的柳橙,而之前呢,陈云林会长在去台湾的时候,也曾经在台湾当场宣布要采购香蕉等等。那么程所长为我们做一个介绍,这几年大陆总共对于台湾的这种水果的采购的量到底有多少? 
    程国强:我刚才介绍,我们现在大概已经采购了台湾的5128万吨的水果。那实际上我们采购台湾的水果呢,就是为了防止台湾的水果丰收以后,导致价格下跌,影响台湾农民的利益的。尤其是那些不宜储藏的,不宜储藏的水果的话,如果滞销的话,很显然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最近两年以来,我们都采取了一些措施,到台湾去紧急采购他们那些过剩的水果。应该说是对稳定台湾水果市场的价格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保护了台湾农民的利益。 
    主持人:萧先生觉得大陆的这种紧急采购的措施,对于解决台湾农民的燃眉之急来说,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萧汉俊:我用柳丁,就是柳橙来做一个例子,柳橙在台湾一年的产量大概在20万吨左右,20万吨。这一次陈云林会长来紧急采购,就说采购了1200吨,其实这个心意达到,我们已经很感谢。但是呢,你说对实质上方面的一种帮忙会起到多大的作用?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太出来。因为目前在产地的价格还是非常偏低。然后放着让它掉,有时候还比较符合成本一点点。所以我在想,如果能够透过这个紧急采购,当然一年当中,不晓得超过一次,还是两次,我记得的范围大概就是柳橙跟香蕉有做过紧急采购。这个当然是大陆释出的善意,台湾方面大家都非常感谢。但是如果能再更进一步积极,譬如说像现在台湾柳丁一公斤的价格大概就是在产地,大概在五六块钱左右,就是台币,人民币大概也就是一块多左右而已。但是这个生产的成本是不符合的。其实光靠中国大陆这个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我想应该就是在台湾方面,对于柳丁的这种产量,或者它的栽种面积,我想台湾的政府应该做一些适当的一个规范。香蕉也是一样,应该用计划生产的方式来做这个事情,才不会产生水果滞销,还需要大陆方面还要伸出手来说我要帮你采购什么之类的。其实台湾的政府应该着重在这方面的,就是计划的生产,然后才会有销售,才会比较,产销才不会那么失衡。 
    主持人:其实我们知道,除了水果之外,其实两岸农业交流现在很希望往粮食这个方面去开展,因为台湾每年都要从美国进口很多的玉米,但是我知道玉米大陆的生产能力是很强的,那么程所长,您认为未来有没有可能在大陆这个地方来解决到台湾的这种对于玉米的需求? 
    程国强:对于粮食贸易,两岸之间应该说可能是一个很远景的规划。 
    主持人:就目前还没有。 
    程国强:应该来讲呢,这个也不是没有,比如说在2007年,当全球的粮价上涨的时候,台湾方面是开放了,解禁了大陆的玉米进入台湾市场。那么我们是有很少量的玉米进入台湾市场,来解决当时他们的不足的问题。那么我们了解了一下大概现在台湾市场每年从国外要进口大概是四百到五百万吨的玉米,做饲料用。可能还要进口一些小麦还有其他的粮食品种。大米它是可以自给的。那么从饲料角度,也就是从玉米来讲呢,中国大陆现在的玉米的生产的规模是非常大的,光一个吉林省,那么它每年可以向外调出玉米是一千万吨。那么前两年我们玉米都有一部分出口,每年都大概出口六七百万吨甚至是八百万吨。所以如果是台湾岛,台湾它的岛内的市场需求大陆的玉米的话,应该说我们是完全能够解决的。 
    主持人:那我们来听一下萧先生的观点,刚才程所长已经给我们介绍了,现在每年大陆对于玉米的出口能力大约可以达到数百万吨,那么台湾的需求量大约有多少,台湾有没有想过未来可以从大陆来进口这些粮食呢? 
    萧汉俊:其实这个粮食,我想最主要的就是牵扯到WTO的一个规范,当初两岸也同时加入了WTO的这个组织,应该相互要谈判很多事情。但是呢,台湾跟大陆就没有办法去谈这个事情,因为这是政治敏感的一个问题。当然台湾的玉米是非常不足,因为台湾的饲养业也很发达,我们一般都是来做饲料的。其实不是没有考虑到说从中国大陆来进口,因为以前台湾这边政府的规定,它就没有办法从中国大陆那边来进口玉米,它非得跟美国买,跟加拿大买,但是又不能跟中国大陆买,所以说我说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一个关系。其实我们都知道,从中国大陆,玉米田在吉林省东北那边,我看一堆,连在贵州省这么一个比较拮据的一个省份,整片也都通通是玉米田,那我们当然知道这些都是做玉米可以用的。而且海峡两岸就是这么得近,运输成本绝对是可以降很低。你想想看,从美洲运输过来,航程至少需要三十到四十天。但是咱们现在大三通,大概两天、三天就可以到达了。所以我在想对于粮食的采购,饲料玉米的一种采购,我想未来这个可以在国共在谈这个事情的时候,可以大陆方面可以加把劲,我想这个会非常好,对于两岸的东西,不要只有台湾的东西销到中国大陆去,然后大陆的东西没有办法回来到台湾,我想这个是不符合咱们中国人来而不往非礼也这种观念。 
    主持人:那么对于萧先生的观点,程所长您怎么看? 
    程国强:我觉得他的观点是非常积极,非常有建设性的。现在呢,我们应该说给岛内的一些农产品给了很多的优惠政策。那基本上是个单向的,我们基本上有些关税都降到零了,有些取消了很多限制。但现在岛内对我们的农产品,对大陆的农产品过去可能大概两百多种,主要的农产品基本上是过不去的。我想这可能不是一个WTO的构架问题,这应该是一个两方面,就两岸的经贸关系的问题,如果是按照萧先生的倡议,推动两岸的这个互动的话,尤其是在农产品贸易的双向交流上发展一把的话,那我想对于解决岛内的一些饲料的供应问题,其他的需求问题,可能更具有积极的效果。 
    主持人:也就是说两岸的专业人士,两岸的专业组织直接谈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放在WTO的架构体系。 
    程国强:我觉得这个它不是个WTO的架构了。因为现在它限制大陆的两百多种农产品进入岛内市场的话,它实际上它是个单方面的,这个不需要通过WTO就可以解决的。就像我们对台湾岛的那么多水果,二十种水果关税降到零的话,十五种水果关税降到零的话,我们双方谈成就行了,不需要通过任何的第三方来谈这个问题。 
    主持人:所以可以说在两岸的农业交流上,农产品的贸易是一个大问题,但是除此之外,农业技术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们都知道萧先生台湾在农业技术方面是有不少的优势,那么程所长您怎么看?就是两岸目前在技术交流这个方面,进展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取得一些什么样的成绩?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程国强:首先应该肯定两岸在农业技术交流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它的面不断在扩大,不仅仅是种植业产品,同时扩展到养殖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等。不仅是农业技术本身,还包括一些设施等等的,应该是在,范围在规模上有非常大的突破。但是从深度,从前景来看的话呢,我们感觉岛内在农业技术交流方面,还趋于保守。 
    主持人:保守。 
    程国强:也就是可能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在一些品种的引进上,还没有建立一个正常的渠道,或者是建立一个制度化,机制性的渠道。所以呢,两岸的农业技术交流呢,可能比我们预期来讲,稍微有点滞后。 
    主持人:有点缓慢。 
    程国强:对。 
    主持人:萧先生,您怎么来看,台湾在农业技术进入大陆这方面,是不是存在着一些限制? 
    萧汉俊:确实在台湾的农业技术确实跟中国大陆比较起来,这是一个比较性的,确实是存在有比较优势的一个方面。所以这两岸的农业技术的交流这方面的空间,相对的也就是比较宽广了一点。刚刚程所长讲说相对性的,台湾这边好像保守了一点。像在台湾,它是不允许大陆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进到我们台湾的所谓农业改良场。因为这是一个新品种的研发。但是我想要再另外提出一个看法,就是说两岸农业技术的这个交流,其实是应该包含了农业的管理,农田的管理这个概念很重要。因为中国大陆也是一个小农制的一个地方,台湾也是小农制的地方。但是因为台湾这边的劳力成本相对的很高,所以农民他就会去想一些如何去管理最有效的,花最少的钱,然后能得到最大的一个效果。我想这方面的一个概念,就是说管理的概念,其实应该可以,大家可以坐下来谈,然后透过教育,大家把它变成一个书面的一个东西,变成一个教材,然后来推展到农民的身上去。 
    另外就是说,我觉得农民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大陆目前现在有组织,但是我是期盼着咱们大陆这边能够从台湾学习,我倒是觉得台湾的农会这个制度是不错的。它把农民的组织,教育,农业推广,然后农产品的整个一个供销,它全部由农会来执行这些事情。所以我在想,台湾这一套的整个农民的组织跟农民教育,其实大陆上可以学学看。 
    主持人:那么程先生,你认为如果台湾的所有的这种先进技术能够都引入到大陆来的话,对于整个两岸农业的发展来说,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程国强:如果把台湾的那些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通过两岸交流引到大陆地区的话,对提高我们的技术水平,尤其是改善我们的农业管理水平,应该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是台湾它在育种技术方面,它大概可能比我们会先进一个五到十年,有的产品甚至是应该说时间更长。当然有些大宗产品,包括粮食产品,我们是比较先进的。所以把它的一些比较好的蔬菜、水果,还有一些高价值的农产品的品种,通过两岸交流的方式,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我们大陆的话呢,我觉得对我们的农业发展,尤其是现代的现代农业建设是有推动作用的。 
    主持人:像程所长,刚才您提到,要加强两岸的这种制度方面的交流,我们也想到了在1997年的时候,其实大陆就已经开始致力于建立这种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农民创业园了,我不知道萧先生您身边的朋友有没有到大陆来从事这方面投资的,您认为这样的一种形式,目前它的整个这种经营的成效怎么样?还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呢? 
    萧汉俊:台湾确实有部分的朋友,因为大陆开办了很多的台湾农民的创业园。但是这些创业园我去了很多个地方,我都去看过,但是我觉得好像成效并不是那么太好。我想这个因为大概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您知道台湾是处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我们是南方人,然后如果再在比较北方一点的农民创业园呢,台湾的农民的兴趣就会比较小。当然主要创业园这个部分呢,台湾并不是有太多的人知道,在中国大陆设有台湾创业园。因为过去两岸的交流并不是那么频繁。所以我倒建议咱们大陆那边能够有系统地把所有的台湾农民创业园的一些资料,其实可以透过台湾农会,交给农会可以,然后我们来告诉农民,有兴趣的,可以去参观参观。如果你想到中国大陆去发展的,我们也非常鼓励。然后由台湾的农会跟咱们大陆农业部,或者是当地政府,咱们一起来协助他们,我想这个是会把这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做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我想应该从这几方面来一个着手,这是我个人很粗浅的一个建议。
    主持人:刚才萧先生也提到了,现在很多台湾岛内的一些农业的相关从业人员,其实并不知道在大陆有这么多的农民创业园,还有这种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试验区,那么下一步你们希望怎么样去扩大这些组织的这种在岛内的知名度,怎么样去推进这方面的合作。 
    程国强:我们觉得最根本的可能是两岸有关管理部门要切实落实已经达成的有利于台湾农民的一些政策措施。那么包括试验区的建设和农民创业园区的建设,应该是让岛内的农民广而告之,让他们都要知道,那么知道大陆方面在这个建设方面,给予的一些优惠政策,一些扶持的措施,那么促进他们在大陆来进一步地发展他们的事 
    主持人:好,今天谢谢萧先生,也谢谢程所长今天作客我们的演播室,就这些话题和我们分享了你们的观点,谢谢! 
    程国强:谢谢! 
    萧汉俊:谢谢! 
    主持人:好,同时也感谢观众朋友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来源:央视网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