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区全力打造生态型经济强区

2009-1-30 13:5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月8日,新罗区荣获全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百强县(区)荣誉称号。去年,该区还获得了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最具区域带动中小城市百强、中国生态旅游百强区、全国绿色小康县等多个“国字号”、“省字号”荣誉,彰显了该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2008年,新罗区立足“建设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强区,在龙岩加快推进海西重要增长极建设中当好排头兵”的发展定位,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生产总值126亿元,比增16%,增速高于全国、省、市平均水平。完成财政总收入14亿元,比增20.3%。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亿美元大关。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980元,增长13%。 
    产业发展势头强。一产做优,实现农业总产值27.9亿元,增长4.5%。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畜牧业健康发展,连续两年获国家生猪调出大县奖励。二产做强,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75亿元,增长40%;规模企业达364家,其中亿元产值企业47家。“125”产业支撑明显,占规模工业产值99%,其中机械产业产值35.6亿元,比增48.3%,为全市机械产业率先“破百亿”做出突出贡献。三产提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亿元,增长18%。海西龙门物流园区等重大商贸物流项目有力推进。旅游经济快速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1.3亿元,比增15%。 
    城镇建设绘新篇。打通莲南路一期、龙腾北路三、四期等8条城市断头路。全面实施中心城市背街小巷改造,完成改造50条。启动中心城市市场改造工程,东市场(临时)基本建成,莲东市场破土动工。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流转土地面积4.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1.3%。在全市率先完成生态公益林管护机制改革。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洋畲经验”在全省推广。 
    和谐发展聚民心。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关闭落后水泥企业11家,淘汰落后产能196万吨。科技工作走在全省前列,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通过中期验收。“教育强区”创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区政府教育工作达省一类区良好等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乡镇文化站、农民之家以及恒亿百村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竞技体育取得瞩目成就,张湘祥、何雯娜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再夺两枚金牌,被全国众多媒体称之为奥运“龙岩现象”。人口与计生工作保持全国前列。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免费婚检率达97%。全区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平安新罗稳步推进。 
    在新的一年,该区将持续推进打造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区步伐。努力使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走在闽粤赣边县(市、区)前列,经济综合竞争力走在闽粤赣边县(市、区)前列。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先行的首要位置,重点围绕畜禽、果蔬、花生、竹木、茶叶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突出项目、品牌、创新和服务带动,着力民生、着力民心,坚持把构建产业、基础设施、城市三大体系作为先行的骨干支撑,围绕做大做强“125”产业,全力打造“一区六基地”。机械产业产值力争70亿元,占全市30%以上份额。建材产业产值力争50亿元,占全市50%以上份额,全年培育规模企业5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产值10亿元以上企业2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非资源型和光伏光电等新兴产业。大力推进资源深加工,加强节能减排,全力配合抓好龙厦铁路、赣龙铁路复线、双永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安排重点投资项目82个,总投资201.6亿元,滚动推进82个投资超亿元重大项目建设。力争新增1家以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力争新创建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加快培育全国绿色模范县、中国铸造之乡等品牌。扎实推进中心城市“三大板块”和“绿亮美”工程建设,持续完善中心城区教育、卫生、科技、体育、文化等设施。努力争创全国科普先进区、教育强区、第十届省级文明城区、第四届全省双拥模范城。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着力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和计生“国优”水平。(作者:张梅生 江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