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消费形势分析及2009年展望

2009-1-3 18:12: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受世界经济衰退、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以及上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速减慢等因素的影响,2009年消费需求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将有所回落,但消费增速仍将高于最近五年的平均值,消费需求依然是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最重要的因素 
    2008年消费需求呈现"三高两低"的特征 
    200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本轮增长周期以来最大幅度的调整,在GDP、工业生产、企业实现利润和财政收入等多项指标增速减缓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势强劲,居民消费快速增长成为经济运行中的一大亮点。但是,消费领域也存在汽车和住房等重量级消费增速大幅减缓、消费者信心受到宏观层面和收入层面不明朗预期的影响而逐季下降等问题。总体看,2008年我国消费需求呈现"三高两低"的运行特征。 
    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皆创十余年的新高 
    2008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势头表明,目前处于我国实施扩大内需方针以来消费增长最快的时期,在经济减速的大环境下,居民商品消费逆势而行,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逐季加快。前三个季度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1.5%、22.2%和23.2%。1~11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759.2亿元,名义增长21.9%,增幅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2007年同期提高5.5个百分点,是1996年以来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的新高。2003~2007年经济高速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为2008年消费快速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 
    1988年、1994年和1995年我国也曾出现过消费品零售额30%左右的高增长,但由于当时物价水平较高,因而消费实际增幅并不高。2008年在全球通胀加剧的不利条件下,中国政府及时、有效地对价格进行了调控,物价水平出现了逐月回落的态势,1~10月商品零售物价上涨6.7%,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商品零售物价涨幅减小,提升了消费实际增长水平。1~11月份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21.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4.2%,比2007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创造了1994年以来消费实际增长的最高水平。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 
    继200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7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后,2008年三大需求增长关系继续得以改善。从增速看,1~11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5%,增幅同比减慢6.5个百分点;1~11月消费品零售额实际增长14.2%,增幅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消费和投资实际增速仅仅相差0.8个百分点,两者增长的协调性明显增强。从贡献率看,2008年在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减小和投资实际增长明显减慢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实际增长稳步上升,促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初步测算,2008年前三个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3%,比上半年提高0.7个百分点,拉动前三个季度GDP增长5.2个百分点。本轮经济增长周期以来,经济增长由过度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开始向主要依靠消费拉动转变,符合我国宏观调控方向和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餐饮、旅游等服务消费增速攀高 
    随着2007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500美元,居民服务消费增速明显加快,对总消费的贡献不断增大。2008年1~11月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905.1亿元,增长24.9%,同比加快3.3个百分点,比批发和零售业增速高3.1个百分点。旅游消费也呈现较快增长。2008年"十一"期间,全国接待游客18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3.2%,门票收入同比增长16.4%,明显高于2007年同期。"十一"黄金周奥运后效应多点释放,北京、天津、上海、青岛、秦皇岛等主协办城市假日旅游全面升温,推动了旅游消费的快速增长。 
    汽车和住房等消费升级产品销售额大幅降低 
    我国消费增速由2000年的不足10%提高到目前的20%以上,与最近五年汽车和住房等消费热点快速增长密切相关。但是,2008年以来,受到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上调、燃油税改革、汽车消费税提高以及"单双号"用车限制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汽车消费增长明显回落。 
    欧美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国内房价前期涨幅过高也引发了国内商品房销售步入调整,许多地区商品房市场呈现"价量齐跌"的特征。2000~2007年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年均增长35.3%,商品房销售面积年均增长26.7%,而2008年年初伊始,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便呈现负增长,前11个月累计增幅分别下降18.3%和19.8%,住房消费处于2000年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汽车和住房是城市居民第三次消费结构升级的引领产品,也是我国重化工发展阶段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销售额大幅减少,不仅会下拉消费需求的持续增长,也会对整体经济平稳运行产生负面影响。 
    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走低 
    消费者对经济前景、收入预期、物价水平和未来支出等方面的判断是影响消费者信心高低的重要因素,2008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不景气、物价水平高企、股市低迷、居民实际收入增幅减缓对消费者信心的打击较大,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逐季回落的走势。前三个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4.8、94.1和93.8,10月份为92.4,再创新低,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季度下滑是2005年以来的首次。 
    2008年消费市场仍将实现20%以上的较快增长 
    1~11月份,消费需求总体增势较好,物价涨幅逐月回落、国家对农民增收保护政策力度加大、中央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减轻购房者负担的调整措施,对消费持续活跃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消费增长中存在的隐忧不容忽视,国内外经济增长前景不乐观、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幅减慢、汽车和住房消费增势疲软、消费者信心低迷均会对今后几个月消费增长产生抑制影响。总体判断,第四季度消费增幅将略低于前三个季度,但消费较快增长的趋势在年内不会改变,2008年将是本轮周期中消费增长的最高峰值年份。 

 2009年消费需求将呈现稳中有落的走势 
    2004~2008年我国消费品零售额实现了年均15.6%的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同步快速增长,广大居民更多地分享到经济高速发展的成果。2009年,受世界经济衰退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的双重影响,消费将出现调整走势,增速比2008年有所下降在所难免。但是,在国家扩大消费政策扶持下,消费需求不会大幅下滑,稳中有落将是其主要走势特征。 
    国内外总体经济增长减速不利于消费增长 
    2008年前三个季度我国经济增长9.9%,预计全年增长9%左右。2009年由于次贷危机影响尚未见底,世界经济复苏艰难,世界经济增长率和贸易增长率将低于2008年,因而将导致我国外需进一步减弱,而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压力也在增大,预计2009年经济增长8%左右,比2008年回落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将使2009年就业更加困难,企业盈利再度减少,居民工资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消费增长将趋于缓慢。 
    GDP和工业增速放缓引发的消费需求降温将在2009年凸现 
    分析表明,在经历了经济增长减慢和工业生产大幅回调后,经过一年至半年的滞后期,消费增速将出现回落,这在以往多次经济周期变动中已得到印证,因此,2009年消费需求增速减慢,符合经济内在运行规律,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调整。 
    收入增长明显放慢,将导致未来一段时间购买力下降 
    2008年1~9月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比2007年同期回落了5.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回落了3.8个百分点,收入增幅减慢对消费支出减少的影响在2009年将有所表现。受全球金融市场拖累,中国股市难以摆脱震荡下行走势,股指大幅下降和房价回落将造成居民财产进一步缩水。居民工资收入和投资收入增长放缓将严重影响未来的购买力水平,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有可能明显减慢。 
    汽车和住房消费短期难以摆脱低迷,消费快速增长缺乏支撑 
    2008年1~11月我国商品房销售呈现负增长,从目前看,房地产市场的调整远未结束,虽然国家出台了多项减少购房者支出负担的政策,支持住房消费,但是,商品房价格大大高于居民收入水平的问题并未解决,房价继续保持高位。1~9月份70个大中城市的商品房销售价格仍上涨8.5%,过高的房价不真正降下来,住房市场难以活跃,对家装、家具和耐用消费品的连带影响也是巨大的。2009年汽车市场的消费也没有乐观回升的迹象。汽车和住房属于重量级消费品,且拉动相关消费的作用较大,销售增势减缓,对于整体消费需求的负面影响较大。 
    但是,2009年消费增长也存在有利条件。 
    一是物价回落有利于消费增加。目前CPI和PPI涨幅均开始回落,为2009年物价涨幅低于2008年创造了良好基础,预计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低于2008年2个百分点。物价水平降低有利于恢复消费者的信心,也将吸引低收入群体和部分消费品消费需求的扩大。 
    二是国家出台的减轻购房者负担的组合系列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房地产交易的冷清局面。这些政策包括:从2008年11月1日起,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个人销售或购买住房暂免征收印花税;对个人销售住房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公积金贷款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减少居民购房中间环节的支出费用,对扩大部分住房消费有一定作用。 
    三是国家发改委出台一揽子强农惠农政策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扩大消费。面对国际粮价回落和农民收入实际增幅减慢,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主要包括:较大幅度提高2009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2009年将统筹考虑化肥等农资价格和粮食价格的变动情况,进一步增加农资综合直补。提高良种补贴标准,扩大补贴范围等。 
 扩大消费的政策建议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日趋严峻、经济内在运行规律和消费自身结构变化的影响,2009年消费增幅呈现回落走势不容置疑。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继续促进和支持消费扩大,以减缓消费需求的下滑幅度,缩短消费需求的调整周期,培养新的消费热点,尽可能减小消费降温对经济的不良影响。 
    继续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为45%左右 
    在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阶段,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由2000年的51.4%降低为2007年的39.7%,呈现连年下降的走势。因此,要扩大消费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努力使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例提升到45%左右。 
    2009年要继续下大力气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建议出台提高工资的细则方案,通过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低收入补贴等措施,改变消费者的收入现状和收入预期,为扩大消费创造条件。 
    加快医疗、教育制度改革,进一步减轻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 
    住房、医疗、教育和养老等制度改革曾是影响居民消费增长的重大障碍,目前住房制度和社保养老制度商业化和制度化推进较快,老百姓的担忧减少,但是,看病难、看病贵和教育高收费的问题尚未解决,依然成为一部分人扩大消费的桎梏。建议酝酿两年之久的"医改方案"尽快出台,力争实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合理确定基本药物的价格,减轻群众医药费负担。此外,应根据物价和财力水平,调高参加医疗保险居民的医药报销比率,并逐步增加门诊报销数额,解决目前农民参加医保率不高的问题。 
    进一步整顿和改变教育不合理收费的问题,重新思考教育产业化的问题。对于农村,每个县、乡都应成立"贫困生求学资助基金",严格监督专款专用。要减少医疗和教育方面居民应承担的费用,增加政府负担份额,必须增大我国财政社会保障经费支出。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比较低。最近几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1%~1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30%~50%,我国的水平甚至远低于印度、泰国等国的水平。在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的黄金发展期,政府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例必须调整位置,大幅增加公共支出,这样才能免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使扩大内需、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目标得以实现。 
    从增加建设投资、提升服务水平和规范统计等方面入手,大力推动服务消费 
    随着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GDP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消费大小逐渐成为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因此,我国扩大消费不仅要关注商品消费,更要增加服务消费。增加服务消费应采取三方面的措施:一是国家应加大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并引导社会投资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力度,大幅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如降低旅游景点门票费,降低甚至取消部分高速公路收费,降低停车场收费标准等。二是引进国外先进的金融交易、高科技信息和物流配送等管理经验和模式,提高服务消费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鼓励和吸引居民扩大服务消费。三是建立门类齐全、数据可靠和覆盖面广的服务消费统计体系,定期向全社会提供服务消费的真实增长情况,改变目前服务消费估算偏低的情况,以准确把握消费总量增长趋势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祁京梅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