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助萝卜寨原地重生 江门援建抢通公路

2009-12-6 12:2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挺过近五年风雨的萝卜寨像一排排黄色的积木,被地震之手刹那间推倒夷平。在汶川125处受损的文物保护单位中,“云朵上的街市”萝卜寨是其中之一。这片被地震从汶川县版图上抹去的黄色有望在明年原地重生。国家划拨4000万元用于萝卜寨原地“修旧如旧”,从原料到巷道严格复原。据汶川县文博副研究员、文物管理所所长罗进勇透露,建成后萝卜寨将打包申遗,未来它还将成为游客体验羌族原生态生活的“家庭旅馆”。    
   村庄里安静了一年多    
   一周前,根据汶川县委的要求,罗进勇住进了萝卜寨,他将在那里呆到春节前才下山。     
  罗进勇进寨的任务是登记村子里的“能工巧匠”名录,这些优秀的能工巧匠是当地最优秀的泥匠、木匠、石匠等。一周后他们将进入集中培训名单,在接受省文物局专家们的培训后,这些“能工巧匠”们将要担负起萝卜寨修复工作。一年左右,凤凰山头被推倒的废墟将在他们带领的队伍手中“原地起立”。     
  “我们想恢复萝卜寨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这也是罗进勇对去年5·12前萝卜寨的回忆。    
   建筑在平均海拔1972米处的萝卜寨,震前被人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它背山面水,坐北朝南。72条巷道,如同迷宫,看似户户独立,实在家家相连。寨楼分三层,上层晒五谷,中层住人,下层关牛马。寨楼是盾牌,窄巷是长矛。寨子周围长满倒钩刺的灌木是天网。这个布局严密的黄泥建筑,完整地保存了羌族古老民族的特点。    
   农闲的季节,白天妇女们围坐在一起羌绣唱花儿拿吉,晚上男女老少,围着吃酒夜夜锅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震前的萝卜寨像永不停播的收音机一样,飘出歌声。    
   但去年5·12后,这个独一无二的建筑群落,全部坍塌,226户的房屋没处可居,“村子里的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被毁,几乎为零”。这个昔日飘着歌声的村庄已寂静了一年多。“既没有听到歌声,也没有看到锅庄”。     
  在以往的年份里,村子里惟一的释比王明杰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要为村里主持村里的节日祭祀,婚丧嫁娶等事务,但是今年到现在“才做过五场”。    
   制作工艺、材料都将修旧如旧    
   震前已进入历史文化名录的萝卜寨成为汶川县救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江门市作为萝卜寨的对口援建单位,在最短的时间里抢通了通往萝卜寨的公路,并在萝卜寨的东面,建起了5.7万余平方米的新村安置村民。    
   新村的建设不仅为萝卜寨的村民提供了住房,还铺设了这个村子里从来没有过的自来水,结束了他们数代背水的历史,并配备了幼儿园,卫生站,老年人活动室和文化与图书室。     
  尽管江门花巨资为萝卜寨的村民修建了新居,但极少数老年人不习惯现代居室又“回流”到废墟里,搭个“棚棚”。“援建的队伍回去后,村民咋个办呢?必须让他们有出路”。     
  旧村的重建这样提上了议程。由陕西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为对萝卜寨旧村的灾后抢救保护修复进行了专项规划及建筑设计。     
  “修旧如旧,尊重原貌”是萝卜寨规划设计的原则。罗进勇介绍,所有的修缮都必须在不更改外形的前提下进行,还要在对现场实物、留存痕迹作严格考证和认真对比的基础上,来修缮传统民居,恢复到民居建筑震前状态。以实现“对萝卜寨民居建筑群及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系统保护”。除了原貌,连建筑材料和制作工艺上都必须跟原来一样。    
   在修旧如旧时惟一的“加料”是在墙体的隐蔽工程里会加些钢筋,以便防震。传统的萝卜寨民居里,主要的建筑材料为黄土和木材。    
   整个工程规划总投资为3539.5万元。规划在明年9月完工,游年接待容量将可达36万。开春后即会进入建筑招标环节。     
  萝卜寨等羌寨将“打包”申遗    
   修复好了民居并不代表对萝卜寨历史传统文化进行了全方面的保护。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规划亦列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由于羌族文化没有文字,其中的措施之一就是对村中的各种民俗活动、民间技艺进行归纳整理,建立文字档案。     
  再过5天,四川省文物局派出的专家将抵达汶川县城。他们是来给参与修复萝卜寨的民间艺人们授课。     
  “很多人不知道,萝卜寨早在地震前就已进入藏羌雕楼即民居村寨这一个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里”。罗进勇透露,按程序可以进入排队申遗阶段了。萝卜寨建成后,汶川准备将其与桃坪羌寨、布瓦羌寨、黑虎羌寨等“打包”申报。     
  今年11月,萝卜寨已经通过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结果将在明年三四月份公布。“希望应该很大”,罗进勇分析,因为萝卜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有中国第一羌寨之称,也是目前保持最为完好的羌文化所在地之一。     
  尽管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诸多的安排,但罗进勇仍然有隐忧。“如果村民的生活得不到改善,对萝卜寨的保护仍然是失败的”。在罗进勇看来,如果寨子里只是一个“空城”,附着在这个寨子上的那些文化内涵就全没了。    
   老释比的忧虑     
  罗进勇的隐忧也是萝卜寨目前惟一的“释比”王明杰的担心。现在想招一个系统师从释比的徒弟都是一件困难的事,“年轻人对这个古老的东西兴趣不大”。     
  作为这个村子里惟一健在的释比,王明杰在村子里有着“尊贵”的地位。在萝卜寨人的日常生活中,凡祭山、冠礼、还愿、安神驱鬼、治病、出人意料秽、招魂、消灾、看风水、乃至修房造屋、男女合婚、新生儿命名、超度亡灵等,均须由释比前来主持。     
  地震前,王明杰也收了一个徒弟,但徒弟也只是在春节时才有时间学习。震后,汶川县文化部门认为,“释比文化”的挖掘,整理,开发是萝卜寨永恒的主题。遂上门做王明杰的工作,希望他能打破释比“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多带些徒弟。“现在是谁愿意来学我都欢迎”,尽管他又新增了三名徒弟。但是现在“他们有的为了生活都出去找钱了”,有的还在为家里的房子等琐事忙乎。“可能要等春节时他们才有空接着学”。     
  王明杰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释比文化兴趣不大。“外面随便打一个月工就能挣一两千,收入相差很大。再加上,释比诵经时很多用的是古音,跟现在的羌音不一样,又没有文字,非常难记。仅招魂、治病等12项,系统地学下来要好几年的时间,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有这么多时间和耐心了”。   
   汶川县委也认识到了这一点,除了江门在援建萝卜寨新村时,花150万援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外,当地文化部门还决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来资助当地热爱羌族传统文化并致力于传承的人。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