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为吕梁天堑开通途

2009-12-31 16:3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武警交通官兵誓为吕梁老区人民开出致富路,78台机械全面开花冒着酷暑奋战在工地上,史祥生摄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1936年2月毛泽东面对大雪中的吕梁大地,壮怀激烈写下了千古绝唱《沁园春·雪》。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晋绥边区首府所在地、圣地延安东部屏障、红军东征的主战场,但也是山西人心目中最穷的地方。连绵400多公里的吕梁山宛如一条脊梁纵贯三晋西部,长年阻挡了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山门深重,人民贫困。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繁荣北京周边地区的国防事业和经济发展,自80年代,武警交通第一工程处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在山西修建天(镇)走(马驿)国防公路后,一直以实际行动默默地为革命老区经济建设作贡献。近30年来,广大官兵始终坚定“誓为天堑开通途,甘以生命作奉献”,在深山丛林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敢打硬仗、无私奉献的生命赞歌。先后承建了太旧、石太、太长、阳翼、忻阜、太佳等11条92公里高速公路及5条55公里等级公路,其中太旧线娘子关段荣获1999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欢欢喜喜汾河谷,哭哭啼啼吕梁山”。临县位于吕梁山西侧,虽资源丰富,“红枣之乡”年产亿公斤,煤炭资源储量158亿吨,但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始终摆脱不了山西省最大的“国家级贫困县”帽子。到太原直线距离不过200公里,但往往却要绕行离石、汾阳、文水等地多走好几百里地,加之风雪低温冰冻期长,当地拉煤和运输生活物资的重型卡车经常一堵就是3、4个小时。2008年底,期盼已久的临县人民终于迎来了治富的曙光--太(原)佳(县)高速公路正式开工。驻地兔坂镇移民新村支部书记阎宏文深有感慨地说:“山外青菜5毛,山里3块5,路不通,憋死人了!千盼万盼终于盼来了太佳高速,真想早点走出去、富起来。”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阎书记朴实简短的几句话,道出了吕梁老区人民的心声,更句句刺痛了正在承建太佳线25标武警筑路官兵的心。面对全线条件最艰苦、环境最恶劣、施工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曾3个月完成11个月工期的国粮街市政工程任务、被山西运城市委书记王健康誉为“创造奇迹的人”的25标项目部主任史祥生憋足了劲。太佳高速25标沿线沟壑纵横、岸坡陡峭,地质复杂,高填深挖土石方作业量巨大,结构物多,施工难度大,广大官兵在史祥生的带领下,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克服天寒地冻、缺水少电、地质条件差等不利因素,加班加点,日夜鏖战,始终保持了施工进度全线第一、业主次次综合检查评比全线第一的记录。一名70多岁的老乡深情的说:“部队就是不一样,当年的老八路又回来了!”。 
  山间气候变化无常,施工难度难以预测。今年6月下旬,浇筑乔家圪台大桥第一片梁时突遭暴雨,坡度超过50度的便道很快就泥泞不堪,20多吨的混凝土搅拌车,就像受伤的蜗牛,根本无法爬行。怎么办?半途而废不仅损失几十万元,而且影响部队形象和士气。重感冒的史祥生冲了上去,带领官兵冒着瓢泼大雨,在坡道上跟着搅拌车,一铁锹一铁锹刮淤泥、铺沙砾,时而推车时而拉车。天地一片茫茫,冷雨浇得大家浑身湿透,几乎只剩心口一点热气,但官兵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一口气干了6个多小时,大梁终于浇筑成功!而重感冒转成肺炎的史祥生却高烧39度。为节约时间,他就让卫生员从驻地村诊所开药回办公室打点滴,每一滴液体下落,他都心急如焚。每一次针头一拔,他都迫不及待地上工地现场。劳累过度加药物反应触犯了他的心脏病,一下子晕了过去,紧急送往医院,血压几乎为零!吓得医生马上下达病危通知书,可两天后,病情稍有好转的他又出现在工地。“大家都在拼命干,我怎么躺得住?”强将手下无弱兵,官兵们说:“领导拼在前面,吃大苦、受大累,我们心甘情愿!”项目部一次次掀起施工大干热潮,工地上78台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全线铺开,平行交叉作业。官兵们3个多月24小时昼夜不间断施工,人停机不停,轮班作业。临县的春天,山间夜温仍是零下十多度,机械操作室冷得像冰窖,操作手们裹着棉大衣,牙齿还不停地打架,哆嗦的像上满劲刚松开的弹簧。半夜加班饿了啃口方便面、渴了就地抓把雪。夏天的施工现场,更是如火如荼。官兵们披星戴月,每天衣服上都是白花花的汗碱,脱下的迷彩服,一件件耸立的像哨兵。在强烈的紫外线下,官兵们随时都有高温中暑的危险,但大家掉汗掉皮不掉泪,9名中暑脱水官兵,没有1个人要求休息。机械操作室气温高达四十六、七度,操作台上的铁板烫得可以煎鸡蛋,二中队挖机操作手三级士官李凤钰一坐就是4、5个小时,又黑又亮的脸庞夹杂着皮屑,厚厚的作训服屁股上开了两个天窗。当我们走近他采集交通部队“百名优秀士官”素材时,他一边擦着被汗水浸的难以张开的眼,一边幽默的说:“免费桑拿,就是爽”。通过努力,太佳25标仅用7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年工期的施工任务。山西省交通厅厅长段建国视察工地后感动的说:“真不愧是全线的红旗标杆,我要敬你们一杯酒!把工程交给武警部队,我们放心!” 
  1944年,陈毅元帅曾赋诗“峥嵘突兀吕梁雄,林壑深幽胜太行。雪海冰山行不得,飞岩绝壁路偏长。” 另外,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位官员曾考察吕梁时说:“这里根本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武警交通太佳西段13标官兵,在项目部主任彭朝发的带领下,硬是在全线25家施工单位中创造了六个第一:率先组织进场,率先完成导线点复测,率先接通施工用电,率先办全爆材使用手续,率先预制并吊装第一片梁,率先承办了业主单位组织的桥梁建设现场观摩会。去年寒冬腊月进场时,驻地城庄镇零下20多度,可以说,路上打着灯笼也难以找见一个老百姓的人影。而测绘班长王义虎却背着十几公斤的仪器,手足并用、艰难的爬上陡度达60多度的山顶找桩号、复测导线点,带着测绘班顶风冒雪啃馒头咸菜。“苦算不了什么,但必须为交通部队吃‘争气饭’”他时常告诫手下的测绘兵。在他的鼓舞并战斗下,仅仅7天就完成了地方1个多月才能完成的任务。整个项目部从进场到施工,短短15天一切准备工作就绪,迎来业主在该项目部召开了第一次全线建设推进会。 
  在困难面前,太佳13标官兵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履行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该标段湫水河特大桥是全线难度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全长1057米,需挖掘桩基础186根、架设预制箱梁280片,而这平时最少需要2年工期的大型工程实际有效施工工期仅8个月!“我们是部队,拼命也要拿下来!”官兵们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吕梁山区耕地少,为了不征用群众心中比金子还要宝贵的农田,项目部主任彭朝发决定用主线挖方段作为梁场,业主建管处处长刘子兴直摇头:“耗时太大,等你们挖出来,其他标段的桥都修好了!”。“处长,我也左右为难呀!看小彭的行动,看武警的行动吧”。 
  于是,他带领党员突击队一头扎进了工地,夜以继日、加班加点,革命加拼命。去年春节,全体官兵无一人休假。风雪中的施工现场,隆隆的机械共鸣声彻夜不停,成为驻地村庄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个多月后,当长260多米、近60万方、高72米9级平台的主线挖方完成时,其他标段冬季休息完回来大吃一惊:“愚公真的移山了,我们服了!”。特大桥工程内容多、施工工序衔接紧,加之该特大桥是“S型”,每片梁都不一样,3种类型墩柱和2种类型桥台,每根都要分几次安装浇注,这一切都增大了施工难度,部队采取多点开挖、交叉施工、全面推进的方式全力提高施工效率。20余台(套)大型机械和上百名施工人员在1公里多的施工线上全面开花,梁场上32片梁同时预制。刘处长不可思议:“我算是服了他,不管是白天黑夜,啥时候去工地检查都能看到他,不仅是夜猫子,更是个铁人。”不睡觉?真的么?惟有随身驾驶员于恩国体会最深。“10个月天天如此,我都趴下好几回,主任却越瘦越精神”。小于边说边掰着指头给大家算着帐:早上5点半带领官兵出早操,6点开始上工地,一直到夜里2、3点才睡,除了在业主、地方单位奔波,总是在施工现场,每天平均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一天三顿饭大都在工地上吃,困了累了就在梁场小帐篷里裹着大衣打会儿盹。不知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天,还是他的付出产生了效果。工地上创造了一天浇注5片梁、吊装两跨8片梁的全线最快速度。妻子张熙燕转业前原本也是交通部队的干部,来部队看他差点没认出来:脸黝黑锃亮,两腮凹陷、下巴尖尖,足足瘦了20多斤。“我在部队10多年,也没见过你这样的,才几个月没见,咋熬成只猴?” 秋去冬来,长龙飞架湫水河,10月30日14时整,随着一声指挥哨响,湫水河特大桥左幅最后一片箱梁准确、平稳地吊装到指定位置上,特大桥按时顺利贯通!那一刻,官兵们幸福的泪水和庆功的鞭炮屑一起飘落在脚下浸透着汗水的黄土地上。 
  国家质监总站李彦武站长检查完说:“这样的速度我从未见过,简直是无法完成的任务,武警部队是好样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警交通第一工程处在太佳线承建的两个标段施工任务,在全线率先完工,自始至终当好了排头兵,被誉为太佳高速吕梁段“双子星座”,业主4次综合大检查次次被表彰,仅奖金就拿270万元。太佳线是山西西接陕甘宁、东承环渤海经济带的交通大通道,2010年开通后临县到太原将由3个小时缩短到一个半小时,将大大拉动驻地煤炭资源、农产品和旅游等经济的发展。 
  自今年7月份,武警交通部队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正式被整体纳入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后,交通第一工程处坚决贯彻交通指挥部党委战略部署,积极整合优化人财物、技术、装备等资源,将参与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练兵主战场,逐步向华北转移。近日,该工程处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又在山西市场承揽了汾阳至邢台高速公路(榆和段)7标、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LJ10标逾5.5亿元工程施工任务。该工程处主任李论、政委雷雨亮表示:“必须以这两个标段施工任务为平台,进一步锻炼队伍、锤炼作风,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同时,更好地履行好国家应急救援任务的职责使命,切实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