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基本药物制度需要细节支撑

2009-12-29 23:49: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卫生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正式启动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工作并明确推进时间表:到2011年,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到2020年全面实施规范的、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众所周知,流通环节是造成目前医院药价畸高的关键因素,也是医疗腐败和“潜规则”的重灾区。而新基本药物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依靠政府的高度垄断来把中间环节砍掉。因此,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从制度建设上对现有医疗卫生体系中商业贿赂和腐败现象发出挑战,对于改变目前中国医疗卫生领域高药价、回扣风盛行等现象将起到积极作用。
从该实施意见来看,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按有关规定,实行省级集中网上公开招标采购,再由招标选择的药品生产企业、具有现代物流能力的药品经营企业或具备条件的其他企业统一配送。该制度的基本框架和方向毫无疑问是有力和正确的。但是,魔鬼在细节中。框架性的基本药物制度依旧存在过程细化的问题,而这些具体的细化举措也将成为决定基本药物制度能否真正成为“高价药杀手”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由于基本药物制度采取了目录制度,节约了不必要的营销费用,解决了以药补医问题。然而,究竟如何对所要采购的基本药物进行定价,如何进行统一招标和配送,怎样防止各省出现药物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地区垄断问题?毕竟,一旦出现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垄断,很容易使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利益纠葛更加复杂,难度更大。而且,在统一招标和配送模式下,政府相关部门的权力更大了,寻租机会更多了,医药企业可能将突破口从医院转变到国家基本药物采购委员会和各省的医药物流企业。如何防止这些环节不被腐蚀?这些都需要我们相关部门拿出足够的智慧来提前规避可能的风险。
其二,医疗机构在实际执行中,是否会按照基本药物制度的规定用药,也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对于医疗机构来说,使用国家规定的基本药物无法自由定价,利润较薄;而使用具有同样疗效的目录外药物,则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因此,从经济角度分析,医院更愿意使用目录外药品;而即便国家通过财政补贴激励医院使用目录药,也很可能由于财政补贴返还不到位、手续繁琐等原因,使医疗机构有突破规定的冲动。而且,作为专业的医疗机构,很多时候可以利用专业所带来的信息不对称,规避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强制性。由此可见,如何规范医疗机构用药,也是考验制度设计者的难题。
任何一项对既有利益格局造成改变的新制度都会遇到阻力,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肯定也不能避免。这更需要我们在制度实施的过程中,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做到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把改革任务落到实处,使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