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新引擎” 撑起浙江新明天
2009-12-24 10:5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10年前,浙江省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目光向外,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走上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之路;
10年后,经受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的浙江省,调结构、促发展、扩内需,各项经济指标日趋向好,经济运行理性而健康。
展望未来10年,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经济周期,靠什么支撑明天的增长,是浙江干部群众2009年岁末求索的课题。
经过金融危机“洗礼”,浙江经济千帆竞发,再度起航。一个个闪耀着科学发展理性光辉的“新引擎”,正成为浙江经济新一轮发展的巨大动力。
新一轮经济周期,浙江的“新引擎”在哪里
过去10年间,浙江经济这艘巨轮一直处于高速航行的状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浙江省曾创造了20%的经济增速。而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2009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在内外多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增速跌到3.4%。
同中国经济一样,浙江经济每隔四五年就会有一个调整期。从2007年经济增长14.5%、2008年经济增长10%,再到2009年,浙江经济连续多年实现高增长之后,正在调整中迎来新一轮的周期。
研究人员注意到,浙江省意识到“爬陡坡”阶段的到来,是发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前。也就是说,即使没有外部因素,浙江省新一轮的经济周期也应该到来了:尽管浙江的经济结构调整在过去几年间取得很大成效,可自身仍有一些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存在,需要一次大浪淘沙。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如今被许多浙江干部引用。他们认为经济发展好比爬山,登上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然后又面对另一个高度,要过更高的坎。科学发展之路,就是这样一个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是一座风景美丽却又艰难曲折的高山。
上世纪90年代末,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内需的不足,浙江在全国率先找到了外需这部“发动机”,利用人民币还处于低位时走上出口拉动增长之路,把“浙江制造”输送到世界各地。经历这一轮金融危机的“洗礼”,浙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又在哪里?
民企“脱胎换骨” 蓄势“再度爆发”
几天前,从我国最大的轻纺基地绍兴传来消息,产能曾居世界前列的民营企业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重组成功。东山再起的华联三鑫更名为远东石化有限公司,并在产权结构、企业治理、融资问题等诸多方面脱胎换骨。“今年底预计实现产值130亿元。”远东石化工程师王汝栋的语气中充满自信。
危机重创了企业,痛苦催生了理性与成熟。浴火重生中,一大批民企苦练内功,自我提升,积聚能量,蓄势待发。
“民营企业过去靠扒火车、睡地板发展起来的草根韧劲,已不适应当今发展的需要了。如果民营经济没有新的嬗变,即便金融危机吹不到浙江省,许多素质性矛盾也迟早要暴露。”台州市委书记陈铁雄说。
作为新一轮民营经济创新的“急先锋”,台州市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金融创新,割断民营企业间的互保链;推进产权结构创新,改变“一股独大”的传统产权结构;推动市场准入创新,打破一些行业的垄断,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推动治理结构创新,更新企业“当家人”面孔。
在公元集团,创业初期管理层以本地人为主,现在董事会秘书是安徽人,财务总监是从青岛招聘的。集团董事长原来兼总经理,现在则把总经理职位交给了年轻人。江鑫锻造有限公司对旧模式进行“修正”,真正吸纳外来股份。随着放宽一些领域的准入,江鑫公司还涉足防爆材料的生产,成为浙江省最早进入该领域的民营企业之一。
“只有民富,才有国强!”半个月前,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中国民营企业峰会上,鼓励民营企业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为推动新一轮民营经济大发展,浙江批准台州和温州为省级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以激励这两个在上一轮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领头羊”,能够再次“引领”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全省各地也纷纷出台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创新,激发民营经济这个大马力引擎“再爆发”。
多个新“增长极”齐头并进
如果说过去浙江省主要依靠出口拉动与民营经济“两驾马车”的话,现在则有了更多的“增长极”。随着各方面体制机制的“激活”,这些新的“增长极”出现齐头并进的势头。
改革,依然是浙江这个经济大省的大马力引擎。早在半年前,浙江就开始了“扩权强县”的改革,以政府规章的形式将上级政府部分管理权限赋予县级政府,明确“放权”对象从经济强县扩大到全部县市。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陈广胜说,权力下放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应对困难局面的能力,从而更直接、高效地为企业和百姓提供服务。
最近,浙江省启动了全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各设区市及义乌的改革试点主题逐一作了明确:杭州开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宁波开展扩大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湖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兴开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鼓励各地从自身实际出发,加快发展步伐。
海洋经济蓄势待发。随着“海上浙江”战略的提出,拥有26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浙江省,正朝着海洋经济强省的构想大步迈进。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的沿海港口群,吸引着投资者选址、规划、建设,衍生出保税、仓储、包装等丰富的服务业态,水水中转、水铁中转、无水港建设拓展了港口腹地。船舶修造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一轮冲击后,正在向大吨位、专业化、高附加值升级。
新能源产业“追风逐日”。浙江省政府已正式出台关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350兆瓦,其中包括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浙江计划建设数个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源(水源)能、生物质能(沼气)等新能源基地。浙江省委提出,要拓展延伸新能源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物流战略开始起步。一周前,浙江省与交通运输部在北京签署的会议纪要标志着,这个省将成为全国交通物流发展试验的先行区。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大物流是浙江应对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浙江将构建起覆盖全省、服务全国、辐射全球的物流供应网,从而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文化产业逆势而上,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0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就占全省GDP比重3.2%。随着建设文化大省的步伐加快,吸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投资,目前中南卡通、宋城集团等4万余家民营文化企业投资230亿元以上。杭州市正致力于打造集产、研、发为一体的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前不久在这里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上,实现签约项目35个、签约与成交金额65亿元的硕果。
科技创新前景无限。被誉为浙江“硅谷”的青山湖科技城近日奠基,这一集聚创新资源、激活创新要素、转化创新成果的大平台将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创新要素最活跃的研发基地之一,为浙江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如果说在过去30年间,土生土长的“专业市场+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昨日标志的话,那么,这个市场经济大省拥有多个“新引擎”的明天,将更值得期待。
风正一帆悬。浙江经济的新巨轮正扬帆远航。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