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厅长梅劲谈安徽省交通运输发展

2009-12-23 9:55: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省4 2个县不通公路。而今,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48827公里,是1949年的71倍;营运车辆达37.5万辆,比建国初增长930倍;营运船舶载重总计1420万吨,是1949年的36倍。高速公路流光溢彩,国省干线纵横交错,县乡道路四通八达,内河航道舟行如梭。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安徽交通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交通运输是经济运行的命脉,是对外联系的纽带,也是提高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安徽交通人掀起一轮又一轮大规模的交通建设热潮,其力度、速度和布局密度,令人惊叹。“金戈铁马”大建设的背后,展现的是安徽经济东向借力、承东启西的壮阔发展图景。在此承上启下的新时期,安徽省交通厅厅长梅劲向记者谈起了安徽交通运输发展60年来的风雨历程。 
  安徽交通60年历史轮廓 
  安徽自古就是水陆交通之要津。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也是沟通京、沪、宁的南北重要通道。早在40 0 0多年前,就有水路交通与中原相通;秦朝曾大规模修筑驰道,汉唐以后,陆上驿运已相当发达。 
  安徽近代交通始于20世纪初叶。交通建设,离不开国力支撑,离不开强力的政府主导和一定的产业基础。旧中国国力衰微,政治腐败、产业凋零,交通建设举步维艰。 
  新中国成立前,安徽仅有公路2088公里,全省42个县不通公路,11个县虽有公路,但是晴通雨阻,全省没有一条等级路;当时,全省只有民用汽车403辆,广大群众延续着千百年车马舟船的传统出行方式。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的安徽,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解放初期,航道处于原始自然状态,江河上以木帆船为主,全省轮驳船仅有152艘,港埠设施也极为简陋。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交通建设的起点是一穷二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交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用愚公移山的壮志豪情,在一张白纸上画最美最新的画图。人民交通与人民共和国一道快速成长;而改革开放,打开了新时期交通大发展的闸门。思想、理念的突破,带来体制、机制的解放,催生了交通建设管理的新跨越。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引领安徽交通运输加速升级。 
  介绍完新中国成立前的状况后,梅厅长向记者讲述了60年来安徽交通发展情况,感慨着交通事业发展之快。“到2008 年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到148827公里,是1949年的71倍,公路密度达到106.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国省干线中二级及以上公路占89%,居全国第六位。路网的规模、结构和布局有了质的飞跃。全省通车高速公路里程突破2500公里,居全国第九位。基本实现安徽高速公路东西向3小时过境、南北向6小时过境,合肥至16个省辖市当日往返。高速路网织出安徽前所未有的区域沟通新时空。” 
  梅厅长说,建国前,全省没有一条跨长江、跨淮河大桥。到2008年,全省有长江大桥3座、淮河大桥12座,在建长江、淮河大桥各1座,全省共有桥梁27362座,总长108.86万延米;隧道87道,52701延米。在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安徽交通人的勤劳奋战,数千年来天堑变通途的梦想,化为璀璨现实。 
  到2008年底,全省营运车辆达到37.5万辆,比建国初期增长930倍。营运船舶由1949年的39.4万载重吨,发展到2008年的1420万载重吨,增长36倍;全省港口吞吐量达到2.7亿吨,列全国内河水运第三位、中部六省第一位;民用航空从无到有,合肥、黄山机场共完成年旅客、货邮吞吐量275.3万人次和3.87万吨。陆、水、空立体交通,为安徽经济社会腾飞,提供了充足的运力支持。 
  不同时代的历史烙印 
  改革开放前,是安徽交通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建国初期,根据形势需要,掀起了抢修支前公路、整修皖南公路和建设治淮公路的热潮。到1955年,在蚌埠至阜阳公路上,铺设了全国第一条可晴雨通车的砂礓路面公路,到1957年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已达8328公里,民用汽车已达2014辆,提前15个月完成“一五”计划制定的客货运输周转量指标,梅厅长说起安徽交通建设取得的每一次进步,都激动满怀。1963年,安徽全省开展了“干线公路木桥歼灭战”,把全省9条干线公路上的299座小型木桥基本改建为永久性桥梁。1964年,公路路面首次使用国产渣油处理成功,到1966年共建成渣油路面363公里,在全国交通行业中领先。 
  改革开放以后的前20年,是安徽交通发展的重点突破时期,随着全国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要想富,先修路”,成为这一发展阶段的显著标志。“当时在交通建设资金缺口很大的情况下,安徽省采取了‘民办公助、民工建勤’等多渠道集资,促进了交通建设和发展。1978年至1990年,全省共改造拓宽公路1373公里,其中达到一、二级公路标准的有80 0公里,国省干线公路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1982年,安庆、芜湖大件码头先后建成,结束了我省无大件码头的历史。” 
  随着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一批标志性工程陆续建成。“合宁、合巢芜高速公路,318国道宣广段、312国道六叶段改造工程完工或建成;铜陵长江公路大桥、合铜黄高速公路太平湖大桥、合宁与合徐高速公路陇西立交桥、淮河蚌埠公路大桥、凤台公路大桥等一批特大桥梁建成通车。1995年建成的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结束我省境内八百里皖江无跨江大桥的历史,也是我省利用日本协力基金贷款,依靠社会融资、收费还贷建设公共交通设施的成功范例。1991年10月4日,全长136公里的合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我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谈到这些工程,梅厅长如数家珍。 
  梅厅长将1998至今的这段时期称为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时期。1998年,面对国际国内通货紧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战略方针。全省交通系统抢抓机遇,使交通建设由单一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仅1998年当年就两次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从原计划31亿元调整到57.4亿元。至1998年年底,全省实际完成建设投资63.3亿元,相当于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交通建设投资的总和。1998年至20 02年,全省交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400.4亿元。 
  安徽交通60年发展经验 
  “安徽交通运输业发展的60年,是不平凡的60年,安徽交通运输业不仅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梅厅长说,主要有5点经验。 
  “要发展交通事业,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激发行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从上世纪80年代的‘集中力量办大事’、打破单一运输所有制限制,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再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和以人为本,坚持全面、持续、协调的科学发展,无一不是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硕果。” 
  “交通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我们修路、架桥、建码头,为的就是予人便利。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发展全局。”梅厅长介绍道,一直以来,安徽省交通部门努力增加交通有效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满意度;坚持规划先行,以科学规划指导交通建设;坚持建养并重,实现速度、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坚持统筹城乡交通协调发展,统筹公路、水路协调发展,注重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还有就是坚持‘两个依靠’,把交通发展转变为政府行为、社会行为。”梅厅长说,交通部门始终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方针,充分依靠各级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不断推进交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只有紧紧依靠各级政府,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调动社会兴办交通运输的积极性,才能为运输事业的发展提供各方面的条件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点是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升行业公信力和满意度。”梅厅长强调,要把依法行政作为行业管理的核心,健全地方性交通法规体系,规范履行监管职责,提升全行业依法行政能力;要把队伍建设作为行业管理的重点,以能力、作风、先进性建设为主要内容,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说到最后一点经验,梅厅长双手握了握拳说:“一定要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交通发展规划,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不断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引向深入,树立交通行业良好形象。” 
  交通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当前,安徽省正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加速实现生产要素的充分涌流和有效配置,在产业转移、集聚和辐射中优化布局,加快经济结构化调整,全面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实现奋力崛起。梅厅长说,这是安徽发展的一个大好机遇,运输行业必须努力加快发展、适当超前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提高服务能力,为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与此同时,要不断改革创新,这是是安徽交通发展跨越的不竭动力。必须建立创新型交通,去除不适应交通科学发展的观念、理念、认识,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全行业、全系统的生机与活力。 
  当前,国家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出台了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交通又面临着新一轮的发展机遇。梅厅长说,“机遇其实一直都有,就看你能不能抓住。我们必须坚决承担党中央、国务院赋予交通部门的政治责任,圆满完成安徽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的重大任务,义无反顾,不辱使命,实现交通建设新跨越。” 
  对于下一步安徽交通的发展,梅厅长说,按照《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安徽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省高速公路网总里程将达到5500公里,形成“四纵八横”的高速公路网。全省对外高速公路出口总数约39个,沿省界平均约100公里有1个出口,按照东西向划分,东向出口24个,西向出口15个;按省际划分,江苏方向17个,浙江方向5个,河南方向9个,江西方向4个,湖北方向3个,山东方向1个。长江上新建4座高速公路大桥(马鞍山、芜湖、池州、望江),相邻长江公路大桥之间的平均间距小于50公里;淮河上新建4座高速公路大桥(阜周路、合淮阜路、寿县正阳关、五河),相邻淮河公路大桥之间的平均间距小于30公里。高速公路与重要港口均在20公里以内,民航机场、铁路枢纽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形成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结构合理、协调配套、高效快捷的现代化高速公路网络体系。 
  60年,安徽交通事业走过了泥泞、踏平了坎坷,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时机。梅厅长最后告诉记者,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那即将成为过去。“前方,还有更重要的任务等着我们,我们将迎着阳光、迎着风雨、迎着更加艰巨而伟大的交通事业,奋勇前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