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路修到山湾湾

2009-12-22 10:5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洋县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93.3%,滞后的交通曾经束缚着这里 44万群众的手脚,困扰着他们致富的步伐。2006年,我省出台了到“十一五”末要达到“双百八零”(即100%的乡通油路、100%的村通公路、80%的村通水泥路)的目标,开始实施通村公路建设补贴政策,洋县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开放兴县、交通强县”战略,将农村道路建设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县上下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力争做到农村道路“乡通村、村通村”。经过几年努力,已先后实施洋太、洋华、洋大、金桑、汉黄等6大重点公路项目建设,里程达275公里,全县“非”字型路网构架基本形成。一条条通村水泥路修到山山湾,行路难的历史正在被彻底改写。   
  今年,溢水镇先后投资300万元,完成了大庄坡村5公里、波溪村 3.6公里等通村水泥路硬化;地处丘陵的四郎乡全乡最后一个通路的马道村和秦岭脚下八里关乡黑峡村的通村公路,目前也正在加快完成最后路段的硬化工程。   
  到年底,全县已通畅乡镇25个,通乡公路路面铺装总里程393.13 7公里,辖区建制乡镇通畅率96.2%;通畅行政村317个,行政村通畅率86.4%,累计建成通村公路1132.84公里。    
  千方百计筹资金 
  按照省上的“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政策标准,修1公里山区通村公路补助15万元。其余需要民筹的这一部分哪里来?金水镇酉水村去年在对待这个问题上,就曾一度犯了愁。该村华沟组一旁是108 国道和笔直宽阔的西汉高速酉水特大桥,一面却是通往自家门前折曲蜿蜒、窄狭陡峭的山道。如果要硬化,不足部分就得集资,但全组只有180多人口,3公里路,人均得拿出2000元。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村组干部一筹莫展。眼看立项要黄了,群众一个个急了,不少户人家主动拿出钱要交给组上、村上,鼓动他们带领大家干。村组干部数次召集群众代表或所有村民商议,最后,根据大家意愿,从组里大多数群众的经济实际出发达成一致协议:人均集资1000元,先打1.5公里。家住该组的村主任带头交了全家应该交的6000元。家住该组的村文书 90岁高龄的老母亲,也催儿子首先交了她的那一份。身体多病、70多岁高龄的刘继舜夫妇卖粮筹款,主动交了集资款。目前,1.5公里的道路已经硬化。   
  为配合国家政策,真正实现突破交通“瓶颈”、解决出行难问题,该县90%以上的村组按照民筹的方式采取“村民自治、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类似问题,而且多数村组都是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分2-3个年度分解筹资。同时,县上也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小城镇建设等专项建设资金和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等捆绑使用,采取“城镇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纷纷向驻点、包扶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    
  严格把好质量关 
   该县交通局通村办有关负责人说:“在通村公路建设中,通村办、各项目实施乡镇、村和各参建单位均建立、完善了政府监督、乡镇监理、施工队自检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工程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建设招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工程施工合同制,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和质量责任追究制;为保证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实行单独建账,专人管理,单独核算,确保实现质量、工期、投资三大目标控制。”    
  笔者在金水镇楼房村四、五组通村道路施工现场看到,村民代表刘永强、刘永庆和组上干部为监理员,配合政府监督承担本村通村公路施工监理工作,施工期间轮流坚守在工地,对工程所用材料和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   
  同时,该县紧紧围绕“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养必优良、管必到位”的总体目标,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突出理顺机构、配置人员、落实经费等关键环节,从体制机制改革着手,立足工程整治、日常养护、财政管理三大重点。按照“谁受益,谁养护”和 “农村公路民养化”的原则,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式,并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形式,减少养护成本。现已初步确立了稳定规范的资金投入机制和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全县农村道路全部实现列养,其中仅去年就投入专项养护资金124万元。    
  路通山乡变新貌 
   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有效改善了城乡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群众“造血”功能,加快了农村多元化产业结构调整,激活了农村尤其是山区农村与社会外界各种信息交流,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经济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可喜局面。   
  就从运输业来看,目前,全县运输企业发展到11家,营运车辆日益增多,基本形成了城内有出租车、城郊通公交、乡镇通班车的客运格局,年均客运量达到400多万人次,年实现每公里客运周转量1500万人次、货运量4000万吨。   
  在槐树关街上搞农资兼饲料买卖的槐树关镇张山村的张黑树两口,在接受采访时说:“以前,村里的路不通,修房拉砖、收割庄稼拉车根本不好搞。前几年就是有能力买,也不敢买。车根本进不了村嘛!现在各村的路好了,买了车,生意也红火了。”在槐树关街上,随时可以看到一辆辆农用车或大卡车正在忙碌地装卸货物,收购红薯、龙须草、橘子和粮食的个体户在街边张罗着生意。   
  在溢水镇采访时,镇上主要领导介绍说:“随着农村道路的畅通,现在,各村30%以上的家庭购买了农用车,全镇新增摩托车800余辆,基本改变了山区群众肩挑背磨干农活和徒步远行的现状。”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