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航企业潜心修炼积蓄能量

2009-12-21 10:5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航运市场带来的冲击还在延续。尽管经济严冬尚未过去,但全球贸易逐步复苏的态势已有所显现。航运业作为对外贸极为敏感的行业,如何在接下来的一年企稳回升,并逐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12月14日,交通运输部水运局组织召开港航企业座谈会,上海港、大连港、中远集团、中海集团、中外运长航集团、招商局集团以及民生轮船公司等多家港航企业代表就2010年如何积极应对、平稳渡过国际金融危机展开讨论。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祖远出席座谈会并强调,港航企业要把握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结构调整;要加强企业之间合作,根据市场变化,以资产为纽带进行结构性调整,共同抗击危机;要加强成本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对市场的研判;要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保持行业稳定。 
  港口企业谋求结构性调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产能过剩、船型升级对港口的压力越来越大。 
  “港口企业在后危机时期,原来赖以生存的外贸高速增长已经不可能了,长期以来的外延式高速发展模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也走不通了。目前,长三角地区的集装箱码头利用率仅在70%左右,有的地方甚至更低一些。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适应业已变化了的经济形势,这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上海国际港务集团总裁陈戌源表示。 
  这种压力不仅仅存在于长三角港口。“北方港口由于腹地产业结构、货种结构和港口结构等原因,港口建设热度仍然很高,仅渤海湾就有多个大型煤炭、矿石、原油专业化码头正在规划建设。 
  但这种依靠大宗资源性货种增长拉动的局面很难维持,功能趋同、能力过剩的风险将进一步加剧,整个港口行业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局面。”大连港有关负责人也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目前珠三角码头间没有形成错位发展、错位竞争的态势。生产布局不理想,码头结构相对落后,缺少大型专业化散货码头,这严重制约了港口硬件环境的改善。”广州港有关代表建言,珠三角港口群应按照有关规划,依照各港的功能定位审批港口的建设项目,加快南沙大型散货码头建设,做到分工合理、深水深用,提高岸线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节约投资。 
  向客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以吸引更多客源,是众多港口企业的共识。 
  “明年上海港发展模式将从扩大再生产逐步转移到提高服务质量。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发展邮轮经济、物流产业,并努力营造良好的口岸环境。”陈戌源说。 
  据预测,2010年国内港口吞吐量增幅较今年将有所增加,但这种增长很大程度上是恢复性的,港口发展仍将呈现能力供大于求、增速低位徘徊、内外贸结构发展变化的特征。 
  “那种依靠外贸、特别是外贸集装箱高速增长,依靠大规模港口建设来拉动吞吐量增长的方式将难以为继,优化结构、资源整合、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之路将是当前港口行业的必然选择。”大连港代表表示。 
  记者了解到,由于陆运运距相对较远,使得大连港竞争力很大程度受制于铁路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口岸设施和集疏运网络建设滞后,长期困扰已建成码头能力的发挥,基于此,他们将通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市场的深度开发。 
  呼吁支持“国货国运”“国轮国造” 
  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全球货运需求下降、运力过剩的双重打击下,航运企业的经营状况普遍恶化。各航运企业一边积极改善外部经营环境,一边纷纷勒紧“钱袋子”。 
  中海集团与各大货主签订了COA(包运合同),实施货主、同行企业合作战略;民生轮船则在2007年到2008年将自己经营不佳的自有干散货船全部出售,改用通过市场租用运力来维护传统干散货客户,从而使自有船队完成了运力结构调整,目前船队构成全部为集装箱船和商品车滚装船;招商局通过采用新技术,每年节省成本超过300万美元。 
  虽然一些咨询机构对明年航运市场给予了向好的预测,但航运企业对此并不持乐观态度。针对国外发达国家采用通过制定包括政府采购、对外援助等物资的货载保留、适度的航运补贴等政策扶持本国船队发展的做法,中远、中海、中外运、长航纷纷建言,希望国家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国家战略性能源资源实施“国货国运”,并进一步加大对“国轮国造”的支持力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