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贸易壁垒的中国策略

2009-12-2 18:0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在11月30日召开的第十二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抨击保护主义“有失公允”。他说:“现在,一些国家一方面要人民币升值;另一方面又对中国实行名目繁多的贸易保护主义,这是有失公允的,实际上是限制中国的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一年多来,全球贸易摩擦日益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一些国家加强了对其他国家进口产品实施限制措施,而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从反补贴和“特保”案日益增多来看:2008年至2009年9月,国外对华共启动20起反补贴调查,其中19起是与反倾销调查合并启动,连续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今年我国已遭受7起特保调查:美国1起、印度5起、多米尼加1起。其中美国轮胎案、印度铝制品案已征收最终“特保”税。
  据相关专家介绍,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不仅直接影响了众多涉案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间接影响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我国遭遇的国外反补贴调查案件涉及税收、投资、贸易、产业、土地、国企改革等中央、地方经济政策150余项,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并削弱了我国钢铁、石化、纺织、造纸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部分国外低价倾销产品冲击我国市场的现象也在增多,严重损害了我国产业利益,企业、行业协会维权和要求保护的诉求在不断增多。
  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中国政府始终奉行着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已经实施的刺激经济计划中,中国遵守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平等对待国内外产品,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大量商机。
  在日前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产业安全论坛”上,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提出,为了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政府将会为此继续作出不懈努力。
  他说,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应更加重视维护国家产业安全。而实体经济的健康运行,实体经济的安全是扩大内需、稳定出口、确保就业的基础和保障。首先应更加重视运用国际通行规则维护产业安全。其次,要加强对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第三,形成产业、贸易、财政、货币以及外交政策和法律手段的协调机制,将现有救济手段和政策手段形成合力,从源头减少贸易摩擦。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