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区:大项目拉动经济逆势增长

2009-12-16 1:17: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9月24日,辽宁省滨海大道金州段在大连区域内率先竣工通车。同日,登沙河临港工业区正式通水通电,龙港大桥竣工通车,登沙河·杏树分城区的城市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10月30日,大连市杏树中心渔港建设项目通过农业部验收,该渔港作为北方首座国家级中心渔港正式投入使用…… 
    随着一个个大项目的建成,金州区年初制定的“用大项目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用大项目拉动财政税收增长,用大项目推动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目标全面实现。截至11月15日,金州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经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0.0845亿元,增长31.98%,完成年度财政收入任务的93.4%,全年预计可完成21.5亿元财政收入任务,比上年增长16%。
    2009年初,金州区委、区政府确定把“保增长”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布局建设重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共确定91个重点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852亿元。制定下发了《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工作意见》,建立了项目推进工作责任制、月报制、监督检查制和激励机制,按照属地化原则对重点项目进行了任务分解,并确定了项目责任单位、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协调人等,形成全区上下齐抓共管重点项目的良好态势。在91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项,社会事业项目8项,工业产业项目29项,农业项目18项,服务业项目9项。1—11月份已开工70项,竣工22项,在建项目48项,其中已完成年度计划投资50%以上的项目有23项(不包括已竣工项目)。火车站站舍改造工程、工业新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法国液化空气项目、黄海滨海路新建工程、渤海滨海路新建工程等重大项目均按期或提前竣工,重大项目建设对全区投资增长形成有力的支撑。
    打造现代产业聚集区
    依托161公里海岸线和81.4公里滨海大道,金州区规划布局了8个产业聚集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金州经济开发区、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杏树临港产业区、石河工业区、大黑山旅游风景区,规划总面积326.07平方公里,其中一期80.1平方公里,建成区32.73平方公里;已入驻企业336家,总投资1025.5亿元,完成投资134.8亿元。
    登沙河临港工业区重点发展精品钢材、装备制造产业。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按照大连船舶产业带的功能定位,集中发展以船舶配套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和机械电子产业。金州经济开发区以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为重点,着力引进自主创新强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科技项目,大力发展投入少、产出高、污染小的绿色产业。同时主动承接市内中小企业搬迁。金渤海岸现代服务业发展区重点发展商务金融、旅游度假、国际会展、产业研发和高档商住等现代服务业,建成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滨海生态新市区和滨海休闲度假基地。金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推行“1+9”运作模式,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带动9个示范区形成良种奶牛繁育、花卉、大樱桃、蓝莓、滑子蘑、加工桃等“名优特、科工贸”优势农产品产业化经营体系和现代农业格局。杏树临港产业区,根据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在杏树建设东北冷链物流中心的调研报告》,规划建设国家中心渔港、成品油仓储区、成品油码头和水产品交易市场四个产业区。石河工业区,重点发展船舶配套、纺织产业项目。大黑山旅游风景区,充分发挥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强化
    2003年以来,金州区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路网建设实施了轻轨3号线续建、五一路东段拓宽改造等一大批道路工程,城区道路密度为2.67公里/平方公里,居全省先进行列。全区公路密度达到105.66公里/百平方公里。按照“科学规划、设施先行、港区一体、错位发展”的思路,规划建设6个港口和7个专业码头,形成与大连港、大窑湾港等重要港口相配套的专业码头和港口群。供电设施建设新建2个22万伏、11个6.6万伏变电所及供电线路,供电能力2897.5兆伏安,比2003年增长8.7倍,电力紧缺问题得到阶段性解决。加快建设青山水厂和登华水厂供水管网,启动南山水厂。金州第二热电厂、垃圾处理场、气源厂、污水处理厂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快推进。
    金州区还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吸引和增加投资扩大城市规模。目前,全区规划了13个城市组团,规划总面积53.75平方公里,全部建成后全区城市化率将由目前的54.8%提高到88%。先期启动总面积39.7平方公里的8个城市组团,建成后可新增城市人口72.8万人。
    沿海经济带建设步伐加快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明确了“金州区与开发区、保税区、普兰店湾共同构成大连新市区组团,争取成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挥类似浦东新区、滨海新区的区域发展引擎作用”的功能定位。按照这一功能定位,金州区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经济区建设,优化空间布局、强化城市组团建设,优化生活环境、强化社区建设”的战略举措。
    一是规划建设物流基地。充分发挥金州连接东北腹地与各交通节点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构建以交通节点为依托的物流体系。依托杏树国家级中心渔港,规划建设杏树“东北冷链物流中心”、杏树成品油仓储区、登沙河临港工业区物流园区。规划建设三十里堡国际物流园区、“沈铁”物流园区。二是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重点推进“家乐福”、“沃尔玛”、五星级酒店等商贸服务业大项目。加快推进登沙河、陶瓷城、石河、站前、北大河南侧、北侧各一条商业街6个商业一条街的规划建设工作,着力打造新型商业业态。三是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建设以钢材、建材、农资为主的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以蔬菜、水果、粮油、水产品为主的生活资料专业市场。四是着力改造提升传统市场。有计划地整合现有市场资源,改造传统市场业态,打造一批档次高、辐射强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市场。
    把打造民生工程融入城区建设
    2003—2009年,金州区累计支出197.5亿元用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民生事业发展累计支出71.57亿元。住房方面累计投入7.14亿元,用于建设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廉租房补贴和解决机关干部住房改革遗留问题,解决了6800余户低收入家庭和教师、医护人员、军转干部、专业人才等住房困难,全区人均住房面积增至34.65平方米。教育方面累计投入23.8亿元,城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医疗方面累计投入5.2亿元。新建设区中医院、区第一人民医院等一大批医疗设施。全区“新农合”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补贴标准、报销比例、报销限额和参合率均位居全省首位。就业方面累计投入3.21亿元。累计安排就业14.4万人,全区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预计2009年全区在岗职工人均工资达到27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953元。社会保障方面累计投入7.36亿元。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5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增加到每人每月1263元,是2002年的1.75倍。通过推进“城中村”改造、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全区3.4万城中村村民有1.9万人转为居民,涉农街道共有9833人参加了“城保”。扶持农业发展累计支出10.32亿元。扶持“东三镇”和20个低收入村增收,加快果业、奶业、设施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大樱桃、加工桃和蝴蝶兰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总数、农产品出口额均位居全省区市县首位。陈胜孟祥宇记者 何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