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潮州三大经济撑起新天地

2009-12-1 22:36: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广东潮州拥有深水良港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还有“瓷都”、“婚纱晚礼服名城”称号。凭借这三张“名片”,潮州正在朝着港口经济规模化、特色经济高端化、文化经济产业化方向发展。 
  
打造黄金港口——跨越闽粤赣台经济圈 
  
目前,港口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潮州社会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拥有深水良港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潮州港,是建设深水和大等级码头泊位的首选黄金海港。潮州港地处福建和广东交界的中心,距福建、广东、江西、台湾经济圈的中心,港区岸线长136公里,港区规划水域230平方公里,处在高雄、香港和厦门3大港口构成的“海上金三角”中心,具有水域广、潮差大、淤积少、深水区多、腹地广阔、避风条件好等特点。 
  
据潮州市市长汤锡坤介绍,潮州将在潮州港发展能源工业、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业、船舶修造业、水产品加工业、仓储物流业、商贸服务业、休闲旅游业、港口运输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十大临港产业。 
  
汤锡坤指出:“随着潮州港的深度开发、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港口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潮州港将成为海峡西岸一个重要港口。” 
  
前不久,国务院颁布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以及广东省实施的“双转移”决策,为潮州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是潮州加快发展的希望所在。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要求潮州接受带动、迎接辐射,抓住机遇、奋起赶超,推动经济与文化融合,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文化与经济融合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陶瓷、礼服——特色经济高端化 
  
潮州是中国最大的工艺陶瓷和日用陶瓷生产出口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一直占据陶瓷出口的半壁江山。服装、食品等产业也在国内占有一席之地。 
  
近三年来,潮州投入31亿元,完成262个技术改造项目,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数量分别居广东省前10位,“潮州制造”正逐步向“潮州创造”转变。目前潮州的中国名牌产品数量居广东省第5位,拥有广东省出口名牌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 
  
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表示,未来潮州要以打造陶瓷、食品、婚纱晚礼服、塑料工艺鞋、不锈钢制品、包装印刷、中国乌龙茶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人才创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特色产业素质,构建起工业地位突出、农业素质优化、配套服务产业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振兴文化产业——争创国家级文化保护区 
  
“到广不到潮,白白走一遭”这一句广为流传的民谚概括了这座有“中华古典文化橱窗”之称的千年古城的地位。潮州不仅拥有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0多处文物古迹,还拥有潮州音乐、潮剧、潮绣、陶瓷、木雕、泥塑、麦秆画等一系列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 
  
挖掘、保护、整合文化资源,加快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业,把潮州打造成“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一直是潮州市重要的发展战略。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表示,作为潮汕文化的发祥地,潮州将以古城文化旅游区建设为重点,推动潮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大市转变,争取创建国家级文化保护区。 
  
近年来,潮州按照“修旧如旧”原则,筹措资金对广济桥、古城牌坊街等十多处重点文物进行重建、维修和整治。目前,潮州已修复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广济桥、北宋德安公主驸马府第、己略黄公祠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古迹,建成了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学术馆等一批文物景点,并将奠基建设海外潮人博物馆,丰富古城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感念海外潮人为家乡建设做出的巨大贡献。 
  
潮州太平路牌坊街修复后于前不久正式对外开放,鳞次栉比的牌坊和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潮州人和外地游客的赞赏。 
  
潮州市委书记骆文智表示,到2011年,潮州GDP将达到645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GDP达到24760元,年均增长12.3%;城镇化水平达到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6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00元。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