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品进入“无配额”时代可全球自由贸易

2009-1-2 13:1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金融危机给“无配额”中国纺织品全球自由贸易增添不确定性   随着中美、中欧纺织品备忘录在31日到期,中国商务部自2009年1月1日起将不再实行输美21个类别纺织品出口的配额管理和输欧双边监控8个类别纺织品出口的许可证管理,这意味着中国纺织品将从此进入“无配额”时代,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自由贸易。
  然而,种种迹象显示,在金融危机已导致外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姗姗来迟的“无配额”将很难缓解中国纺织企业遭遇的外部冲击,而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释放,贸易保护主义很可能为中国纺织品在全球实现自由贸易设置新的障碍。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发言人孙淮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全球纺织品需求目前正处在一个比较萧条且急剧下降的状态,即使美国取消配额,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也不会出现类似2005年的井喷式增长,担心配额取消后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和成衣进口激增并对美国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的说法是没有道理的。
  他说,由于需求不足,今年中国输美纺织品的配额使用率一直不高。
  上海麦斯可特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麦恩配额行工作人员刘敏透露,配额市场在今年初就已经完全进入买方时代,一些产品的输美配额交易价格已从高峰时期的近20美元下跌到不足2美元。
  佛山市樵利纺织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树彬坦言公司今年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二。他说,由于欧美市场的萎缩,大部分企业的出口额度降到了近年来的历史最低水平,一些企业甚至今年三季度前申请的配额都没有用完。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由于第四季度纺织企业普遍没有接到足够的订单,加之欧美经济在短期复苏的前景暗淡,很多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对纺织企业来说将会是“紧巴巴的一年”,巩固海外市场份额与挖掘内需将是最大的挑战。
  悲观人士认为,2009年一季度纺织品出口有可能继续保持下降趋势,至少上半年纺织品出口不会因为配额的取消而有大规模的复苏。如果市场需求进一步恶化,中小型进出口企业甚至可能会因此出现一波倒闭风潮。
  孙淮滨指出,虽然金融危机令配额取消对中国纺织业的刺激效应大打折扣,但是纺织企业不应该失去信心。他说,毕竟所有纺织品出口国都面临同样的外部环境,应该看到中国纺织品在重要消费国家的竞争力水平并没有下降,靠品质、价格和服务仍然能够在国际上创造市场份额。
  海关数据显示,11月,中国纺织品出口49.96亿美元,同比下降3.8%,服装出口104.34亿美元,同比增长6.1%。而2008年前11个月,纺织品出口同比增长18.1%至604.09亿美元,服装出口增长3.1%至1086.99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继8月和11月两次上调部分纺织品服装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至14%以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12月29日公布的最新一轮出口退税调整并没有涉及前期呼声较高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部主任赵玉敏认为,这表明国家希望纺织企业在应对这场危机中继续坚持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主要依靠市场竞争和企业的灵活机制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她说,应该看到,最近两次出口退税上调是在纺织企业承担了配额成本与经济结构调整双重压力后给予的政府让利。最近两年,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法的实施、人民币升值与土地和用电成本的增加一直在压缩纺织企业的盈利空间,中央政府最近推出的一系列“保增长”措施并没有特别针对纺织企业。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注意到,美国国内纺织产业组织对取消中国纺织品出口配额耿耿于怀。美国全国纺织业组织理事会最近就频繁活动,敦促即将就职的奥巴马政府采取措施,一旦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激增,就要迅速作出反应,拯救美国的工作机会。
  在此背景下,很多国内纺织企业都感觉2009年的形势“无法预料”,表示还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观察形势。
  孙淮滨认为,美国新总统上台后有可能从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着眼,以恢复经济增长为目的,避免在经贸关系上出现大的矛盾,不采取限制性做法,也有可能在经济持续低迷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下,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重新采取限制性措施,或者效仿欧盟同中国实施双边进出口许可,不对数量进行限制,但是进行双边预警。
  赵玉敏指出,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中国的纺织品贸易一直备受瞩目。2005年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一体化后,由于当年中国纺织品对欧美出口激增,中国与欧盟和美国分别达成协议,对部分纺织品种继续实施配额限制,这使中国纺织企业在过去3年的国际竞争中背负了额外的配额成本。
  她说,在经济出现全球性衰退的情况下,更要防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加剧。由于中美贸易高度互补,如果美国政府对已经基本实现海外转移的纺织产业进行保护,那么受到损害的不仅是中国,还有美国自己的消费者。
  “但是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国要运用它作为全球最大纺织品进口国的地位来达到一些政治目的,就是不能允许中国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希望通过进口多元化来带动其他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她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