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

2009-1-19 23:2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据厦门港口管理局快报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7日晚12点,厦门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500万标箱,达到500.1万标箱,涨幅达到10.26%,集装箱业务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
  厦门港集装箱干线港地位和区域性航运枢纽中心地位在世界经济下滑,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下降,国际海运市场疲软的严峻形势下进一步提升。
  为了适应新形势,应对全球船舶大型化的趋势,厦门港全面改善港口基础设施。2006年投入资金26.5亿元、2007年投入30.8亿元打造深水泊位和深水航道。2008年厦门港再投入25亿元,用于全面改善港口基础设施。目前,厦门港拥有5万吨级以上泊位37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最大靠泊能力达到15万吨级;进港航道水深达-14米以上,10万吨级船舶可全天候进出港。
  目前,船长397米、全球只靠泊8个码头的全球最大集装箱船舶“艾玛·马士基”已累计顺利靠泊厦门港7次;海沧港区7#泊位也已成功靠泊3艘15万吨级以上的好望角型特大散货船。今年1~11月份,厦门港共成功接待10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586艘次,同比增长26.6%。这些超大型船舶对航道、码头以及港区保障、装卸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些如梭巨轮顺利在厦门港进出,标志着厦门港已经具备世界优良港口水平。
  同时,厦门港还加强了快速通关环境的建设,全面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2008年7月30日,厦门港移植引进的最新国际转运3.0版监管系统正式启用,将原来“两次申报”变成“提前一次申报,自动放行,事后核销”,实现了转运货物即到即转、即卸即装,已放行货物不受二程舱位限制等高效、便捷通关,推动厦门港国际中转口岸环境进入“零滞港”时代。东渡港区三大海关闸口启用,进一步放大“区港联动”效应。嵩屿码头创造集装箱船每小时装卸257.76个自然箱的厦门港船时量新纪录,海沧7号泊位创造散货船日产量44193吨的厦门港码头生产新纪录,标志着厦门港码头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为港口生产取得新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而面对着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厦门港积极应对,变外贸为主为内外贸同步发展,鼓励中海、中远集团相继在厦投入大型船舶开展内贸集装箱中转业务,大力开拓内贸航线,推动厦门港内贸业务快速发展。截至11月份,全港拥有内贸航线34条,完成内贸集装箱72.24万标箱,同比增长33.90%,成为厦门港集装箱业务的增长亮点。
  为了积极发展内支线中转业务,厦门港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干线船公司将厦门港作为周边港口集装箱中转港,通过内支线转运周边港口货物。鼓励企业将服务延伸到支线港,在支线港当地设立办公机构,为客户提供从当地至厦门中转上船的一条龙服务和动态跟踪服务,方便客户随时掌握货物情况。大力开辟内支线,共开通通达福州、汕头、宁波、莆田等地的18条内支线。其中,厦门-汕头航线为汕头当地唯一一条国内中转的内支线。截至11月份,内支线运输完成28.6万标箱,同比增长24.65%。
  为适应厦门湾港口资源整合发展要求,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成本最低化,2008年7月30日,厦门港正式启用“海上驳运系统”,结束了海上驳运监管依靠纸质单证、邮件传递监管信息的状况,实现了海上驳运业务监管信息化,使企业通关手续得到进一步简化,相关单证实现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物流效率。1~11月份,港内驳运共完成191艘次,15675标箱。
  同时,厦门港全力推动海铁联运业务,大力实施港口腹地战略,不断拓展闽西北、江西等内陆货源市场。先后在江西鹰潭、南昌等地举办推介会,与江西赣州、上饶,福建三明等地签署合作建设“无水港”意向协议,与江西大型厂矿、经贸物流企业等签订17项合作意向。开通厦门—南昌—赣州海铁联运定期班列,开通厦门至鹰潭、新余等地海铁联运业务,开通“东北—厦门—赣州”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推动以外贸为主的海铁联运向内外贸同步发展迈进。截至11月份,海铁联运业务完成9402标箱,同比增长74.08%。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