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之路:17家中央国企在港区投下283亿

2009-1-19 23:1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最近,中国华孚贸易发展集团在港区注册成立了太仓华商物流管理有限公司,准备投资1亿元建设储备肉冷库项目。至此,太仓港区集聚了华能、神华、华电、中远、中外运、中海、宁波港务局、中石油、中化、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五矿、中集、武钢、中烟、中国建材等17家中央国企,这在全国省级开发区中实属罕见。
  15年来,中央国企在港区投下283亿元,装备技术水平在全国乃至国际处于先进水平,产生了一批年销售超10亿元的现代工业企业,销售利润率、人均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税等经济指标国内领先,节约发展、清洁生产和安全生产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这也标志着港区开发走出了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
  优化投资结缘中央国企
  一代伟人邓小平南巡讲话,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迈进崭新历史时期。就在这一年,太仓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港兴市”的发展战略,成立港口开发区,港区开发春芽萌动。
  经过多次洽谈,香港达华杰公司与太仓石化公司联手筹建长江石化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建设年吞吐能力3000吨的长江石化码头和5000立方米的液化气储罐。当方案递交到交通部三航设计院时,有关专家提出码头年吞吐能力扩大到2.5万吨时,才能实现投资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这就意味着长江石化项目需要投资3000万美元,整整缺口2000万美元。而当时太仓全年财政收入才2亿元出头,缺口资金从哪里来?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港区的开发者们拿着设计方案上上海赴深圳,拜访一家又一家企业,最终获得了上海海运局和中华保得公司两家中央国企(现在两家已经重组)支持。1992年9月8日,第一个项目诞生了,6方股东正式签订了江苏长江石化有限公司投资协议书和合同章程,今天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华东地区一个重要的散装液体石油化工产品中转集散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甲醇中转基地。
  从长江石化的成功落户中,开发者们总结出一条经验:要建设好港区必须利用好天然良港,必须与中央国企深度合作。按照这一精神,开发者们积极争取,华能、神华、华电、中远、中外运、中海、宁波港务局、中石油、中化、大庆石油管理局、中国五矿、中集、武钢、中烟、中国建材等一批中央国企相继落户港区。
  7大产业基地华东称雄
  17家中央国企注重运用新的科研成果、新的工艺技术,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使每年新增新产品份额占较大比重;围绕产业的信息化与自动化,减少劳动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适应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强化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集聚技术、集聚信息、集聚规模,不断降低单位产品可比较成本,构筑起一个个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最早启动的石化工业园区成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化工园区,形成了5大特色产业基地:国内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省内最大的PVC生产基地,华东地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国内新型合成材料基地和前景广阔的精细化工和医药中间体基地。精细化工及润滑油产业集群顺利入选2008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并跻身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
  苏州工业园区华能发电有限公司、太仓港协鑫发电有限公司和国华太仓发电有限公司相继落户港区,投资总额达203.5亿元。加上玖龙纸业(太仓)有限公司20万热电机组,港区电力基地拥有发电能力467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8%,2007年发电量占全省发电量9%,一举成为江苏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是中集集团的全资子公司,2007年完成集装箱制造17万标箱,实现销售收入22亿元,二期项目正式投产后,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万标箱,年销售将达到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集装箱生产厂家之一。
  今后,落户港区的中央国企将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确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港口物流等新兴产业,突出发展风电、光电产业,重装备制造、物流装备制造、特种车辆及零部件制造、船舶修造及海洋工程制造等行业,努力构建新兴产业集群。
  技术装备水平国际领先
  科技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中央国企十分重视科技创新,装备水平在全国乃至国际处于先进水平。中化化工产业园年产2万吨HFC—134a生产装置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得3项中国发明专利,1项世界专利,采用独创的“逆向循环”工艺技术和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第二代高效气相氟化催化剂生产HFC—134a,成为世界上第三大HFC—134a生产商。
  中油华东润滑油生产装置全自动化,引进美国生产的世界最先进的脉冲调合装置,引进法国生产的管汇系统是世界最先进的系统,灌装线引进意大利生产的机器人操作;华苏塑料PVC生产装置聚合釜为国内最大的装置,生产的高强度1700、2000PVC树脂粉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的薄膜达2800多个品种,畅销欧美市场。
  三个电厂主要以国内先进的60万千瓦超临界发电机组为主,热电联产以30万千瓦大型机组为主。国华电厂发一度电为312.3克标煤,华能电厂为323.5克标煤,协鑫电厂为313克标煤,均低于全国60万机组每度电325.4克及30万机组339.7克的水平。协鑫发电在全国火电大机组(300MW级)竞赛第37届年会上获得3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成为全国惟一一家所有参赛机组全部获奖的单位。
  三个电厂全部完成脱硫、电除尘。国华电厂2007年脱硫效率为97.8%,电除尘99.5%,脱硝效率为80%;协鑫发电脱硫效率96%,电除尘效率大于99.5%,均优于国家标准,60万千瓦机组完成脱硝为国内首批。同时,电厂脱硫石膏及粉煤灰100%得到综合利用,太仓北新建材有限公司还利用脱硫石膏生产出会“呼吸”的新型建材。
  港区从未发生过重大伤亡及火灾事故,华能电厂创出建设工程安全风险抵押承包经验,国华电厂树立“安全为天”的先进思想,长江石化推行员工安全生产风险抵押承包举措。
  经济效益指标一路领先
  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的背景下,中央国企“船大抗风浪”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2008年前11个月,港区仅11家“中”字头企业就实现销售124.5亿元,上交税收8.02亿元。
  中央国企的示范效应,带动了一批技术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污染低的优质项目落户港区,推进了港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港区经济总量不断扩张。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产值、销售、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计划。其中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110亿元,同比增长17%;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亿元,再创历史新高。玖龙纸业销售近50亿元,成为全市工业第一大户。港区工业总产值连续5年保持25%以上的增幅,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保持百亿元规模的投资强度。
  2008年,港区销售超10亿元工业企业有9家,占全市56%;其中2家企业销售超30亿元, 4家企业销售超20亿元,9家销售超10亿元的企业合计销售额为215亿元,占太仓市工业销售收入的17%。港区利润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家,占全市的71.4%。港区上交税收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5家,占全市83.3%。
  2008年太仓市平均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80,港区为308,高出全市71.3%。其中人均劳动生产率,港区为36.49万元,高出全市152%;工业产品销售率,港区为99.8%,高出全市1.4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港区将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继续发挥生力军、排头兵和领头羊作用,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作出更大贡献。(李孝忠)
  来源:太仓日报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