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材进出口数据看2009年发展趋势
2009-1-19 17:0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 张琳
一、钢材出口结束连续六年增长,2008年钢材出口同比下降5.5%。
据海关最新数据,2008年12月份我国出口钢材317万吨,比11月份回升22万吨,与2007年12月份相比下降33.73%。2008年全年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同比下降5.5%,也是2002年以来连续6年增长后的首次下降。
1.2008年8月后由出口顶峰逐步滑向低谷。
2008年1~8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总体处于上升通道。其中,由1月份的413万吨增至8月份的768万吨,增幅86%。9~12月份受全球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影响,钢材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由8月份的768万吨减至12月份的317万吨,降幅59%。
2.取消部分钢材出口关税 “御寒”作用不大。
尽管政府宣布自2008年12月1日起取消部分钢材产品的出口关税,但基于全球经济形势愈发糟糕,国际需求依然萎缩,12月份我国钢材出口量仅比11月份增加22万吨,增幅7.8%。
3.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取消难以改善2009年钢材出口艰难局面。
此前实施钢材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初衷,是通过控制发证速度来控制国内的钢材出口量,以达到调节出口总量改善出口产品结构的目的。如今国家又将实行约一年半的钢铁出口许可证管理措施取消,是继取消钢材出口关税之后,为促进钢材和整体出口增长所推出的最新举措。但笔者认为出口许可证的取消对钢材出口可以说没有什么助力。因为2009年全球经济形势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继续下行的可能性比较大,国际钢材需求预计下降10%左右,再加上贸易政策壁垒的影响,钢材出口从供需基本面来看仍不乐观。
二、钢材进口持续六年下降,2008年同比下降8.6%
2008年12月份我国进口钢材93万吨,较11月份下降9.7%,与2007年12月相比下降30.33%;钢材进口持续6年下降,2008年全年累计进口钢材1543万吨,同比下降8.6%。
1.2008年7月后进口量一路滑坡。
2008年1~8月份我国钢材进口量在125万~150万吨上下波动。自7月后,随着国内下游终端需求的低迷,特别是家电、造船、汽车业的不景气,我国钢材进口量连续下滑,由7月的144万吨降至12月份的93万吨,降幅35.4%。
2.价差驱使独联体、中东等热卷板闯入我国市场。
据报道,2009年2月底将有乌克兰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30万吨热轧卷进入中国市场,这些热轧卷由国内贸易商订购,预期将投放到华东地区12万吨,新疆地区8万吨,广东地区10万吨。占国内热轧月产量的5%。2008年12月,上海已经有台湾产热轧卷开始销售。截至1月7日,中国市场上的热轧板卷价格为609美元(每吨,下同),而独联体出口 (FOB黑海)475美元,比中国市场价格低22%。此外,中东进口市场 (迪拜CFR)和东南亚进口市场 (CFR)的热轧板卷价格也比中国市场价格低29.6%。巨大的价差使中国的钢材产品不仅在国际市场上失去竞争力,甚至国内市场也受到冲击。
3.汇率因素是进口钢材冲击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
汇率因素是进口钢材冲击国内市场的主要原因。2008年以来,除了乌克兰货币之外,韩元、巴西雷亚尔、俄罗斯卢布、墨西哥比索等新兴市场国家货币都大幅贬值。前期贬值幅度不大的新台币近期也开始主动贬值。2007年底到2009年1月,乌克兰货币格里夫纳相对美元贬值36.6%,俄罗斯卢比相对美元贬值20.3%,印度尼西亚卢比相对美元贬值15.4%,而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6.8%。据报道,台湾地区最近一直在非常积极地抛售新台币、买入美元。假设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未来中国钢材受到国际市场冲击的范围将加大。如果剔除汇率因素,中国的钢材产品相对于乌克兰钢铁产品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但是,在人民币有效汇率大幅升值的情况下,中国生产的钢材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大下降。
4.国外资源的流入对国内钢材威胁仅是短暂的。
据1月14日报道,由于来自远东的订单增加,中国一些钢厂不准备在春节前恢复高炉生产,故目前独联体热、冷卷板出口报价分别上涨30美元和60美元;随着国际市场价格的稳定和需求的逐渐恢复,2月中旬到3月初,国际市场钢材价格轻微上涨也是可以期待的。
总之随着国际钢价的反弹,各国刺激经济措施的效果显现,进口钢材对中国不具备明显的价格优势,低价进口钢材流入在中国很难成为一种趋势,仅是短暂的。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