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钢铁再出发

2009-1-19 16:4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特约评论朱增
    继1月8日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4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从区域到行业,中国政府2009年致力于保增长、保民生的宏大愿景渐次清晰:从2008年的国十条延续而来,中央政府一直在为经济的春暖花开蓄积韬略智慧,希望经济寒冬可以过去的早一些,更早一些。
    与政府的思虑殊途同归,中国钢铁界也在期待着自己的阳光与雨露。一来,过惯了好日子的钢铁企业对于苦日子极度不适,迫切希望在经历一番盘桓震荡后,依然可以回复以前荣光;二则,目前钢市前景暂不明朗,钢企是进是退,尚缺乏清晰可鉴的逻辑与事实。倘若贸然出击,缺乏参照下的行动殊难成功,而不知所以的按兵不动亦非长久之策。二者叠加下,中国钢铁自然期待2009年能够再度出发。
    毋庸讳言,中国钢铁界本身也有诸多求解当下困厄的努力与行动。可以推断的是,国务院关于钢铁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也来自于钢铁界的智慧凝结与精力耗费。尤其在决策所基于的钢铁产业基本面信息来源上,钢铁界的贡献自不待言。但囿于视角、信息、政策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特别对惯性发展路径的遵循,他们的思量必定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周之处,需要专业的 “旁观者”站在另外高度来打量。
    有高层智囊团倾力相助的国务院,无疑就是这么一个 “旁观者”。它既能立足于钢铁界,通过迅捷有效的触手,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它又不局限于钢铁界,出于对政策、法规等的熟稔,使得做出的决断更多的是为长远计。此外,因循了战略决策延续性,在政策的承接性上也能张罗周全,从而维护了产业发展所必需的可持续性。当然,认知的相对不完整在保留了未知的同时,也预留了政策改进、调整的空间。
    从坊间的解读来看,2009年的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秉承了2005年度出台的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长远思路。从 “政策”实施至今近四年的时间内,钢铁产业既有按预定轨道的发展,也有未曾预料得到的渐进性病变,低端产能的硕大无朋便是其突出体现。而后者正是规划与时俱进的重要诱因。低谷期,拥挤的逐利冲动在得到稀释后,钢企更易于静下心来,解除自身病灶,进而祛除甚至根除钢铁产业的痼疾。
    于见诸报端的信息来看,出台的规划焦点不出意外地指向了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等方面,而其宗旨指向在于钢铁产业的由大变强。藉此,淘汰落后的标准再度提高等诸多方面的细节围绕目标达成形成了系统多层次的注解,也为我国钢铁产业的转身添加成功的砝码。
    如果说钢铁产业高速发展时期是靠高需求吃饭的话,在钢铁产业颓势难抑的现实下,则要靠内功定鼎天下。
    2009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钢铁产业的拐点年。因为2008年“那种靠需求旺盛,产品价格上涨,大家都赚钱”的发展模式已然难现。
    危难之际,2009年出台的调整振兴计划更多的是以产能结构、技改创新等重点的内功修炼。 “低谷中静思明志,亦不忘远眺山峰。”只有这样,中国钢铁的命运才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也只有这样,才能为钢铁产业强大的梦想的最终实现奠定实基。
    期待2009年中国钢铁的再度出发,抒写逆流而上的精彩传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