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如何破解“一煤独大”难题?

2009-1-18 16:27: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半年涨,半年跌,一夜跌回解放前……”说起2008年煤价的一路“冲高”和大幅“跳水”,一位山西煤老板显得很无奈。在世界性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以煤炭销售为支柱产业的能源大省山西首当其冲遭遇这股前所未有的“寒流”:煤炭需求大幅减少,煤价大跌,港口存煤不断攀升。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底全国煤炭社会库存达到1.84亿吨,比年初增加5000多万吨。仅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吨煤价格大跌200多元。

    面对巨大冲击,山西煤炭企业多措并举,力挽狂澜,正在化“危”为“机”,图谋迈出浴火重生的第一步。 

    煤炭量价齐跌考验山西 

    随着金融危机的愈演愈烈,山西煤炭的需求量大减。据介绍,山西焦煤从去年9月开始,先后接到武钢、济钢、莱钢等10多家大型钢铁企业来函,要求停发或缓发煤炭产品。 

    随着需求的锐减,煤炭价格大幅跳水。日益疲软的下游需求,导致国内港口存煤量不断攀升。 

    由于煤价的下跌,煤炭卖方市场迅即转换为买方市场。去年延期至11月17日结束的“山西煤炭订货会”上,与往年煤炭企业要求提价、电力企业不接受的状况不同,今年煤炭企业不提价,电力企业仍不愿接受现价。最终的结果是签订了8947万吨“有量无价”的交易合同。过去是拿着订单买不到煤,而今却已经出现煤炭欠款交易。截至去年9月底,山西省煤炭货款总拖欠42.19亿元,仅9月份单月新增欠款即达11.33亿元。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对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影响,可以说是突如其来、地动山摇,煤炭企业从产品供不应求、价格猛涨到全面过剩,价量齐跌,企业一天亏损上千万元,前后不过3个月时间。”山西阳泉煤业集团公司一位资深人士这样说。 

    政府频出“救市”组合拳 

    为应对突变的市场形势,山西省政府要求国有重点煤炭企业限产保价,力保煤炭供求平衡。去年1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局迅速发出通知,要求各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和已批准实现机械化开采的地方骨干矿井,一律不准超能力生产,今年1月各国有重点煤企的原煤生产计划为1815万吨,比去年2882万吨的产量减产幅度超过37%。分析人士认为,国有煤炭企业如此大规模的减产力度,无疑也向市场传递了山西省政府要求煤炭产业“以需以效定销,以销以运定产”的决心。 

    与此同时,山西频出“救市”组合拳稳定煤炭市场,力求避免全行业整体大规模下滑。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投资支持;另一方面,从现在起到2010年底,山西将累计总投资超过6500亿元,用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提振信心。 

    针对煤炭市场欠款交易已经开始显现的现状,山西省迅速出台规定,要求全省煤炭企业不允许赊账卖煤,做到不给钱不发煤,不订合同不发煤,对可能被市场淘汰的那些企业不能发煤。以此规避煤价下跌的风险,避免重演煤炭企业陷入大量欠款的恶性循环。 

    为了应对危机,山西煤炭行业提出,要以提高产业集中度来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他们抓住市场放缓的时机,适度调节资源开采,增加资源储备,在低成本整合资源的同时,加快实施战略性重组整合。据介绍,到去年底,全省有800多个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的地方小煤矿被关闭,涉及产能8000万—9000万吨。省政府对煤炭企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的目标是,全省各类合法矿井在现有2822座的基础上再压减一半,减到1500座。在2009年煤炭产量的安排上,山西仍将坚持“紧平衡”的思路,即供求基本平衡,适度偏紧。 

    出于对宏观经济、资源性产品走势的信心,大同煤业、山西焦煤、阳泉煤业等大型企业不仅没有在危机中退缩,而是利用中小煤矿在困境中出现的价格“底部”,加大了收购兼并和扩张的力度。例如,山西焦煤与58座地方煤矿达成兼并重组协议,并到内蒙古、新疆等地寻求开发优质煤炭资源;阳煤集团引资注资20亿元,组建煤矿投资公司,专门搞中小煤矿的资源整合和收购兼并改造;同煤集团在山西本省和内蒙古收购了8座煤矿,新扩充储量16亿吨,新增产能1385万吨。 

    变挑战为机遇转型发展 

    山西煤炭行业一位资深人士分析认为,金融危机使一些缺乏竞争优势的企业倒闭并不是坏事,因为这些被迫倒闭的企业是那些技术含量低、没有发展潜力的低端产业。这些低端产业的被淘汰,正好为新的、技术含量高的高端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发展空间。 

    专家分析说,山西的经济长期处于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尽管经过了几次调整,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从整体的经济运行规律来看,这种过分依赖煤炭的经济发展格局是不合理的。“山西对煤炭的依赖太大,个别县市GDP的增长甚至有80%是靠煤炭拉动的。” 

    如何转变“一煤独大”的单一格局,使经济发展尽量摆脱对煤炭的过于依赖?山西省政府已经在这条转产的道路上摸索了好多年,提出要建立以服务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努力发展物流、金融服务业等,有些焦化、煤炭企业也在试图进行多元化发展。有关专家认为,政府的导向作用是关键。政府可以借机出台一些以前很难推动的项目,通过免税、鼓励金融机构贷款给新兴产业;通过建立有效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引导“煤老板”投资向新兴产业,推动传统煤焦产业转变。 

    改变这种局面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转产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但只要政府抓住机遇,及时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给新兴产业更多的发展空间,并将政府的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山西传统的煤焦产业必将浴火重生,多元化的新兴产业也将遍地开花。(侯庆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