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共赢应对危机

2009-11-7 14:33: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明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如期建成,届时,将有超过90%的商品实现零关税,双边的贸易、服务、投资等合作将实现最大程度的便利。在金融危机中,各国都在寻求经济复苏的道路,贸易投资保护大有抬头之势。在危机面前,是选择自保?还是选择合作?即将建成的中国-东盟自贸区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和东盟10国的立场。    纵观历史,尽管每次国际性的经济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都有抬头,但是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并没有改变,因为贸易保护只会加速经济危机的蔓延。可以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是顺应国际趋势的,是一种应对危机恢复经济的积极举措,为中国-东盟双方共度危机提振了信心。 
  从中国和东盟的友谊与合作来看,自贸区的建成有着坚实的基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顶住巨大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帮助东盟国家走出了危机,自贸区建立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深厚友谊。自2002年自贸区计划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先后签订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投资协议等多项促进经贸合作的协定,双边贸易投资增长加快,经济融合加深,企业联系加强。2003年至2007年,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2008年,双边贸易虽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但仍增长14%。双边的相互投资也在不断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自贸区的建成将推动中国与东盟的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使合作更加紧密,为本地的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利益。 
  从中国-东盟互补的经济优势来看,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东盟绝大多数国家在自然资源方面都各有优势,如矿产,石油等,这可以弥补中国在这方面的需求;而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可以和中国交流技术,互补不足。在产业结构上,中国与东盟在农业方面的合作前景最广阔,互补性最强。大多数东盟国家盛产棕榈油、橡胶、木材、水稻以及各种热带水果,这些产品很受中国市场的青睐;而中国在温带农产品、农业技术以及能源方便很有优势。在其他领域,新加坡等国可以与中国开展服务业方面的合作,打开中国市场;印尼、柬埔寨等处于工业初级阶段的东盟国家,则需要中国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可以看出,优势互补使得双方的贸易投资存在广阔的空间,而自贸区的建成则是为双方更广泛的贸易投资往来提供最大的便利和自由。 
  虽说自贸区的建成带来的不仅仅是机遇,挑战也并存,但是应该看到,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无疑是为全球经济打了一剂强心剂。它向世人表明了中国愿与东盟一起携手共度危机的姿态,充分展现了中国在危机面前积极应对的魄力和信心,为全球树立了一个坚决维护贸易自由、实现合作共赢的榜样。(付蓉蓉 芳菲)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