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要以国际先进港区为标杆”

2009-1-17 22:29: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一把手谈科学发展 
  “南沙要以荷兰、日本、美国的国际先进港口城市港区为标杆,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昨日上午,广州市副市长、南沙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南沙区委书记陈明德向媒体畅谈南沙如何在新的机遇、新的定位中更快更好实现科学发展。
  文/记者毕征 通讯员史伟学
  南沙建设形势越来越喜人
  “2002年8月,南沙开发建设指挥部挂牌运作,全面实施市委市政府的‘南拓’战略,从此,掀开了南沙‘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帷幕。”陈明德认为,正是因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坚持“产业起步、龙头带动,规划先行”,南沙才能在短短七年内取得如此显著的开发建设成就。据初步统计,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1亿元,税收总额90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83倍、9.26倍、9.79倍,成为广州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截至2008年8月,南沙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1.5亿美元,全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216个,落户南沙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由2002年的4家发展到43家。初步形成了汽车、钢铁、造船、服务外包、重型机械装备、石化、高新技术、港口物流八大现代化产业基地,呈现出大工业与大港口、大物流良性互动、带动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区委、区政府始终把让南沙人民共享开发建设成果作为着力点和立足点,制定出台了36条惠民措施,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陈明德说。
  发展村集体经济,积极做好失地农民安置和就业是南沙区的重点工作之一。该区在全市率先落实15%村留经济发展用地,从规划上、资金上、项目上千方百计支持和帮助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已有36个村利用留用地发展项目49个。200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1.2万元,同比增长16%。通过简政放权、拓展企业和社区就业岗位,为村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启动了全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