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石谈判 借“炭”突围?

2009-11-6 2:46: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 王亚彬
    一直在铁矿石市场被动挨打的中国钢铁业能否通过开辟焦炭这一战场,实现曲线突围呢?
    山雨欲来风满楼。
    每年11月份中钢协人士召开或参与的论坛或会议,一直被业内人士视为新一轮铁矿石价格谈判的通气会。今年也不例外。不过,此次中钢协2009年第四次信息发布会却上演了一出“尴尬”的“小插曲”。
    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在发布会上表示国内铁矿石严重供大于求,进一步涨价的空间很小,希望中外企业真正通过谈判达到“双赢”。他透露,具体的谈判策略、底线都在精心设计中。
    此前,力拓也适时释放出有关2010年铁矿石谈判的某种善意,表示明年销往中国的铁矿石定价将区别于其他市场,制定一个“中国价格”。
    形势似乎很有利于中方。
    不过,会场外一些钢铁企业并没有因此而营造出过多激动的氛围。相反,场外的情景似乎更加热闹:众多钢企交流更多的是来年计划进口铁矿石的数量等等。
    这是数年来中国铁矿石谈判的尴尬。“我们不关注你(中钢协)怎么去和外方去谈,最后能拿到什么样的价格才是重点。”河北省唐山市一家钢铁企业负责人在电话中给出记者这样的答案。
    他认为,至少力拓在口头上给了中钢协面子,但外商眼中的‘中国价格’不一定就是低于其他国家的价格。“中国价格”更核心的矛盾体现于矿山与中钢协对明年铁矿石的预期截然相反。矿山普遍看好明年的销售。
    的确,正如这位人士所言,谈不谈,怎么谈,谈出的结果有没有用,这些现实的疑问至今无人能解。
    罗冰生对媒体坦言,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方仍处于弱势,“我们要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对此业内人士也在对中国铁矿石谈判被动局面进行反思和建言献策。
    业内人士认为,焦炭是中国的一个有力谈判筹码,可是多年以来,中国在利用焦炭制衡铁矿石谈判中一直缺乏作为。假如同时进行多场至关重要的“战争”,那么在一个战场总是被动挨打,是否能在另一个战场上扭转战局呢?
    一直在铁矿石市场被动挨打的中国钢铁业能否开辟焦炭这一战场,实现曲线突围?
【釜底抽薪】
    据海关统计,1~9月份,我国共计出口焦炭和半焦炭36万吨,较上年下降97%,接近100%。
    这则新闻,引起钢铁行业界的较大关注,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钢材需求持续疲软,全球各大钢厂纷纷减产,需求减少”外,还被给予了“另类”的解读。
    据了解,自去年8月20日起,中国对焦炭出口实施40%的暂定税率,企业出口焦炭数量减少。此政策惹急欧盟和美国,今年他们因 “断粮”向WTO提起诉讼,一度引发“中国焦炭出口配额之争”。美国在起诉书中称,由于中国实施焦炭配额管制和关税,令中国国内的钢铁产业从中获利。
    有媒体甚至认为,中国作为焦炭国际头号供应国,其焦炭政策对欧盟甚至世界钢铁业可谓生死攸关。这是中国钢铁行业利用焦炭反击国外铁矿石涨价而使出的 “杀手锏”。
    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对铁矿石迸发出无穷无尽的渴求。然而,不幸的是全球铁矿石70%的贸易额都被三家国际巨头所垄断。由于供求双方地位的不平等,每年中国钢铁企业都不得不面临要价“勒索”。
    空军资深战略研究员戴旭在其《从铁矿石谈判的教训看中国经济战略》一文中写道:用传统战争的观点看现在的铁矿石谈判和收购力拓案,感觉有关方面战略简单,战术呆板,甚至还出现大量“通敌”的情形。反观对手,兵不厌诈,声东击西,行贿用间,兵法运用得心应手。
    他认为,在完全失去战略主动权的情况下,(中钢协)的一切战术只有“面子”意义。中国铁矿石谈判战略已入“死地”。如果不改变思路,明后年的结果都是可以预计的。
    对于解决的办法,戴旭将其称之为敲山震虎,釜底抽薪。
    他说,中国有执世界牛耳的焦炭。焦炭是炼钢业必须的原料,关掉这个阀门,世界钢铁企业就不得不削减产能,就会减少对铁矿石的需求。敲世界钢铁业的“山”,震铁矿石供应商的“虎”,这对世界铁矿石寡头无异于釜底抽薪。而中国钢铁企业趁机可以大量吸纳铁矿石,甚至参股世界铁矿集团。同时,世界炼钢厂产能削减必将使钢价飞升,这必将大幅度提高中国钢铁业利润。“困扰中国多年的铁矿石敲诈局面,一鼓可破。”
    此外,中国钢铁协会人士两年前也曾主张过将限制焦炭出口作为反击手段。
    其理由与戴旭的观点类似∶中国焦炭产量和贸易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如限制其出口,全球钢产量势必大幅下滑,从而为中国参与铁矿石谈判留足空间和筹码。
    中国钢铁规划院副院长李新创曾推算,中国每年焦炭出口1500万吨,如果限制出口,全球钢产量就会大幅度下滑,从而少消费5000万吨左右铁矿石,“给中国铁矿石谈判留足空间和筹码”。
    李新创称,减少的5000万吨铁矿石消费量几乎占中国铁矿石总进口量的六分之一左右,
    “用焦炭反击铁矿石涨价,合情合理”。
【借炭谋权】
    业内人士认为,从掌握焦炭国际话语权的角度来说,打焦炭牌的作法不为过。
    “2010年,全球铁矿石将过剩3亿~4亿吨。但没有矿商愿意承认这个事实。”李新创表示,与供求局势相悖却是,铁矿石价格一路攀升,三大矿山甚至抛出了价格上涨30%~35%的心理预期。
    在世界金融危机,各国对铁矿石需求大幅下降的时候,作为最大的铁矿石需求者,中国仍然难以摆脱被勒索的局面。对此,戴旭认为“以资源垄断应对资源垄断,是改变眼前屈辱接受勒索的应急之策。”。
    谁占有资源,谁就有话语权。中国的焦炭同样是如此。 中国对焦炭出口实行配额管理是面向全球的,“要从全局角度来中国在焦炭行业的话语权。”业内人士称。
    李新创同样表示,中方限制焦炭出口,有利于制衡铁矿石谈判中我国丧失的话语权,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对国内而言,有助于降低国内焦炭价格,扩大内需的同时,为中国的钢企增加了成本竞争力。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人士表示,利用焦炭“反击”铁矿石涨价,重要的不是在针对某个企业、某个国家,是要平衡中国在国际中的地位。虽然被称为“反击”,但作为商业活动和国家资源战略来讲,这样的作为是必要选择,也是合情合理。
    此外,今年7月2日,山西省焦化行业协会与大连商品交易所签约,双方将共同推动焦炭期货合约尽快上市。世界首个焦炭期货合约即将上市。
    “推出焦炭期货后,我国就能成为世界焦炭定价中心。”知名学者田书华对本报记者展望,这将会极大提高我国钢铁原料成本在世界的话语权。
【实行较难】
    但部分专家对此提出异议。
    中钢协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以中国占据优势的焦炭作为一张牌,来制约国际市场铁矿石的价格和贸易,这样的建议早在几年前就开始酝酿,但实行起来有很大困难。
    同时很多专家认为认为,这样做有价格垄断的嫌疑,价格垄断是一把双刃剑,在打击对手的同时,自己也难免付出代价。
    国际贸易专家周世俭强调,“如果中国自身在国际市场上采取单边价格制定行动,就很有可能被看作是垄断行为,有可能遭到其他国家反垄断法的制裁。”
    例如,2005年,由于担心中国限制焦炭出口,印度决定增加出口铁矿石的税收,目的是逼迫中国同意以铁矿石置换焦炭。
    周世俭介绍说,中国曾经与印度进行过这样的谈判:印度没有焦煤,是含量高的铁矿石出口国之一;中国是焦炭的生产大国,但缺乏含铁量高的铁矿。来自印度装满铁矿石的船,在回程的时候如果带走焦炭,这似乎是一个各取所需的好方法。
    但 “生产铁矿石的是矿山企业,而购买焦炭的是钢铁企业。矿山企业希望铁矿石卖得越贵越好,而钢铁企业希望焦炭买得越便宜越好。”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同样认为,这样做可能弄错了反击的对象。焦炭和铁矿石的需求方不一样。澳大利亚不需要焦炭,需要焦炭的是欧洲和日本。
    有人称,就算由于限制焦炭,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供应商不得不对中国方面暂时做出妥协,是否就意味着中国钢铁企业从此能一劳永逸获得廉价铁矿石了呢?
    据海关统计,今年1~9月份,我国铁矿石超量进口了6600万吨左右,多出一倍还多。如果按照今年的产能则国内钢企在不进口情况下可以坚持10个月。
    凤凰网对此曾分析,宏观政策的制定无非是一个各种利益集团在幕后力量博弈的过程,但有一点很明确,中国钢铁企业在面临国内外垄断高价时,与其寄希望于政府部门的行政保护,不如从自身多找找原因。
    对此,戴旭表示,从长远看,应着力推动产业升级、技术进步才是根本之策。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