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冷库建设的喜与忧

2009-11-6 2: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农业部近日发布了《全国蔬菜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规划。规划指出,到2010年,农业部将在全国建立400个蔬菜生产标准园,节本增效达到10%。蔬菜标准园产品将全部采用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有条件地区将建立冷链系统,实行加工、运输、销售全程冷藏保鲜。
    事实上,我国的果蔬冷库建设早已如火如荼:海南的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建设规划、西宁的高原蔬菜保鲜库建设项目等等。《方案》的出台,将使我国果蔬冷库项目的建设更加规范。
    但在我国果蔬冷库建设项目逐步加快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日渐暴露出来。
规划有缺陷
    近年来,我国冷库容量的年增长率达到10%,总储存量超过了1100万吨。但是,我国普遍重视肉类、水产冷库建设,专门储存果蔬的冷库不足200万吨,而且都是近两年发展起来的。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济南果品研究院副院长冯建华告诉记者,在数量有限的果蔬冷库中,其分布的第一个特点是地域的不平衡。我国果蔬贮藏库大多集中在鲁、豫、冀、陕、晋、辽等北方果蔬主产区。目前全国果蔬冷库、气调库容量约1700万吨,其中山东2000多座,600余万吨;陕西240万吨。
    虽然果蔬冷库建设由北方向南方迅速扩展,但南方总体容量还较小。以海南为例,今年上半年全省的瓜菜产量为354万吨。而按照海南省《瓜果菜产品预冷处理系统项目建设规划》,到2012年,全省瓜果蔬菜预冷处理冷库总量达到254座,库容总量为20万吨。显而易见,产量与冷库容量的巨大差距与海南常年的高温,给菜农、果农带来了巨大损失。
    “总体来说,我国果蔬贮藏设施建设不足;但在局部地区,却又存在设施发展供过于求的现象。”冯建华说,“果蔬属于季节性生长农产品,在果蔬冷库大量聚集的区域,容易出现闲置问题。这是制约投资商建设果蔬冷库的重要原因。”
    对此,北京启达乔泰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霍青梅建议说:“冷库的设计要根据其功能定位和存储产品进行规划。”果蔬冷库属于季节性调节储备库,应该建立大存储区域、小理货区,以最大限度的利用冷库空间。而且,在冷库建设前期进行科学规划,可以使其提供不同的温度服务:在闲置期,可为其他企业提供第三方服务。同时,在冷库内设计冷藏加工区,提高果蔬产品的附加值,解决果蔬冷库比肉类冷库回报率低的问题。
    果蔬冷库布局的第二个特点是,在小区域内的转移。由于近年来城市对货车的管制,冷库改造升级以及氨泄漏隐患等问题,果蔬贮藏设施的建设逐步由大城市转向主产区和城市郊区转移。
    但主产区果蔬冷库的建设,首先要解决运力制约的问题。目前我国保有的3万辆冷藏车中,95%以上是技术落后的小型车,且分布不均匀,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而冷藏集装箱的高价格又让中小企业望尘莫及。而冷藏车的运输问题不解决,主产区冷库建设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技术有瓶颈
    冯建华还介绍说,我国果蔬贮藏设施虽有较大发展,但仍以简易和一般冷库贮藏为主,现代化气调贮藏应用较少;各地间也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山东胶东地区贮藏设施相对较好,冷库建设早且发展迅速,气调库发展居全国之首;但我国多数贮藏企业冷库设施设备还很简陋,管理落后。
    “我国多数果蔬冷库没有专门的预冷设备,使用采摘后不经预冷直接进库贮藏的工艺方式。”冯建华说。目前我国极少的预冷设备基本用于运输前的预冷。多数企业对采后及时快速降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采用传统传热温差10℃的设计(日本、欧盟等先进国家多采用2℃~5℃),蒸发温度低,制冷效率低,能耗增加。同时,由于温差大还易造成产品干耗大。
    “但总体上来说,果蔬冷库的建设在加快。”冯建华说,“果蔬产后商品化处理系统逐步建立,分级、包装等处理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山东省各类分级流水线约400多条,处理能力200多万吨。但产后商品化处理设备严重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多数冷库没有配备分级包装设备,少数配备的企业,也是功能单一\简单、小型。有些冷库无机械化装卸设备,仍然靠人工装卸、堆码,造成果蔬机械伤严重。”
    操作人员未经专业培训无证上岗也是果蔬冷库发展的制约因素。目前,真正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管理经验的管理人员极为缺乏。在实际管理操作中,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盲目效仿别人、不规范操作的做法普遍存在,甚至违章操作时有发生。因此而造成能耗增加,产品贮藏质量也无保障。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