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自贸区打响“零关税”头炮

2009-11-6 2:1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继欧盟、北美自贸区建立之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将作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展现在世界面前,同时,这也是中国施行自贸区战略的开端。

  迈入“零关税时代”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给中国贸易带来一丝春意。按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规划,中国与东盟国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现90%贸易产品“零关税”,并实质性地开放服务市场。毫无疑问,这不仅会刺激贸易量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改善贸易结构、促进区域内贸易的发展,为我国目前急剧降温的出口解困。

  事实上,根据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联合研究小组对双边贸易的测算结果,一旦双方建成自由贸易区,东盟对中国出口将增长48%,而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将增长55.1%。中国和东盟国家的GDP将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了解,这个自贸区将成为一个拥有19亿人口的世界最大自贸区,并成为能够创造接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大市场。

  “一旦‘零关税’时代到来,各种货物出口量将会有一个直线上升的过程。”多年从事物流代理的明德物流有限公司业务主管王慧向记者表示,中国与东盟于2004年11月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从2005年7月20日起,双方开始对原产于对方的钢材、面粉、橡胶、纺织品、咖啡等7000余种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也极大地促进了两国贸易来往。

  “无论是东盟国家的水果,还是食用油,进口价格都与产地价格相差不远,比关税没有调整前便宜很多。”王慧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可以使公众享受到很多间接的好处。企业成本降低了,人们买东西也会得到实惠。

  她表示,在2004年以后,双边贸易量进一步增大。尤其是中国的电子产品出口,数量成倍增长,而东盟则是对中国加大了水果、矿产等一般贸易货物出口。

  王慧认为,到2010年之后,中国和文莱、印度尼西亚等6国93%以上的产品关税将下降至零。那时,真正的开放将给双边贸易带来很大的机会。如今,一些企业也正在赴东盟考察,寻找合作的切合点。

  抵制贸易保护

  对于中国和东盟而言,建立自贸区除了令双边贸易得到突破之外,也将有助于抵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目前,虽然各国对抵制贸易保护的呼声都很高,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往往言行不一。这不仅表现在一些国家的关税政策方面,更多表现在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会长沈觉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将有助于抵制正在抬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他认为,当前世界经济仍不稳定,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悄然滋生,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则是一个比较实际的行动,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如果两国能完全遵守协议和规定,那么,在中国和东盟地区就不会存在贸易保护主义。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总额不到80亿美元,而2008年,双边贸易已经达到了2311亿美元。不难想象,在2010年自贸区建立以后,双边贸易还会迈上一个新台阶。”沈觉人说。

  其实,近年来,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除了一般货物贸易以外,服务贸易也成了另一个焦点。尤其是在服务业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等领域,东盟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服务贸易出口市场。

  据介绍,根据中国—东盟自贸区协议,双方都将在WTO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并放宽建筑、运输、金融、旅游等多个行业准入标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服务贸易门槛。

  在服务贸易领域,以前一些国家不允许外国人独资设厂,但是现在根据协定,这些国家已经允许独资,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权比限制等。

  “过去,在泰国投资,外国人注册资金不能超过总资本的49%。到了2007年前后,泰国把外商投资比例放宽到70%,到了现在,泰国已允许外商独资建厂。”王慧说。

  企业备战东盟市场

  当欧美市场在金融危机下不断萎缩时,东盟市场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块香饽饽。但是,在机遇面前,企业准备的如何呢?

  据记者了解,除少数专门从事出口东盟物流的企业之外,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概念并没有被广泛认知。由于没有相关经验,企业也并不了解相关贸易规则。

  商务部官员表示,欧美市场是一般企业的主要市场。不少企业并没有意识到东盟市场的发展潜力。尤其是在双边投资透明化之后,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事实上,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已经行动起来。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社科联主席王义明指出,云南已经提出了建设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对外开放目标。经过16年的努力,以公路、铁路、水路和航空全面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物流和信息网络已成雏形。为了建设相应的产业集群和支承体系,云南正致力于建设跨国经济走廊,努力把昆交会打造成重点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积极参与到自贸区建设的各项合作机制中,真正使云南成为国际大通道。

  此外,在加强民间合作和交往方面,云南省东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应运而生,并依托200多家企业会员,提出为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以及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有关专家表示,东盟市场和中国市场存在很强的互补性,能够共谋发展。但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竞争和共存的关系。尤其是与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经贸往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发展道路解决竞争问题,这都是企业要面临的挑战。

  但是,“总体上来说,机遇大于挑战。企业走国际化道路也是自身发展壮大后的必然趋势,而自贸区的建立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上述专家认为,政府在其中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让企业顺利“出海”。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