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若破产,责任谁来担?

2009-1-16 14:39: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枭冬
    1月9日,处于经营困境中的双龙汽车正式申请法院托管,将破产与否的决定权交给韩国首尔地方法院。一旦法院决定破产,双龙将成为在金融危机中第一家倒下的韩国车企,而它的第一大股东——上汽集团将会因此面临数以亿计的巨额损失。对此,业内人士大多认定,尽管会不会破产尚属未知,但上汽这笔高额学费算是交定了。
    那么,事情如何会演变成现在这样难于收拾的局面?双龙若破产,责任谁来担?
    早在2005年1月,双龙危难之际,上汽的及时注资使其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后,又回到了人间。可随后在上汽接手双龙的四年时间里,众多弊病不仅没有解决,反而有着越积越多之势,直到今天变得积重难返。
    首先,上汽从开始到现在都无法摆脱双龙方面的频繁质疑, “上汽收购双龙只为窃取汽车技术”一说翻来覆去甚嚣尘上,甚至上汽还因此接受过相关的调查。其次,上汽接管后,对这家曾经病入膏肓的企业并未从根本上进行 “治疗”——几年过去了,双龙还是老样子,产品结构仍以大型车和SUV为主,哪怕是近年来油价高涨,SUV市场明显下滑的情况下,依然没能作出理性地调整。再次,双龙企业规模有限,生产效率也很低下,生产成本却只增不减,尤其员工工资收入,从某种程度上讲,竟高于韩国同行业水准近1倍左右。这些都让本就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双龙变得举步维艰。
    当然,尽管上汽对双龙产品结构调整、资金投入力度、新品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双龙方面的问题同样根深蒂固,尤其是劳资矛盾始终阴魂不散,围着他们打转。据了解,双龙汽车推行节约费用措施的2006年,工会就曾锁上工厂大门展开“玉碎罢工”,这让上汽感到不小压力,也间接削弱了中方经营的意志。金融危机爆发后,双龙方面从未停止催促上汽提高投资的努力,而上汽则希望裁员2000人后再注资2亿美元,这使得双方在此问题上僵持不下,直接引发了如今难堪的局面。
    回顾和总结双龙事件中上汽所得到的教训,同样是其他的汽车企业都该思考的课题。而笔者认为,之所以发生如此多 “意外”,首先是合作双方缺乏相互信任的坚实基础。就上汽和双龙的合资来看,双方甚至一开始就不曾相信对方。1月13日,这一矛盾彻底升级,双龙汽车工会成员甚至围堵了中国驻韩使馆,谴责上汽 “窃取韩国汽车技术、违背当初投资协议”。此外,上汽方面一直受到韩国国内排外情绪的困扰,中韩文化差异上的巨大鸿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其很容易造成工会关系处理不好,不能把握对方民族情绪等现象暴发,1月12日双龙工会要求上汽作出赔偿就彰显了这一点。
    总而言之,不管双龙是否最终破产,上汽此次确实栽了一个大跟头——多年来在双龙上的投入不菲,但回报不大,中英韩三地全球协同研发机制估计就要宣告破灭。此时此刻,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提醒国内的诸多车企:即使金融危机为海外并购创造了新一轮的机遇,但也请务必谨慎从之,切莫盲目扩张。否则,怕是要为日后留下无穷隐患的。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