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飞跃或将胜于三十年

2009-1-15 22:26: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核心提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发布后的第四天,2009年中山“两会”胜利召开。“探索科学发展模式试验区”、“深化改革先行区”,《纲要》对珠三角的战略定位已经再明白不过地宣示:整个珠三角就是一个“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的大特区。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启红在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中山将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加快融入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新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也激起了代表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热切关注。珠三角战略定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新特区”
    以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市为主体,辐射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并将与港澳紧密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规划期至2020年。
    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以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形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全体人民和谐相处的局面,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把握广珠轻轨开通、深中通道规划建设等机遇,主动参与珠三角区域交通能源、公共安全、要素市场、产业协作、公共服务的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港澳在产业和金融领域的合作。建设好产业转移园区,有序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


天时地利人和  实现三地无缝接驳


    市政协委员、香港物流商会主席罗煌枫称,几年前CEPA以及“内地居民香港自由行”两项好政策,于他、于香港及内地物流业界而言,堪称“天时”。如今《纲要》又制定了新战略,打造珠三角乃至粤港澳大经济圈,这是“地利”。如果粤港澳三地政府真的能突破区域的限制,使三地人流、物流、经济流形成无缝接驳,那就实现“人和”了。
    “如今中山发展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待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建成后,发展前景更是不可估量。说不定未来三年的发展就可超越三十年。”
    长期从事物流的罗煌枫对空间的理解特别敏感,他认为要真正实现珠三角一体化,三地政府应在政策、制度和手段上改革突破,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无缝接驳。
    罗煌枫举了个例子:就像美国与加拿大一样,美国海关驻守在加拿大机场,美国人到加拿大就好像到自己国家一样。“我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简化手续,越简捷越好。例如实现一份报关文件两地通关,大珠三角的居民可以刷刷卡就在三地自由通行。”
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

建设珠三角西岸“双基地”

    市发改局局长黄桂光说,经过3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基本形成工业、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支撑产业发展的功能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各项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如今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系列有利因素为我们战胜危机、稳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新的一年,我市将调整产业发展资金的重点扶持领域和方向,加速构建先进制造业规模壮大、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打造珠三角西岸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并努力把中山打造成珠三角西岸重要的服务业基地。”



观点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一体化”意识

    珠三角的改革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中央已经从全国的战略高度来谋划珠三角的整体发展,目标是将珠三角打造成带动全国发展更强大的引擎。因此,珠三角要再创新辉煌,就必须强化一体化的意识。
    实现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关键要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对现在的机制和体制进行创新和调整。丁力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所以命名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说明考虑到了“发展”和“改革”两个方面,首先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其次是要通过机制和体制的改革促进发展,让珠三角“先行先试”为全国探路,意义正在于此。要形成一体化的市场,就不能画地为牢,只保住自己的“蛋糕”。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