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钢铁物流配送新典范

2009-1-15 15:47: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本报记者李协商
    2008年12月30日,上海港和宝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生产原料和出厂成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岁末,上海港和宝钢却赶了个“早集”。
    2008年12月30日下午,双方在宝钢大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将在供应、物流、仓储、深加工、配送、服务、投资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业内分析,这将为我国未来的钢铁业沿海布局提供可借鉴的合作范例,在生产原料和出厂成品等方面,上海港将为宝钢提供更有效的配送服务。
应对市场挑战谋合作
    1月7日,上港集团公布2008年业绩快报显示,收入和净利润较上年均有所增加,但实际完成的集装箱吞吐量低于此前的预期,货物吞吐量在2008年第一次出现了增长放缓。
    上港集团总裁陈戌源表示,上港集团年初计划实现吞吐量3000万标准箱,没能达到预期目标。主要原因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实体经济下滑和外贸下滑的影响,另外,国内经济的增速减缓也影响了内贸航运的增长。
    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在 “元旦献辞”中也对员工表示,目前的钢铁产业形势对宝钢形成自投产以来的最大挑战,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渗透,钢铁下游行业景气度不容乐观。 “可以肯定的是,市场需求不可能在短期内回暖,金融危机对钢铁行业的影响还将继续显现”,因此宝钢必须做好足够的应对准备,做到“在国内同行业中业绩最好”。
    严峻的形式为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可能,12月30日下午,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今后双方将在供应、物流、仓储、深加工、配送、服务、投资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
    徐乐江认为,在当前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宝钢和上港集团继续秉承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宗旨,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对双方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徐乐江指出,宝钢在积极发展钢铁主业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资源开发和贸易产业的发展,这对双方今后的合作增添了新的契机。宝钢将认真履行协议,期待双方在更广阔的领域开展合作。
开创物流配送新理念
    “上港集团与宝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分及时也非常必要。当前,上港集团和宝钢均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将促使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渡难关”。陆海祜在签约仪式上表示,上港集团将不断完善战略供应链建设,降低物流和服务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尽最大努力与宝钢发展成为更高层次、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共同体关系。
    据悉,作为我国最主要的枢纽港,上海港为宝钢的原燃料供应和进出口贸易提供了重要的运输支持和运力保障,双方的友好合作由来已久。宝钢建设初期,上海港曾为宝钢工程接卸重大设备。宝钢建成投产后,上海港成为宝钢最大的贸易和物流口岸。
    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体现在港口的建设上,2007年由上港集团承担的《现代港口物流服务示范工程》项目被正式列入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而这其中的罗泾二期散杂货码头即有宝钢参股。
    此后的宝钢中厚板分公司生产所需的铁矿石、煤矿等原料和成品钢材全部由罗泾二期码头提供物流服务,这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公共码头和大型钢铁企业之间的工业物流新配送理念,实现物流链与生产链的无缝衔接。
    同时,作为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企业,罗泾码头也彻底结束工矿企业各自为政,自建码头的 “前店后村”式布局,将生产原料和出厂成品统一管理和配送,真正体现出自我价值。
    上海港还将为宝钢的产品提供销售渠道,据上海港负责人介绍,上海港外高桥六期汽车滚装码头,未来将会打造成华东地区汽车集散中心。那里将拥有内外贸轿车区、整车库、汽车增值服务区、装卸车区等多个汽车物流平台。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汽车用户将在同一个地方享受到全程物流服务。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