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与中船再次携手打造战略供应链

2009-1-14 20:41: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月5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宝钢集团公司在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此举表明,双方战略合作关系将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中船集团总经理谭作钧、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等参加了签字仪式。 
  谭作钧表示,此次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将在已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长期稳定、最优、最具竞争力的供应链,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供需双方的竞争优势。 
  徐乐江表示,多年来,中船集团的需求成为宝钢厚板进步的驱动力。宝钢股份5米级宽厚板项目的建成,以及罗泾宽厚板基地的投产,极大地提升了宝钢船板技术和厚板物流控制水平,一些技术指标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最大限度满足船板配套供货要求奠定了基础。宝钢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厚板特别是船板产品结构和成本方面的优势,以进一步适应造船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宝钢将积极参与支持中船集团在25万吨级以上油轮、海洋石油平台等新业务领域的相关品种研发、制造和供应,以更优质的服务和更稳定的成本,进一步促进双方更密切、更广泛、更高层次的战略合作,以此巩固双方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 
  长期以来,特别是双方自2005年2月7日正式签署总体战略合作协议以来,中船集团优先选用宝钢钢板,宝钢集团优先保证中船集团所属船厂的船板需求。2008年宝钢生产船板近90%以上供应给中船集团。2009年,中船集团将从宝钢采购钢板比2008年增长20%以上。 
扩内需保外贸 以金融革新保障产业优化 
中国工业报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闭幕后,各领域正加紧出台具体的经济措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近日在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指出,2009年商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和保持外贸稳定增长为重点,完善政策、强化服务,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商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专家指出,针对上述目标提出的一系列政策隐含着对金融市场进一步创新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导向,包括企业并购、信贷证券化和货币区域化在内的金融革新将是今后实体产业结构优化的必要前提与保障。 
  据预测,2009年中国在外贸上将面临贸易拓展与贸易摩擦相伴的状况,而内需的迅速恢复和扩张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优势。发达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将推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规模扩大和区域性结算货币的发展,传统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将被削弱,而新的国际金融秩序也将在这个进程中酝酿。 
  选择性利用外资助产业升级 
  商务部提出,将发挥外资并购对国内企业改组改造、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完善创业投资的资本市场退出机制,鼓励外商创业投资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从我国自身需求方面看,产业升级是保障出口增长的必然要求,同时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递进将逐步提升国民收入水平,从而带动消费内需的增长。从外部条件上看,目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为我国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将进一步促使外商将其盈利重心向中国转移,政府在引资过程中将有更大的空间选择高成长、高附加值的项目。 
  最为重要的是,此次政策表述中着重强调了完善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融资的问题,提出研究完善外资企业境内上市的相关政策、完善并购价格及审查机制等措施。这将使中国这块海外投资“吸金石”更具吸引力,同时也将加强外资发挥其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作用的能力。 
  当然,在大力推动外资规模和质量同步增长的同时也要警惕个别外资造成的负面影响,并在制度上进行规范。商务部、外交部、公安部、司法部近期联合印发了《外资非正常撤离中国相关利益方跨国追究与诉讼工作指引》,旨在妥善解决外资非正常撤离后的相关问题,消除各种消极影响,预防此类事件的再度发生。业内人士预计,今后我国还会陆续出台新的监管制度来防范外资出逃,但主要还应在资金流向层面上加大监控力度。 
  海外并购尚需相关保障 
  商务部提出,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并购拥有先进技术、知名品牌和营销网络的境外企业;加快建设境外农产品生产和物流基地,参与农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体系,支持企业探索“以工程换资源”等方式多样化的对外承包工程。 
  业内人士认为,这是我国抓住发达经济体的经济版图处于战略性收缩的时机,拓展我国在新兴经济体的实体投资和战略储备,有利于开辟新的国际贸易市场以对冲发达经济体进口需求下滑对我国出口的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对海外投资需要国家层面的外交和信息资源支持,因此有必要完善和健全国家级的各国投资风险预警机制。另外,海外投资的顺利实施还需要专业投资咨询的保驾护航,即涵盖跨境金融、法律、财务、公关等服务领域的国内投资咨询产业的发展程度,将决定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实际能力。 
  健全流通网络扩大内需规模 
  发达经济体在金融业和汽车业相继出现危机的同时,零售业也有可能成为整体陷入危机的行业。作为一个薄利行业,零售业当前的实力和规模显得更为重要,而一国零售行业的规模直接取决于其背后国内消费市场的规模和购买力。 
  我国内需规模始终无法与经济规模同步增长,除了消费能力受收入水平限制的原因外,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就是流通网络不健全,以及对现有流通网络的控制力不足。因此,提高城乡流通网络的覆盖率和流通效率,将有效刺激消费规模增长并保持物价水平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全国性消费流通网络的建设和控制,对促进内需增长和保障物价稳定的重要性。商务部提出,将积极培育一批大型流通企业,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组建培育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控股大型流通企业集团。 
  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流通行业领域将发生较大的格局变化,一些企业将在政策引导下迅速提高竞争实力和市场份额。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有控股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法中,国际竞争力更多的是针对近几年在中国迅速扩张的外资流通企业。这些企业倚仗其资金和效率优势快速挤占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在上半年的通胀压力下并没有起到调配供给平抑物价的积极作用,反而是显现出压制供应商利润和吸纳国家储备的强大能力。 
  在目前外资企业资金面临困难和物价水平回落的背景下,扶持国有流通企业,鼓励其与外资流通企业竞争,意味着流通领域将逐步进入到内外资寡头竞争的市场阶段。 
  消费信贷将成热点 
  在规划健全流通网络之外,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大力提升民众实际消费能力。实际收入的增加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要消费能力爆发性地增长就需要金融市场的参与,而消费信贷将继不动产抵押贷款之后成为信贷市场的重要增长热点。 
  银监会在2008年底出台的《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又一次激活了2005年提出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从总体上看,银行与信托公司的实质性业务合作,可视为对金融机构业务创新和相互代理方面的推动。美国的投行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被迫合并和转制,迅速出现了一批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性质的“庞然大物”。这种经营模式在美国金融业复苏后将爆发出更大的竞争力,在目前正在不断积累的充裕流动性支撑下将导致新一轮的金融扩张。因此,中国的金融业需要在资本实力和业务能力方面提前做好迎接金融混业模式挑战的准备。 
  据预测,国内流通行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将是信用消费体系的建立,届时大型流通企业将具有更大的市场主导力。 
  强化本币贸易结算功能 
  就汽车业而言,目前海外在美的汽车企业明显受到了不公平的市场待遇。为了保持本国的产业安全,欧洲和日本也会相继推出救助汽车业的政策,日本央行也已将基准利率降至零附近。因此,最终各发达经济体比拼的就是各国货币的国际信用度,但这种集体过度透支货币信用的危害将会通过国际贸易结算扩散到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 
  目前,人民币并非国际流通货币因而无法对冲发达经济体滥发货币的危害,因此具有国际流通货币地位的港币在近期内将成为国家对冲风险的重要工具。对此,中央提出了如货币互换等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维持香港经济和金融稳定,并承诺保障和扩大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的意义就在于此。 
  人民币对周边区域以及贸易伙伴间的贸易结算和货币互换,是加强其区域性货币地位的重要进展,并被视为人民币跻身国际流通货币的过渡阶段。由于在国际结算货币地位的缺失,人民币难以在国际金融秩序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对于保障外贸优势和增加国民国际购买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