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岭山间的5.4公里

2009-11-3 15:4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古木参天、飞瀑静流、峭壁悬崖、篱落村舍……位于赣湘边界、修水与锦江之间的九岭山风景秀丽,如世外桃源般宁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与大山为伍。2008年1月,九岭山隧道全线贯通,山里人从此有了一条出山的便捷通道。 
  2006年,一群穿着工装的人走进大山,随之而来的还有各式各样的机械设备。19个月后,一条全长5384米的隧道贯穿山体,这便是目前江西境内高速公路中最长的隧道,也是武吉高速公路全线的控制性工程——九岭山隧道。重要的5.4公里 
  2006年6月9日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声巨响在赣西北九岭山脉沉寂的天空回荡,武吉高速公路九岭山隧道正式吹响了施工的号角。经过1年多的建设,2008年1月18日23点30分,隧道右线顺利贯通,九岭山隧道实现了全线贯通。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不仅仅因为一条隧道的贯通,更因为江西省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了2000公里,达到2206公里,进入全国前10位。从此,江西省高速公路矗立起又一座里程碑,江西的交通建设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 
  当江西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崛起,从贫穷走向富裕;当江西敞开胸怀,与长珠闽对接,与全球化相融,与五湖四海的宾朋热情相拥,当2000公里流光溢彩的金光大道任凭人们纵横驰骋时,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九岭山隧道,看一看那5.4公里,不难体会出这“江西第一长隧道”的建设施工有多么艰苦。 
  虽然存在施工难度大、工期紧、电力不足等困难,但施工人员一一克服,积极进行科技攻关,不断优化设计和施工方案。经常性开展的劳动竞赛,不但加快了施工进度,而且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人员说,劳动竞赛让大伙儿时时刻刻绷紧了安全生产这根弦;管理人员说,要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就要向管理要效益,向安全要效益。九岭山隧道开通1年多来,各方面运行效果良好,为赣湘边界再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作为武吉高速公路的控制性工程,九岭山隧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2007年9月28日,隧道开工1年后,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凌成兴等领导曾专门驱车数百公里前往施工现场,看望、慰问在一线施工的参建人员。他们要求全体参建人员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的原则,精心施工。领导的关心鼓舞了施工人员的士气,也坚定了大家建一流工程的决心。 
  武吉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中“纵五线”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的重要一段,是江西省高速公路规划“三纵四横”公路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西省一次性投资总额最多、建设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的项目,也是江西省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阶段目标的重要项目。作为项目施工难点、重点之一的九岭山隧道,可以说是重中之重。 
  艰难的5.4公里 
  九岭山隧道地处九岭山脉主峰地段,地形起伏不平,山势陡峭险峻,地表水系较发育,水流湍急,地貌单元属于侵、剥蚀型中高山区,交通极为不便。在这样的条件下开挖一条隧道究竟有多难,恐怕只有参与了这项工程的建设者才说得清。 
  由于围岩破碎、软弱,施工时易坍塌,九岭山隧道施工作业进展一度十分缓慢,而且施工时对人员和设备造成的安全隐患也较大。为了确保完成总工期任务目标,项目办加大了人员和设备的投入,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决定通过增加斜井和横洞来实现如期通车的目标。 
  虽然工程量巨大、地质结构复杂、任务艰巨,但九岭山隧道的建设者们并没有退缩,反而把它看成是自己的荣耀。用某标段项目经理谢本峰的话说:“这真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为什么这么说呢?“干不好,是耻辱,愧对江西父老。”在他的团队里,没有“后退”这两个字。不仅在谢本峰的标段,别的标段也是如此。凭着超人的胆略、硬朗的作风和果断的决策,九岭山隧道的建设者们下重锤、大手笔,干得轰轰烈烈、荡气回肠。人们无论走到哪里,看到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鏖战景象。 
  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效率第一,精心施工、科学建设,坚持“以开挖为龙头,锚喷支护保安全,仰拱超前创环境,二衬紧跟树形象”的多工序平行作业程序,让九岭山隧道的施工保持了安全快速推进和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安全,并实现了连续15个月单口开挖掘进200米,创造了月完成开挖243.5米的全线高产纪录和单头掘进3000米的全线施工骄人战绩。 
  如一股滚滚的洪流从峡谷中奔腾而出,如一条蛟龙穿越绝壁,如一部史诗书写江西高速公路建设的华章,九岭山隧道穿险峰、过群山,打通了武吉高速公路上最难完成的一段。 
  创新的5.4公里 
  隧道贯通了,并不意味着工程的结束。沥青面层摊铺也是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与以往不同的是,九岭山隧道的施工现场看不见蒸腾的烟雾,也没有刺鼻的沥青味。原来,施工单位使用了温拌沥青混合料,这是江西道路施工中首次成功应用这一技术。 
  过去,江西道路施工采用的大多是沥青热拌技术,现场温度一般在150?180摄氏度之间,摊铺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浓的烟雾和刺鼻的气味不仅污染环境,对操作人员的呼吸系统也有一定程度的伤害。而且,要达到180摄氏度的高温,加热时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过高的温度也易导致沥青老化,影响路用性能。 
  九岭山隧道沥青面层摊铺过程中,技术人员参考国内已经试用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路面使用效果,反复评测,认为这一技术可以在江西试用。为促进节能减排,根据当地地质石材特性,江西省高等级公路管理局省庄养路站课题研究组承担了温拌沥青技术在江西道路摊铺施工中应用的课题研究,经过半年多的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及技术攻关,解决了温拌剂的选择和最佳掺配比例等方面的问题,并将该技术运用到九岭山隧道的施工中。 
  课题研究组组长陈涛说,与热拌沥青混和料相比,温拌沥青混合料不用改变施工方法,同样能达到传统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而且还具有节能减排、生态环保等显著优点。 
  “以前在隧道中摊铺沥青面层,我们每10分钟就得换一班人,采用温拌沥青技术后,不仅大大降低了隧道内的温度,减少了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提高和改善了施工环境,增加了年均施工时间,同时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节省了工程成本,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谈到沥青温拌技术成功应用带来的好处,摊铺指挥BP1合同段的廖文华显得十分高兴。 
  九岭山隧道不仅实现了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在江西省的首次应用,而且是江西省首个专门打开1000多米斜井通风的隧道。 
  “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九岭山隧道人频频亮剑,以高昂的斗志奋力追赶着、超越着??美丽的5.4公里 
  双向四车道、全长5.4公里的九岭山隧道连接了铜鼓县与宜丰县。从此,两县人民再不用翻越群山,往返两县的时间缩短了近两个小时。由于少了原先的崎岖山路,现在的行车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当地人都说,有了九岭山隧道这条畅通便捷的通道,铜鼓县与宜丰县交通发展的瓶颈被打破了。九岭山隧道不仅为山里人开出了一条出山的大通道,而且大大缩短了与京津沪、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省份、省内其他县市的距离。 
  有资料显示,在国外,一条高速公路建成3~5年后,其两端的大城市将沿高速公路不断延伸发展,在各个出口区域形成一系列卫星城镇或经济开发区,并以高速公路为轴线扩散形成产业带。在日本,新建的工厂中有50%建在高速公路两侧20公里范围内,而中国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经济带中,一般距高速公路出入口10?20公里左右处都可形成一定的经济圈。翻开记录高速公路途经市镇的招商引资的材料,高速公路总是在“投资环境”一栏里写下重重的一笔。通过高速公路把困在大山中的乡镇与大中城市紧密相连,可以让乡村更好地接受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和带动,进一步发展乡镇经济。 
  九岭山隧道开通后,住在素有“中国竹木建材之乡”之称的铜鼓县村民再不用担心山里的竹木建材运不出去了。 
  过去,铜鼓县虽然位于修河的源头,与湘鄂赣3省6县交界,东邻宜丰县,南接万载县,西界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北连修水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却因为没有出山的路,人均收入不足百元。曾几何时,外出打工成了铜鼓人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红色的铜鼓,曾经是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地方,是吹响国内革命战争号角的地方,小小的山城因为红色的记忆闪亮在赣西边陲。然而,革命老区的人民因为没有路,多少年来只有望山兴叹。 
  一山之隔的宜丰县又是怎样的情形呢?以毛竹、生猪、果业为主要生产支柱的宜丰县,同样面临着路不通、业不兴的尴尬境遇。 
  2006年的那一声炮响,震开了铜鼓的红土地,震开了宜丰的毛竹林,也震醒了两县人民致富出山的梦想。九岭山隧道开通后,两县人民过山只要10几分钟车程,更重要的是,一条武吉高速公路将大山里的小乡村与外面广阔的世界连接在一起。山里的水果、蔬菜等鲜活产品被装在运输车上,一车一车地运往山外,农村发展经济需要的技术、原材料也顺着通达的公路源源不断地送进来。高速公路打开了山门,让农民在更大的范围内感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高程度地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门到门”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产销地的时空距离,降低了商品交换的运输费用,让山里人融入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客源市场。农民的收入增加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以前那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渐渐返回家乡。他们说,路通了,家里的日子好过了,谁还愿意离开呢? 
  也许,一条穿山隧道并不能代表江西公路建设的成就,但它却是铜鼓和宜丰两县人民的致富路。九岭山隧道的建成通车,改变了“脚下一条羊肠路,抬头一线云雾天,想过巍峨九宫山,除非几双鞋来穿”的历史,人们不再为“侧身一望肠堪断,天似穹庐碧四垂”的悬崖陡壁而担心。如长龙穿洞,九岭山隧道留给人们的是无限的遐想与赞美。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