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实现新跨越开创新局面
2009-1-13 15:55: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2008,万众一心克难攻坚
富民强省迈出坚实步伐
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共湖南省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奋斗,克难攻坚,开拓进取,全面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富民强省迈出坚实步伐。
成功抗击低温雨雪冰冻等罕见自然灾害并克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多重困难。面对年初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省军民众志成城、沉着应对、迅速行动,全力保交通、保电力、保民生,确保了京珠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湖南段在最短时间内恢复通畅,确保了电力主网安全和郴州电网紧急抢修恢复,确保了市场供应和受灾群众安置。灾后迅速展开重建、安排群众生活、恢复生产,努力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这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斗争,铸造了湖南人民“科学应对、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抗冰精神。面对百年不遇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我们感同身受,与灾区人民同舟共济,全力支援抗震救灾。面对第三季度持续能源和电力供应紧张,我们加强协调,全力调煤保电,为确保经济运行逆势向上、平稳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重大决策,研判准、动手早、措施力,积极应对、知难而进,经受住严峻挑战和考验,抢抓住发展机遇。
经济实力跨上新的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历史性迈上万亿元台阶,达到11000亿元,增长12.8%(预计数)。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3500亿元,增长18.4%;去年新增食品加工、石化、有色三个过1000亿元产业。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连续9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粮食总产创历史新高,达到594亿斤,增产12亿斤左右;新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50个。新型城市化加速推进,城市化率达42.15%,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市场消费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100亿元,增长22%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6%。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总收入增长12.7%。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力度加大,全年新增贷款1285亿元,增长20.9%;各项存款余额突破万亿元,达到10972亿元,增长19.8%。发展效益提高,实现财政总收入1308.6亿元,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21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4512元,增长15.6%,增加608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发展基础进一步增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80亿元,增长30%。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建设加强,新开工京珠复线岳阳至湘潭、衡阳至临武,二广高速永州至蓝山、安化至邵阳、澧县至常德、常德至安化,包茂高速吉首至怀化、怀化至通道等18条高速公路,常吉、韶山高速建成通车,省会长沙与其他13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2001公里;洞庭湖区国省道主要渡口改渡为桥;新开工湘桂复线改造、衡茶吉铁路等6个铁路项目;长沙、张家界机场改扩建顺利进行;岳阳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湘钢5米宽厚板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31万千瓦,桃花江核电站核准开展前期施工。环境保护取得进展。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实质性推进。完成城市群试验区顶层设计,总体改革方案和规划于去年底获国务院批复实施。试点示范工作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取得突破,长株潭通信一体化取得重大进展,三市实现通信同费。环境同治有力推进,产业支撑能力增强,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完成阶段性目标,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占全省生产总值的56%左右;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范围扩大,要素市场、投资、财税以及行政体制、人事制度等改革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岳阳城陵矶、长沙机场获批成为对台直航港口和直航航点,新增长沙至大阪境外航线和至台北地区航线;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正式运行;进出口总额达到125亿美元,增长29%;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0.05亿美元、增长22.5%,利用内资1230亿元、增长16.8%;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新批境外投资企业61家,中联重科成功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南车时代收购加拿大DynexPower公司,湘潭电机与美国铁姆肯公司合作制造风力发电机主轴承,华菱与安赛乐·米塔尔开展战略合作等;成功举办“沪洽周”、“深洽周”、湘商大会、湘台经贸合作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
社会建设加快推进。为民办实事29项目标全面完成。就业和再就业扩大,新增城镇就业76.06万人,县以上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4910户,援助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15.53万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50亿元。人才强省、质量兴湘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990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19项。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免费义务教育覆盖城乡,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39万多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501万多人,完成409个乡镇卫生院建设;城乡救助体系建设加快,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295万人次,帮助倒房灾民重建住房25.3万间,城乡低保应保尽保,新建及改扩建272所乡镇敬老院;住房保障加强,2.6万户农村安居房建设项目竣工;加强对农资、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价格的监管,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得到新发展,人口与计生工作加强。
优化政务环境迈出新的步伐。大力削减行政审批,取消64项行政性收费和工商“两费”;取消行政审批项目215项,精简23%。积极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代理制试点。认真清理规范性文件;电子政务建设加快,首开国内第一家省政府英文门户网站,改版提升中文门户网站。
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在全国率先出台并实施《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59件、政协委员提案805件,办复率100%。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步发展。
全民国防教育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成效。
保增长扩内需
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
确保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面临严峻挑战的一年,也是蕴含重大机遇的一年。世界金融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正从沿海向内地加深扩散,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对我省的冲击和影响越来越大,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的任务和压力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正确研判形势,积极应对挑战,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统一到省委的决策上来。一定要增强必胜信心,群策群力,战胜困难。一定要看到实现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一定要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调动全省上下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
把保增长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排忧解难,尽快出台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提供财税、融资、用电、用地、绿色通道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努力实现全省人民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把扩内需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形成主要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把调结构作为保增长扩内需的主攻方向,坚持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把促就业作为改善民生的主要着力点,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城镇新增劳动力、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工人就业,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把强基础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三基”的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引导生产要素投向改善发展条件、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发展质量的领域。
不断扩大投资促进消费
着力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建设。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集中抓好改善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灾后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建设。改善民生,增加农村安全饮水、农村沼气、通乡通村公路、农村电网工程、扶贫开发等投入,加快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等项目建设。基础设施,继续以交通为重点,构建内外通畅的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重点建设邵永、衡邵、潭衡、永蓝、厦蓉高速湖南段、安邵、长浏、吉怀、常安、娄新、京珠复线及益宁城际干道等项目,争取今年再开工建设凤凰至大兴、醴陵至攸县等14条、1012公里高速公路;加快推进益阳至芦林潭航运工程、城陵矶新港、霞凝港等项目建设;加大武广客运、湘桂复线、衡茶吉建设力度,完成焦柳铁路张家界段电气化改造,争取杭长、长昆客运、石长复线、娄邵、荆岳等5条铁路开工建设;集中抓好长沙、张家界国际机场建设,扩建和提升常德、芷江支线机场,加快衡阳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建成涟源电厂和金竹山电厂扩建工程,加快桃花江核电厂及风电等新型能源建设,加大电网改造完善力度;尽快启动涔天河水库工程,突出抓好375座大中型及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十大信息工程和移动电子商务示范省、移动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构建数字湖南。生态环境,加快推进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重点抓好洞庭湖区综合治理以及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试点工程,加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恢复保护工程建设。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重点推进岳阳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中联重科泉塘工业园等项目建设。灾后重建,重点提高电源点和电网建设标准,建设保电通道;加快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加大对农林业保险的扶持;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强气象、水文与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系统建设。
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根据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加强衔接,争取国家对我省有更多的投入。探索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增长机制,增加省财政预算内基建投入,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入,加大企业债券发行和上市融资力度,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大内联引资和利用外资力度,拓宽民间资本投资渠道,培育发展产权市场,加强资金监管,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投资效益。
加大项目的开发、储备和管理。坚持把项目作为扩大投资的重要载体,大力支持核心企业同央企对接项目开发,运用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共同投资等方式,与跨国公司、国内大型民营企业,共同开发建设一批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强项目建设,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审计,确保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杜绝和严查“豆腐渣”工程。
千方百计扩大城乡消费。着力增强城乡居民消费能力,认真落实国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有关政策,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提高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收入,扩大即期消费。倡导现代消费理念,积极发展消费信贷,提高发展型消费特别是精神文化产品在消费中的比重。
完善流通网络体系。重点加强大型批发市场、公益性服务消费平台、仓储物流等设施建设;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双百工程”,在重点销区和产区新建或改造一批农产品批发和农贸市场。加大“家电下乡”推广力度;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
努力改善消费环境。不断改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市政、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的开发建设,鼓励居民购房,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合理引导发展汽车、文化、保健、互联网等新兴消费。切实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加强以食品药品为主的产品质量监管,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严厉打击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积极发展服务业。支持引导老字号创新产品和经营模式。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积极推介湘菜、湘烟、湘绣、湘酒、湘茶,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强的品牌。整合旅游资源,改善设施条件,加大市场促销,重点发展高端旅游,培育旅游精品。促进现代物流优势与网络优势相结合。重点抓好长沙金霞保税物流中心、湘潭九华现代物流基地以及长沙空港、烟草、粮食等现代物流园区建设。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着力增强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力推进“两型”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中电科技集团48所等龙头企业,培育太阳能光伏等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生物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聚集发展;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管理技术、制造技术的融合,支持钢铁、有色传统产业加大技改,集中发展一批千亿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消费品产业,改造提升资源性产业,培育壮大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优势产业。今年集中力量抓总量规模过千亿元的产业,重点培育具有过千亿潜质的高成长性产业和产业集群。着力推进产业整合,重点扶持华菱集团、长岭炼化等企业加快发展。鼓励核心企业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支持中央在湘企业加快发展,增强对地方企业的带动力。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生态环保的原则,整合、建设和提升各类园区。加快长沙、株洲国家级高新区和长沙经开区扩区步伐,推进湘潭火炬创新创业园省部共建,抓好国家批准的新材料、生物、航天航空、新能源、机电一体化以及省电子信息产业园等高新产业园区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和载体,积极承接国际及沿海产业转移,着力引进一批“两型”产业项目。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重点支持“双百”工程企业、“小巨人”企业和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快重大产业技术开发、装备研制,重点突破钢铁、有色、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集群关键共性技术。有效整合产学研结合创新资源,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化科技合作,建立技术创新联合体。积极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技术转化为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培育科技创新企业孵化器,建设高科技战略产业中试基地。完善科技创新机制,鼓励以科技成果、专利技术等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创新型企业领军人才的培养,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创新和企业管理人才,进一步优化创新型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充分激发企业家勇于创新、积极创业的激情和潜力,打造湘商品牌。
狠抓节能减排。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减排项目的跟踪督办和目标考核。提高钢铁、有色、电力、石油加工、化工、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业的能效水平。实施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推广。坚决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项目,抓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依法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加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守耕地底线,防止耕地抛荒,稳定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品质、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扩大双季稻种植。抓紧落实我省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努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进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优化农产品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发展生猪等养殖业,加快发展油菜、油茶等产业,加强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亿、100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抓好杂交水稻境外推广。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治理,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引导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设施,进一步提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农机具补贴标准等政策。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就地转移。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严守耕地底线,防止耕地抛荒,稳定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品质、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扩大双季稻种植。抓紧落实我省新增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继续实施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努力确保粮食稳定增产。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推进高效农业、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建设。优化农产品结构,突出发展特色产业,稳定发展生猪等养殖业,加快发展油菜、油茶等产业,加强集种植、养殖、加工、生产、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50亿、100亿元的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技推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建设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抓好杂交水稻境外推广。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加强洞庭湖和湘、资、沅、澧四水治理,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大中型灌区配套改造,引导支持农民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农村电网设施,进一步提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能力。继续实施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坚持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农村工作的重点,认真落实国家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完善农资综合直补和良种、农机具补贴标准等政策。加大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转移就业能力。大力发展建筑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农民就地转移。鼓励有技术、有资金、懂管理的返乡农民工积极自主创业。
切实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全面实施试验区建设规划。充分发挥长株潭三市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全面启动以“两型”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综合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工程、湘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修复工程、城镇为节点的城乡统筹工程、创新为核心的示范区建设工程,确保取得突破性进展。着力推进区域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市场体系、社会发展等六个一体化进程,加大三市共建项目建设力度,尽快开工建设城际轻轨、长沙地铁和一批城际干道项目,推进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设,启动湘江风光带建设二期工程,统筹建设长株潭组合港和岳阳港,加快长株潭通信并网同号升位等一体化实施进度,积极推进大河西等五个示范区建设。抓紧启动长沙梅溪湖创新科技园建设。
全面启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抓紧制定试验区改革建设行动计划,完善专项改革试验方案,力争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启动实施一批重大改革,配套推进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
以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一是提高资源集约利用水平。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强化执法监管,促进建设用地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统一管理。二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开展株冶、智成化工等国家循环经济试点,提高工业废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水平,重点在钢铁、有色、造纸、纺织、化工、建材等行业推广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三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重点培育和引进环保骨干企业,推行环境污染治理的企业化、市场化和社会化运营。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认真实施湘江流域水污染整治方案,加快实施全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设市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继续搞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巩固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成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提升中心城市带动区域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推进新型城市化步伐,坚持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市州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建设“3+5”城市群,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城市发展格局。依托湘南三市毗邻沿海和岳阳城陵矶港通江达海,联通“珠三角”、“长三角”,加快建立开放型城市产业体系。着力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完善城镇管理体制,促进城市实现科学发展。
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活力。着力打造一批全国“百强县”、“千强镇”,增强县城及中心镇对农村发展的带动力。坚持立足县域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提升县域工业园区,培育壮大县域支柱产业,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步伐,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
继续推进湘西特别是贫困地区开发。加快湘西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技能培训、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推进第二轮175个省规划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库区发展。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运用兼并、收购、划拨等多种方式,推动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具有比较优势的重要行业、关键领域、新兴产业集中,向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集中。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逐步实现监管向企业战略管理、风险控制、产权代表管理转变。
完善财税、金融和投融资体制。积极做好增值税转型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积极探索财政省直管县试点。深化预算制度和部门预算改革,完善国库管理制度,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简化政府投资审批程序,大力推行公示制、专家评议制和代建制管理。做大做强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积极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改革重组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大力引进外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私募基金。继续推动银企合作,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扩大有效信贷投入。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债券融资,发展技术、人才、产权、土地等要素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大力推进农村制度改革创新。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增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农村土地管理,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征地制度。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努力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鼓励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重组,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重点扶持自主创业、就业容量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加大信贷和财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实施全民创业计划,完善创业平台,鼓励全民创业,重点建设好30个创业示范基地,健全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创业风险化解机制。建立扶持发展中小企业的服务体系,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更加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重点抓好郴州、岳阳、益阳、永州4个重点承接地和一批重点承接县、试点县、承接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业务。进一步加强与央企合作,力争引进一批高新技术、新型能源项目。积极参与泛珠三角、中部六省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长三角、北部湾等国际化平台,融入世界市场。认真办好承接产业转移“港洽周”、2009年湘商大会、第五届湘台经贸交流合作等重大活动。优化投资环境,加快铁海、江海、陆空联运和“五定班列”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进出口特殊监管平台建设,争取郴州出口加工区叠加保税物流功能,长沙、岳阳获批国家出口加工区。积极稳妥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支持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冶金、文化传媒等优势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培育更多本土跨国公司和国际品牌。
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
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继续开展为民办实事。今年全省安排资金350亿元,在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棚户区改造、道路畅通、环境治理、河塘清淤等方面着力实施一批民生工程。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发展战略。继续实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帮助农村零就业家庭、贫困家庭和被征地农民家庭至少有一名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重点工程吸纳城镇未就业退役人员、关闭破产独立工矿区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就业。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鼓励和引导他们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采取减免税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以及提高职业培训补贴等措施,促进更多劳动力实现自我就业。
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面解决全省国有困难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集体企业和关闭破产企业的80万退休退养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继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金。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加快出台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具体实施办法,将省内转移就业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继续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加强敬老院建设,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实施教育强省战略,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加快合格学校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新建、改扩建工程和中小学校舍改造安全工程。加强城市义务教育设施配套建设,保障城市适龄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深入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把发展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校企合作,重点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积极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继续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快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重点中医院建设。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将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80元。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推动优质卫生资源流向社区卫生机构。大力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等问题。
着力推进文化建设。重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和谐文化。提高湖湘文化软实力,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打造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壮大动漫产业,创新发展数字产业。突出抓好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
努力营造和谐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城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不断夯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对重点工程、交通运输、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和消防监管,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全面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抓好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广泛开展国防教育。认真落实军人优待抚恤政策,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
全面加强
政府自身建设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厂务、村务公开,保障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严格按照行政程序规定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加强和改进政府立法、行政执法、层级监督、行政复议、规范性文件管理等政府法制工作。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实行重大项目审批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坚持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政府与行业协会、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加强和改善市场监管,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创新政府管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积极开展政府工作绩效评估,规范和优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开展网上办公和网上服务。加强公共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置突发事件和应对特大自然灾害的能力。
切实改进作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科学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全面清理行政审核职权,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推行审计结果公示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等公共资源管理权的监督。不断改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大力整治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努力营造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增强环境竞争力。
坚持执政为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增强公仆意识和宗旨意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行政支出实行零增长,削减公务购车和出国(境)经费;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廉政责任制。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