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平台联通冷链物流信息孤岛
2009-11-29 2:01: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本报记者范云兵
“据调查,目前冷库的资源利用率还不到40%,冷藏车的空载率为50%,尤其是冬天的北方地区,闲置率更高。这主要是因为资源的撮合系统——信息系统非常落后,导致有库的找不着车,有车的找不着库。”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对记者说。
以山东为例,该省是全国最大的果园和菜园,前些年因为缺少冷库,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很多果农砍了果树建冷库,目前全国10个气调库有8个在山东。但现在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建了库却没有了树。 “冷链信息化建设的不对称,让卖苗子的赚了,卖果子的赔了。”王国利无奈地说。
那么,何以出现这么多看似不应该有的损失呢?问题就出在信息化建设不完善上。
信息孤岛成短板
专家指出,信息系统建设是提升冷链物流企业管理软实力的重点。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管理电子化,对于加快响应市场的速度,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运输质量,保证服务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国内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供求信息是农产品物流的主要依据,目前我国农产品的供求信息发布渠道较为混乱。虽然农业部有相应的发布渠道,但多为各地收集上来的价格信息,而且供求信息来源没有覆盖全国各地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同时,政府对各地农产品流通导向指导力度不够、监管权力的优先导致宏观调控效果不明显。
据王国利介绍,在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信息中,有近一半的农产品供求信息属于重复信息。从国内农业网站的信息发布来看,大多数缺乏高质量、数字化的农业信息资源,内容泛泛,面孔雷同,许多信息浅尝辄止,而且虚假信息泛滥。
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产品物流流程进行全面整合和再造,是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一个重要标志。而目前,我国农户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是 “链”上最短的 “板”。同时,仅有39%的农产品物流企业拥有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且这其中绝大多数尚不具备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即便是在少数拥有冷链物流信息化系统的企业中,其信息系统也非常脆弱。不同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与相互支持性差,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实际上是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举步维艰。王国利坦言: “我国严重缺乏权威的公共信息平台,目前冷链物流信息系统多数还停留在使用专线上,不便于网络系统间的联接。”
此外,物流软件商不熟悉物流行业实际运行情况,导致部分系统低水平重复开发。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行业非常缺乏既符合实际运行情况,又能提升管理层次的物流软件。
试水公共信息平台
“冷链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山东省发改委立项的项目,由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IBM合作开发,旨在搭建一个冷链科技与公共信息平台 (以下简称平台)。”王国利说, “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把所有冷链科技的信息公布到平台上,全部对社会开放。该平台到2012年2月上线时,可以集冷链工程设计开发、应用推广、冷链配送等业务撮合与农产品电子商务于一体,解决冷链物流行业买不起 (冷藏车),用不起、用不好 (冷链)的问题。”
对于这样一个冷链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业内人士也认为,独立于某一环节的冷链物流网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的要求,通过平台建设,首先集合国内现有冷链物流信息网站的信息,形成农产品物流信息产业链;其次是充分发挥农产品产销渠道优势和丰富的商务信息资源优势,面向企业收集农产品信息服务;同时,依托政府向社会发布权威农产品流通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
“信息平台将采用六合一的服务模式,将溯源信息、生产信息、交易信息、运输信息、灾害预警信息和政策信息通过平台有机整合。”王国利说,企业发布的信息会自动汇集到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形成一种 “共建共享”的庞大信息库。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冷链物流服务平台的访问率,从而提高企业在该平台的点击率,有效增强企业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大大提高企业网站、企业产品的企业供求信息的有效浏览次数,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商机。
平台在整合了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和有关浓缩产品生产信息的基础上,以BtoB协议采购平台和BtoC协议销售平台为中心,积极开展国内大型农资企业信息资源,建立农业政策信息库、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库、农产品库、农业企业库、农业人才库等。为农业产业提供一个电子商务交易的环境,切实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为农产品的增值和农民的增收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届时,平台会员不再是单条信息的发布者,而是网站平台的管理者,网页制作方面不会限制数量,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自主权。”王国利告诉记者。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