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加快产业承接 实现跨越发展

2009-11-28 22:40: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今年以来,为全面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加工贸易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08]16号)和《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湘南地区开发开放的决定》(湘发[2009]3号)文件精神,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加快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敞开南大门,对接粤港澳,加快湘南开放开发”重大战略部署,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开放带动首选战略,牢牢抓住商务部授予我市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机遇,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利用外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促进了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发展。1-10月,全市累计新审批外资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2.87亿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6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2%;内联引资67.37亿元,同比增长26.4%。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个,其中外资项目19个,内资项目131个。完成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2365万美元,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的40%。新拓展园区面积近32.8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116.9万平方米,新增劳动用工近8万人。
  回顾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承接速度越来越快。2008年至今,我市积极参加省委、省政府举办的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无论是在长三角还是在珠三角,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08年在“沪洽周”和“深洽周”上,我市共签约项目144个,其中外资项目47个、引进外资15.9亿美元,内资项目97个、引进内资246亿元人民币。签约项目中产业转移项目所占比例高达80%。今年在“中博会”和“粤港洽谈周” 等招商活动上,我市共签约项目138个,其中外资项目37个、引进外资11.71亿美元,内资项目101个、引进内资180.3亿元人民币,产业转移项目所占比例高达90%,创下永州招商引资新纪录。
  (二)承接基础越来越牢。交通方面,2009年,我市共投资230亿元建设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达390公里。11月底,邵永高速公路将建成通车,到年底,永蓝、厦蓉、道贺高速公路将完成路基工程。随着洛湛铁路永州段投入运营和零陵机场增加航线航班,一个集公路、水路、铁路、航空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正在逐步形成,永州毗邻两广、紧靠港澳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电力方面,永州电网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为骨干、110千伏相配套,形成了配置合理、装备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地区电网。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35千伏及以上的变电站127座,完成售电量44.1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100万千瓦。水利方面,永州境内水能资源丰富,总量达240.8万千瓦时,位居湖南第三,其中可供开发量为163.78万千瓦。政务方面,永州海关监管组和商检处顺利实现扩权,可在本地办理进出口通关业务。随着“手续代办制”的全面推开,我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软硬环境得到了根本改善。
  (三)承接项目越来越好。今年以来,全市共引进500万美元或4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项目124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82%;在所有签约的项目中,投资上亿元的项目68个,引进的大项目是前3年的总和。今年开工的上亿元项目有31个,其中内资项目24个、外资项目7个。如永州(台湾)承阳针织有限公司隶属于台湾承展国际股份有限公司,是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大型毛织企业,已跻身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十强企业行列。法国珂莎黛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道县投资的制鞋项目,预计总投资220亿元,其中第一期投资9.7亿元,第二期投资82亿元,第三期投资128亿元,计划于2016年前完成。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一个鞋业生产、鞋革鞋料、物流仓储、包装运输、综合服务等产业链完备,设施功能齐全的生态鞋业园,园内鞋业工厂将达数百家,成为全国最大的制鞋基地之一。
  (四)承接规模越来越大。1-10月,大批产业转移企业来我市落户生根,集群效应日趋明显。在引进的150个产业转移项目中,已投产或开工的项目有129个。蓝宁道新国际物流中心、协威二期工程、福嘉富氧底吹6万吨一步炼铅、新美雅陶瓷、冠图服饰、湘源实业、奥盟电器等项目正在投资建设。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永州承阳、丽宏针织为代表的毛织服装加工产业群;以湘威、珂莎黛为代表的制鞋加工产业群;以永州格林玩具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玩具制品加工产业群;以永州捷宝电讯塑胶五金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塑料制品加工产业群;以湖南元创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零配件、机电加工产业群;以永州三甲电子、弘电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永州海华竹木制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农林产品精加工产业群。
  (五)承接作用越来越强。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型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步伐持续加快。1-10月,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550亿元,增长13.6%,其中沿海产业转移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增长54.6%,其中来自沿海产业转移企业的投资占60%;蓝山、宁远、道县、新田等县区新增财政收入近80%来自沿海产业转移项目。
  (六)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示范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示范带动效应逐渐增强。1-10月,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新拓展工业园区近5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厂房47万平方米,入园的加工企业100多家,加工贸易规模企业10多家,加工贸易企业劳动用工3万多人,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099.3万美元,占全市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的46.5%。蓝山县进入全省加工贸易十强县,台湾承阳针织公司进出口额名列全省十强企业,蓝山、宁远、道县、新田四县被省政府定为全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试点县。在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其他县区争优创先,掀起了承接产业转移新一轮热潮,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形成了我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小气候”。
  二、主要做法
  (一)一以贯之坚持抓。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菜单”,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每年都要多次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工作。每年10月专门召开全市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流动现场会,对全市各县区新引进的项目进行实地查看,检查落实。同时,成立了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协调小组, 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政府办、商务局、发改委、经委、财政局、规划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建设工作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专职抓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定期召开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工作联席会议,就重大产业转移项目落户等问题进行协调,及时研究解决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二)稳商富商精心抓。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决定》、《关于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实施意见》,在用工、用地、担保融资、园区建设、优化经济环境、提高通关能力等方面制订了具体的优惠政策,努力做到有诺必践、有行必果,着力建设责任政府和诚信政府。同时,由市委办牵头,组织专门工作班子深入研究先行先试政策措施,目前正在紧张完善和修改。另一方面,坚持以坦诚换真心、以服务换双赢,全面推行“三制”,即手续全程代办制、项目否定报告制、园区封闭管理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我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对引入企业全面推行手续全程代办制,公开成本,限定办结时间;项目在报批、建设、经营过程中,如果哪个行政部门认为项目不可行或不合规、不合法,要对这个项目进行否定,都需要给市委、市政府写出专门的汇报材料,陈述原因和理由;对入园落户的企业全部实行封闭式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如果确实需要入园检查,首先必须征得承接产业转移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按商定时间对企业进行检查。坚决做到“优惠政策零折扣,生产经营零干扰,优质服务零缺陷”,确保企业安心生产、顺心发展。
  (三)上下齐心共同抓。每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承接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动员大会,将全市招商引资项目分成工业及产权转让、农林及农业产业化、能源及基础设施、商贸流通及旅游、城建、社会发展等六大类,每类由一名市委常委或市人大主任、市政协主席任组长,一名副市长任副组长,三至四名市级领导参与,相应明确为每个项目服务的领导牵头部门和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在项目洽淡、签约以及征地拆迁、建设等环节实行全程跟踪服务。遇有困难和问题,由责任领导负责协调。各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竭力为产业转移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市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如市商务部门充分利用国家和省里的外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国家进出口银行贷款、出口信用保险资金等,重点扶持承接产业转移的加工贸易企业,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投资者来我市投资兴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动、教育等部门积极为产业转移企业培训合格劳务工。各县区还从公安、规划、国土等部门及工业园建设涉及的乡镇抽调干部,组成矛盾纠纷协调小组,常驻工业园,专门负责调和企业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全方位促进项目建设。 
  (四)破解难题重点抓。为破解园区建设难题,市政府把省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2000万元加以配套,用于新建标准厂房贷款贴息,大大促进了各县区、各企业建设标准厂房的积极性。1-10月,新扩建工业园区面积近32.8平方公里,在建和已建的标准厂房面积近150万平方米。为破解企业用地难题,通过创新征地机制、科学合理用地和集约节约用地,拓宽了用地途径,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在去年报批土地12377.9亩的基础上,今年1—10月又报批土地1744.81亩,保障了企业落户需求。为破解融资难题,通过引进老板建、动员社会建、政府投资建等途径,成立多层次的金融担保公司,多方融资保证了建设需要。
  (五)奖罚兑现激励抓。制定出台了全市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考核办法,把新扩建园区面积、新建标准厂房面积、引进年出口100万美元以上的加工贸易规模企业个数、加工贸易年进出口总额、新增劳动用工等要素指标纳入考核范围。每年由市委、市政府组织专门班子进行考核,由财政安排近200万元资金,奖励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同时,对没有完成全年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工作目标的单位,严格问责,充分发挥了各级各部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明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抢抓机遇,以加强承接载体和要素市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为保障,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努力把永州建设成为“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和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全市新引进加工贸易规模企业60家以上,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15亿美元以上,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规模以上转移企业实现年产值300亿元以上。
  (二)进一步做好发展规划。面对去年以来全球股市大跌、经济下行、市场低迷、消费萎缩给我市发展加工贸易带来影响的现实情况,及时调研,根据我市实际制定吸引沿海企业进入并具有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按照“积极承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园区特色,避免产业雷同,防止无序竞争”的原则,抓紧做好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的总体规划,继续扩大加工贸易进出口。
  (三)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全市以发展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为重点,以二广高速公路永州段为中轴线,着力打造南、北两大承接板块。南部以蓝山县为重点,加快建设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主要承接泛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并辐射带动江永、江华等县加工贸易产业快速发展。北部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尽快把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并辐射带动零陵、祁阳、东安、双牌等县区产业快速发展。年内凤凰园经济开发区新扩园面积达到2平方公里以上,以长丰集团为核心,引进3-5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新开发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同时加快其它县区工业园区建设,年内每个园区引进落户1-2家产值过亿元企业、3-5家规模工业企业。
  (四)进一步建好“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积极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各级政府、工业园区、企业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集团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建承接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实行投入按比例适当分摊、收益按比例适当分成的“飞地”政策,市内各县区也比照该政策执行。目前我市拟在蓝山县共建 “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该园由市县共建, 规划总面积5平方公里,项目的论证、选址、规划、环评和各项准备工作均已完成,第一期开发建设面积2平方公里,第二期2平方公里,第三期1平方公里。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 “永州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打造成国家级加工贸易示范工业园。
  (五)进一步优化承接环境。一是创优政策环境。在用足用好现有政策的同时,根据我市实际,争取省委、省政府比照给郴州的34条政策,制定出台永州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政策若干条。努力推动政策创新,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比如,在减轻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对于企业的员工培训,可采取“政府买单、社会承办、订单培训”的办法,解决企业用工问题;对园区企业实行集中排污治污,降低企业成本等。在费用方面,对转移到我市的项目在审批过程中所发生的地方性行政收费,实行适当放宽的优惠政策;专门的产业转移园区,可以实行“封闭运行、独立运作”的“无费区”管理。此外,还可考虑设立产业转移基金,制定园区财政资金扶持办法等。二是创优政务环境。对重大项目的审批、核准、备案,工商、税务、海关登记,用地申请、报建等环节,大力推行全程代理制,开辟“快速通道”,切实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创优配套环境。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努力做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产业转移互动发展,为引进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内外贸一体化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
  四、几点建议和请求
  1、我市将比照郴州先行先试的34条新政策,向省委、省政府申报出台我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的优惠政策,请省委、省政府予以批准。
  2、请求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予以专项扶持。2008年,省政府支持我市2000万元承接产业转移专项资金,我市将其用于标准厂房建设贷款的贴息,全市标准厂房建设突飞猛进,承接平台显著加强。为进一步加快我市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恳请省政府继续对我市承接产业转移予以专项扶持,每年给予2000万元的专项资金,一定三年。
  3、请求给予“永州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政策和资金扶持。我市拟在蓝山建设的 “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主要承接引进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实行税收分成。规划总面积5平方公里,第一期开发建设2平方公里,第二期2平方公里,第三期1平方公里,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将该园打造成国家级加工贸易示范工业园。项目总投资18亿元,第一期投资7.5亿元,我们通过上争外引和自筹,已经筹集到了近5亿元,尚有2.5亿元资金缺口。由于永州财力基础薄弱,恳请省委、省政府对“永州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的建设,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4、政策性银行贷款要向发展基础较薄的地区倾斜。如根据商务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的协议(商产发【2007】428号),将为全国50个重点承接地提供300亿元贷款。但截至目前,我市尚未申请到这项贷款。建议将这些政策性贷款向永州等发展基础较薄的重点承接地倾斜,支持重点承接地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