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我国刺激政策调节变化的关键点

2009-11-20 19:52: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如今,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的伤口已经在快速愈合中。然而,当“旧伤口”疼得不厉害之时,因为服用过多的“消炎药”而导致的副作用——通胀,却让人坐立不安。尤其到了年底,因为蔬菜、肉类价格原本比平时都有上涨,此时,最怕通胀借此机会重演2007年底的一幕。
所谓通货膨胀,最直白的说就是钱比货多。仅仅看09年、08年和07年前三个季度的新增贷款数据变化,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怕通胀。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7万亿元,同比多增5.19万亿元,即约为去年同期的2.5倍,约是2007年同期2.92万亿的3倍!也就是说,如果今明两年发生通胀的话,可能要比2008年2月CPI高达8.7%的通胀来得更猛烈,杀伤力也更强。
这正是我们所担忧的,因为事实证明,通胀对于企业的伤害,要远远大于紧缩。但另一方面,在面对市场风险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政策风险,实际上,政策调控市场往往导致企业对市场的判断错误,从而带来新的风险。因此,在新一轮通胀来袭之前,作为企业,不仅要准备好自身应对通胀的策略,更须时刻关注政策将如何调控通胀,于两者之间找到自己的方向和机会。
众所周知,每年的12月都会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一年的经济成果与不足,探讨面临的经济问题,敲定来年的发展大计,制订新的经济工作思路和方针。因此,这个会议往往被各界所瞩目。11月就成为关键之月,相关的筹备工作已经展开。
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1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而言,我们明显能感觉到,中央决策层对于经济发展的思路,侧重点已经有了改变。
对中国经济调控思路一直在倾心研究的高盛公司认为,中国刺激政策已经在急流勇退。它给出了三步走的论断:第一步是暗中收紧,配以温和的、主要针对银行风险控制的窗口指导;6~9月的“微调”大致属于这个阶段;第二步是对外暗示政策转向,而目前正是这个阶段,保增长的提法,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口风变化。目前的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将维持到明年初;第三步是一旦GDP增速、出口增长让中央满意,而CPI通胀有快速上升,中央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
不可否认,高盛的分析有其道理。接近全年尾声,伴随着前三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保增长”方针,都已得到正面肯定,而GDP年底“保八”也没有任何悬念,没有人再质疑中国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和经济增长的能力。
因此,在金融危机后时代 ,猛药也将逐渐变成温和的补养之药。那么,这个补养药的药方将会如何呢?对照2007年、2008年的经济调控力度,不难预测,届时,每月的新增贷款额度将会回归到4000亿人民币左右。而这个时间点,将会在2010年第三季度前。
此外,缩减贷款的前先锋,往往是上调银行准备金率和加息。回顾2007年,整整一年中央几乎每个月,不是上调准备金率就是加息,那是因为经济过热。当时判断过热的标准之一就是CPI和PPI的不断攀升。但即使如此,CPI依旧不管不顾地从2007年1月的2.7%,逐月上涨到2008年2月的8.7%,这才基本停在高位,直到国外金融危机影响传递到国内后,CPI逐渐下滑。可见,一旦通胀来临,无论是加息还是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其的影响不会立竿见影,只能逐渐发力。这一点,企业决策者要有深刻理解。
无论是新增贷款额度回落,还是加息,影响最大的当数现金流吃紧或者大幅扩张的企业。因此,如果要贷款,最好赶在明年第二季度之前。
在经济形势逐渐复苏之际,超过一半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去各地企业调研,而最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在胡锦涛总书记此间提出对“转方式,调整的过程中,如果节奏控制不当,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从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管理通胀预期”截止到明年一季度,中国经济的风险可能主要来自于政策层面。
就已知的情况来看,下一步的政策调整将从产业政策开始。当出现全球性经济下滑时,相对而言,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当是“世界工厂”,因此,与澳大利亚的加息和印度上调存款准备金不同,先动产业政策,体现了中国特色。具体执行方面即是十部委联合对产能过剩的遏制,这一政策的目的,一是对冲“4万亿”可能加剧的过剩风险;二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再配置的方式来为经济增长“找增量”。
第二步将是退出一部分支撑资产价格的刺激政策。资产价格在前期对经济的企稳回升确实起到过较为积极的作用,但其毕竟属于“虚拟经济”范畴,如果过度脱离基本面,一旦货币政策实质性收紧,届时出现较大风险。这里的收紧包括央行的收紧,也包括美联储的收紧。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领先世界,美元贬值又带来人民币升值预期,中国尤其而要关注资产价格层面的问题。
这一层面的具体执行将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市场。先期回收二手房交易税收的优惠政策可能性比较大,近期各大银行逐步收紧二套房贷只是前序步骤。与二套房不同的是,对自主需求的优惠政策将被纳入到下一个步骤中。
第三步将是退出一部分支撑物价的刺激政策。就目前的基本面趋势而言,中国GDP已经于三季度达到了8.9%,尤其是中国的企业盈利已开始接近08年3季度,即危机爆发前期的水平。在这样的前提下,一些稳定消费的政策也可以开始考虑逐步退出,毕竟这些政策将对物价起到支撑作用,尽可能地遏制通胀预期无疑是防范通胀的重要手段。况且,中国还有资源价格改革的重任。
因此,一旦出口方面继续出现较为明显的回升,例如到达10%左右的正增长,一些消费刺激政策也将退出。与之伴随的将是政府投资项目的适当削减。这些举动应该出现在明年第二季度的某月。
综合来看,即使明年一季度之后经济再度出现不可预知的系统性风险,之前所采取的一些政策调整都不至于引发更大的问题。简言之,明年一季度末,可能是政策调整节奏变化的关键时点。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