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新颖收缩性货币政策或为中国退出政策首选

2009-11-2 18:41: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日前断言,随着宏观经济情况的变化,明年上半年到年中中国政府肯定会对货币政策进行思考和讨论,有可能会出台比较灵活、比较新颖的收缩性政策,目标是应对全球目前越来越明显的流动性过剩。
李稻葵是在出席中欧商学院主办的“第二届全球管理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至于何为比较新颖的政策,他举例说,在流动性较多的情况,除了直接回收流动性外,扩大金融资产的供给也是一种解决方式,如扩大IPO(首次公开招股)规模、推出创业板、扩大在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券的发行都属于新颖货币政策。
“特别是在香港扩大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券的发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国外想炒作人民币的一部分热钱留在香港,该市场做大后可以化解一部分人民币升值压力。”李稻葵说,要在香港建立境外人民币交换市场,可以鼓励大型国企如宝钢、首钢、中国移动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如果在香港也可以分享人民币升值的收益,热钱就没有必要来买内地的房地产和股票了。
他同时强调,建立境外人民币交易市场,一定要和境内人民币交易市场进行隔离,不能对国内形成冲击,可以考虑对境外人民币市场的参与者进行限制。他认为,一年涌进中国的外资大约在300亿-500亿美元,如果香港发行的以人民币计价的国债、债券能够挡住这部分资金,那将是很大的成果。
在谈及美国经济三季度出现正增长时,李稻葵的观点是,美国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转好并不奇怪,因为此次美国金融危机其实是核心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危机。而且美国救市措施思路非常清晰,就是注入流动性。当然,美国的救市措施也会导致全球性货币的泛滥。
近期“退出政策”成为热议话题,李稻葵认为,对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而言,财政政策恐怕必须要先于货币政策退出,因为英美国家要通过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系其经济的进程;而中国的做法可能相反,中国财政状况相对不错,可能先退出货币政策。
李稻葵指出,进入后危机时代后中国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加复杂了,任务可能更重了。事实上,危机过后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更大,也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中国应充分利用经济危机催生出来的G20峰会等舞台,展现大国风采。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