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公路建设发展60年回眸

2009-11-2 18:24:00 来源:网络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贵州从1926年开始修建第一条公路,历经80多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多,从低等级到高等级,目前基本形成了横跨东西、纵贯南北、辐射全省、联结周边省份的公路网。  
   回顾贵州公路发展的历程,1928年我省建成第一条公路;1949年新中国建立时我省共有公路3943公里,能够维持通车的仅有1950公里;1964年,全省才实现县县通公路。 1978年,全省公路总量仅为27354公里,且公路技术等级普遍偏低。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通车里程刷新为125365公里,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通车里程数的64倍。除了全省各地州市均通高速公路以外,全省实现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68.8%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78.8%的行政村通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县乡村公路通达深度,全省公路密度均大幅度提高。   
  数据清晰地反映的是成就,是变化。而这些数据浓缩的,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后十年中,贵州公路发展长河中所涌起的干线公路"保畅工程"、公路路网改造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等一层层巨浪。    
  保畅工程 历史困境中的成功突围    
  贵州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公路是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承担着90%以上的综合客运量和80%以上的综合货运量。为了改变落后的公路交通状况,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1978年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的指引下,贵州不断加快公路建设步伐,从1984年开始,积极抓住国家采取粮棉布"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县乡公路的政策,开展交通扶贫工程,大力修建县乡公路,使贵州公路交通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到1995年底达到32487公里。   
  然而,在当时历史欠账较多,投资紧张的历史条件下,"先求通后求好"成为主流思路。尽管95.3%的乡镇通了汽车,但"好"的问题却迟迟没有解决。到1996年初,6万多里黔道沥青路、水泥路仅占11.2%,且超龄油路高达77%,等级公路比例不到40%。再加上随着交通流量迅猛增长,路况急剧下滑,主要干线和大部分繁忙的经济线路近于崩溃。  
   "当时县乡公路修建标准很低,国省干线又因为养护投资不足,我们每公里的养路费收入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重车流猛增,公路不堪重负,造成全省公路破烂不堪,难以维计的局面。"经历了那段历史的省公路局原局长龚明福介绍说。   
  "贵州到,汽车跳"、"昔日蜀道难,今日黔道烂"的印象使不少投资商、开发者视贵州路为畏途,贵州社会经济发展也因此而受到严峻挑战,人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中央领导对此十分重视,朱镕基同志指示,哪怕少搞一点其他项目,公路建设一定要加快。胡锦涛同志强调,要把公路的建设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   
  1996年,针对贵州公路交通出现的状况,贵州省委、省政府决定实施公路"保畅工程",对全省干线公路和重要经济线路进行重点治理,力争用三年时间改变贵州"路难行"的局面。   
  省交通厅、省公路局迅速行动。1996年6月12日,《关于加强贵阳至各地(州市)干线公路及省际间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发至各地(州、市)交通局、公路养护总段(后更名为公路管理局),号召全省公路职工艰苦努力,用两个月时间,对贵阳通往各地的主干线公路共1660公里进行全面抢修和治理,由此打响了贵州公路"保畅工程"的大会战。   
  "保畅工程"以油路大、中修工程为主,加强干线公路的修补和养护。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缺,全省公路职工硬是在两个月中将1660公里保畅"硬骨头"啃掉。第一年"保畅工程"成效显著,贵阳通往各地(州、市)的公路路况明显回升,社会反应良好。省交通厅、省公路局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乘胜追击,将公路"保畅工程"连续进行到1998年,而此后的两年中每年保畅里程均提高到近9000公里,3年累计完成大中修里程3000余公里。交通部也在1996年至1998年3年中每年专项补助5000万元。   
  公路"保畅工程"无疑是贵州公路交通陷入困境后的一次历史性突围,全省干线公路和重要经济线路路况通过大、中修和强化养护大幅回升,"黔路烂"的矛盾终于得到缓解。    
  路网改造 黔路发展的崭新诗篇   
   建国以来,贵州公路不只是通车里程少,基础薄弱,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差,是导致贵州公路陷入"黔路难、黔路烂"困境的根本很原因。自1996年起,贵州连续三年实施了公路保畅工程,的确成功缓解了贵州公路交通的燃眉之急,然而这不是一劳永逸之举,只不过是历史困境中不得已而为之的治标性补救措施。   
  如何才能标本兼治?在"保畅工程"实施过程中,贵州公路交通部门的决策者们认为给公路"强身健体",通过改造提高现有公路等级和技术标准,增强其通行能力才是强基固本,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途径。而且,就贵州的情况而言,这项工作刻不容缓。但是,贵州由于欠账多底子薄,还有大量乡镇连通公路的问题没解决,亟待改造的公路点多线长面广,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公路要改造,怎么改?   
  探索,从1997年马(场坪)遵(义)公路龙(昌)至牛(场)段20公里公路改造开始。这段公路是翁福磷化工业区重要的经济干线,当时路况破烂难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如果按"保畅工程"要求修复,只需资金500万,然而,工矿区重车流量巨大,不出两年,肯定又会瘫痪。必须改造成二级以上公路才能满足需要,但需资金5000万,省地财政也无力承担,"保畅工程"资金尚且捉襟见肘,这笔钱哪里去找?经过论证,省公路局提出学习发达省区"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向银行贷款4830万元,将20公里公路改造按山岭重丘二级标准改造为收费公路,利用收取通行费偿还贷款。1998年工程建成通车并成功建站收费。   
  马遵公路龙牛段贷款改造的成功是"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资金筹措模式在贵州的首次尝试,它证明了贵州如果要大面积改造公路路网,有一部分项目资金可以这样解决。同时它也拉开了贵州公路大规模路网改造的序幕。  
   就在龙牛段公路改造即将竣工之际,1998年,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快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当年6月,全国加快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提出逐步建立"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多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投资机制,这无疑给贵州公路建设者增添了信心和决心。  
   1998年,省政府作出决定,在继续实施保畅工程和利用以工代赈扶贫资金加快县乡公路建设的同时,采取国内贷款、引进外资、社会集资等多种筹资方式,加快公路改造力度,提高现有公路的技术标准和通行能力。贵州省公路局当年安排改造工程27个,改造里程达731公里。其中贷款收费公路项目8个。1999年,省政府再次提出"力争完成1000公里干线公路改造任务,提高贵阳通往各地(州、市)公路等级"等级,全省公路工作重心开始由"保畅工程"向"路网改造"转移。当年,独山至荔波公路、320国道一碗水至凯里段、凯里至杨柳塘等30个以国家投入、行业贷款、地方配套等不同投资模式开工上马的干线改造工程达1798公里。   
  此前的公路改造为贵州公路部门积累了不少资金筹措、征地拆迁、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经验。省委省政府乘势而上,任务不断加码,2000年,全省实施3000公里公路路网改造,2001年至2004年,每年以5000公里的规模继续推进。并且连续五年,路网改造工程列为省委省政府当年必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这一阶段的路网改造已经不仅限于干线公路,还包含通县油路、通乡改造和新增通乡公路建设。2005年,全省实施3000公里油路改造。   
  200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交通引领经济"的科学理念和大力转变交通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加快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体系的要求,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在干线改造上再上新台阶,大力推进二级公路建设工程,以更高标准提高公路通行能力。   
  按照"条块结合,分层实施,联合建设"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分门别类,因地制宜"的原则,全省各级政府、交通公路部门、社会群众修路建路热情高涨;一时间,"让泥石路早日变成沥青路"、"把等外路变成等级路"、"把低等级公路变成等级高的公路"成为干部群众的热门话题,也成为各级政府和交通公路部门的共同目标。   
  八年来,全省共实施公路路网改造30000余公里,公路路网技术等级大幅度提高,截至2007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23247公里中,高速公路923.5公里,一级公路119.9公里,二级公路2658.4公里,三级公路8649.7公里,四级公路43165.1公里,而其余67730.4公里等外公路则主要是通村公路。   
  八年路网改造的业绩,对于经济欠发达的贵州而言,无疑是贵州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大潮中的一峰巨浪,是贵州开发史上镌刻下的一页壮美诗篇。    
  农村公路建设 泽被高原的德政工程    
  贵州是山的海洋,城镇人口比重较小,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崇山峻岭中星罗棋布的乡村。无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国省道干线公路,大多数都不能直接为广大山民提供现代交通的便利,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公路对于贵州来说,其意义不言而喻。   
  为了打通山门,让农村老百姓早日告别肩挑背驮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交通部门始终没有放慢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而是一次次抢抓机遇,不断加快发展。   
  1984年,国家开始实施粮棉布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建县乡公路。贵州连续17年,积极利用这一政策主打交通扶贫攻坚战。1985年至2001年,全省公路共投入以工代赈资金等交通扶贫资金28亿元,共修建县乡村公路1830条22630公里,这期间,新增了23个县通油路,新沟通419个不通公路的乡。   
  2000年开始全省在大规模路网改造项目中,除了干线公路之外,大量把县际公路、乡公路纳入提等改造内容。同时,继续加紧实施通乡公路和通县油路建设工程。   
  2002年,贵州最后9个不通公路的乡镇相继打通公路。11月30日,当从江县光辉乡的同胞们生平第一次在自己家门口见到汽车时,贵州在这个美丽的冬天实现了乡乡通公路的目标。   
  在交通部"建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柏油路、水泥路"要求的指引下,我省继续在路网改造中推进油路通县的进程。2003年,还是在最边远的从江县,交通部门向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交上了县县通油路的答卷。   
  2003年,全省启动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当年就建成通村公路6000公里,2004年建成8000公里,随后的2005年至2007年,在交通部"五年千亿元"农村公路建设工程的扶持下,全省平均每年建设通村公路不少于一万公里。  
   2003年来的五年,全省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固定资产投资151.9亿元,建成农村公路75130公里。其中,累计建成通乡油路8200公里,通村公路58900公里,通村油路1500公里,按照交通运输部的最新统计口径,全省实现了64.8%的建制村通公路,68.8%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23.7%的建制村通油路。   
  道塞山河旧,路通天地新。农村公路建设切实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环境,"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脚泥"正逐步成为历史。扶贫路连接了千家万户,旅游路延伸到千山万水,产业路遍布了千村百寨,加快发展的农村公路越发显现出了它特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