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合作迈入新阶段

2009-1-12 19:14:00 来源:物流天下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12月13日,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日本福冈成功举行,这是2008年东亚事务的重要事件。几乎与此同时,中韩两国达成一项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38万亿韩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日本政府也确定了大幅扩大与韩国货币互换的基本方针,预计扩大后的金额将达300亿美元,相当于目前金额的两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日韩三方合作的重大意义令人关注。 
    中日韩三方合作已走过9年历程。总的看来,9年来三国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各项合作机制更加健全,务实合作规模持续扩大,地区和国际多边合作显著加强。合作为三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本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这次峰会颇富成果。会后三国发表了《国际金融和经济问题的联合声明》、未来2至3年的《中日韩合作行动计划》、《三国灾害管理联合声明》和《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确立了三国伙伴关系,并将三国领导人单独举行会议机制化,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日韩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提升后的三国关系,将更加具有活力,三国将在以下领域扩大和深化合作,使三国伙伴关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并名副其实。 
    第一,加强政策沟通与协调。2009年在中国举办第十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外长会议及外交高官磋商;开展2009年中日韩合作十周年庆祝活动,对三国合作做出长远战略规划。 
    第二,密切经贸联系。目前,中国是日韩第一贸易对象国,日韩则分别是中国第3位、第6位的贸易对象国。但是,中日、中韩、日韩之间都还未能建立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仍然存在很大空间。根据会议决定,今后将继续就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进行联合研究;尽早达成一个平衡、务实、共赢的投资协议,提高相互投资合作水平;推动建立三国间物流体系,在东亚建立一个无缝连接、环境友好、兼顾安全与效率的物流体系,以促进三国贸易的便利化和经济的增长。为此,三国将于2009年在中国举行第三次交通与物流部长会议;开展海关合作,保障和便利贸易往来;探讨建立三国工业合作磋商机制。 
    第三,扩大财政金融合作。中日韩作为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经济体,已携起手来,把共同应对这场百年罕见的金融危机作为合作的首要任务,在东亚抗击金融危机中发挥核心作用。三国将利用经贸、财政部长、央行行长会议等机制,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对话与协调,探讨加强财政和金融合作,扩大三国间货币互换规模,加快“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尽快建立区域外汇储备库,推进亚洲债券市场建设。 
    第四,充实社会领域的合作。加强议会、教育、文化、旅游、防灾减灾、人口老龄化和家庭保健、媒体、学术等领域交流,促进地方和民间往来,探讨建立三国青年文化交流机制。 
    第五,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三国在认真致力于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同时,可就重点开展渤黄海区域和长江流域等重要水域水污染防治、建设循环型社会、防止大气污染、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海洋漂浮垃圾、防治酸雨及沙尘暴等开展合作。 
    第六,加强周边区域合作。中日韩合作是东亚合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开放、共赢的合作。三国合作与东亚等区域合作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既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又为彼此发展提供更大空间。 
    三国将继续就朝鲜半岛核问题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正处在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中方希望有关各方维护和推动六方会谈的势头,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致力于相互关系正常化,共同促进东北亚地区的持久和平与稳定。 
    中日韩三国互为近邻,是东亚地区最具经济实力的三个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总人口23%,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的18%。在这样三个国家之间,建立三边伙伴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亚洲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三国关系史上的大事,也是亚洲关系史上的大事。变中日韩角力为中日韩携手,将是实现亚洲区域合作进而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全球经济的关键,有助于亚洲在变化的世界格局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三国政治上的互信仍显不足,对亚洲未来的命运也没有一致的看法,建立一个共同体的愿望仍未明确提出来,但是,三国合作符合三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只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互利合作,中日韩就一定能够建立起牢固稳定的伙伴关系,为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王泰平) 
    作者为中韩经济发展协会会长、中国原驻日本大阪总领事(大使衔)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