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钢市:2008年冲高回落 2009年困境中复苏
2009-1-12 13:5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摘要:... ...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林桂乐
2008年上半年,国际钢市承接2007下半年的上涨势头,在原材料价格不断推动下,8月上旬创下292.8点的历史最高点,比年初涨幅高达66.5%。此后开始逐步步入下滑阶段,下滑幅度和节奏逐步加快,到年底,滑至年度最低点150点,比8月初的最高点下滑了48.8%。2008年,可谓是钢材行情罕见的大起大落的一年。
随着2005年全球钢材市场迎来产能扩张导致的阶段性过剩之后,全球钢材市场在2005年出现了为期长达一年之久的回归调整,此后2006年、2007年炼钢重要原材料铁矿石价格,因2005年钢材价格的回落大大放缓了上涨节奏,2006年矿石长协价格涨幅为16.6%,2007年仅上涨9.3%。但同期的钢材价格在经历了2005年的理性回调之后,在2006年、2007年整体上保持了较快上涨势头,因此铁矿石在2008年出现了快速的补涨,平均涨幅高达80%。而在炼焦煤这一重要的原材料市场,2008年8月上旬,全国二级冶金焦由年初的1600元 (每吨,下同),猛涨到3080元,涨幅高达93%。原材料价格的暴涨,是引发2008年上半年钢材价格上涨的一个关键因素。
而在全球各宏观经济领域,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百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进而引发了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海啸。全球经济环境迅速恶化,高成本的钢材市场面临需求萎缩,导致下半年全球钢材价格出现回落,而且回落节奏逐渐加快。
一、2008年全球钢市主要特点及成因分析
综观2008年全球钢材市场的主要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钢厂的大幅减产,钢材产能扩张得到有效的抑制;二是中国市场走势领先于国际市场走势。
(一)大幅减产:2008年全球钢市的重要特点
在下半年全球钢价暴跌出现之后,全球各大钢厂不约而同地采取了减产行动。全球月度日均粗钢产量水平在6月份到达历史最高峰,日产量为395.9万吨,此后一直减少,11月份日产量下降到296.8万吨,比6月份的最高点下降了25%,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快速下降到2005年8月份的产量水平。而在中国,6月份最高日产量为156.5万吨,10月份则下降了26%,日产量为115.8万吨,下降至2006年4月份的水平。减产反映在月度粗钢同比增长方面则是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钢厂月度粗钢产量自9月份以后全面出现负增长。这在中国是自2000年之后连续8年之久的时间里月度粗钢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全球各大钢厂从第三季度中期开始陆续减产,在四季度减产行动达到最高峰。面对令人极度沮丧的市场局面,全球各大钢厂一方面继续加大减产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减薪裁员、削减或推迟投资项目、降低采购成本等方式减少运营成本。在欧洲,南欧板材生产商的处境越来越糟,受需求委靡的影响,南欧的中厚板市场几乎崩溃,工厂关闭、裁员,其中意大利产量下滑40%~50%。在北美,美国AK钢铁宣布2009年下调雇员薪水5%,美国最大钢厂USS关闭3家钢厂,安赛乐米塔尔的运转高炉数也减至3座,USS关闭高炉导致大约3500名工人失业。年底前美国在运转的高炉仅剩9座,仅占美国高炉总量的1/3。受此影响,美国钢厂产能利用开始屡屡创近25年以来的新低记录,11月份的最后一周,美国钢铁产能利用率降至50.2%,创25年以来历史新低记录,而在随后进入12月份的第一周,这一新低记录再度被刷新至49.5%。
从减产情况来看,全球钢材市场在从2000年之后随着全球经济新一轮繁荣周期结束以及高成本特征的突显,全球钢铁行业在2008年出现了转折点。
(二)中国市场走势领先于国际市场
近两年,国际国内市场走势基本相似,但涨幅略有差异,整体上,国内市场走势要领先于国际钢材市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007年,国际国内钢价高位缓慢上行,国内市场钢价涨幅远大于国际市场涨幅。与2007年初相比,LGMI国内综合钢价指数一直保持上升势头,到11月份达到最高点182点,比年初上升27.3%;CRU全球综合钢价指数则在6月份达到最高点173点后(仅比年初上升16.1%),出现小幅回落后基本持稳。
(2)2008年,国际国内钢价出现猛烈攀升,国内市场钢价涨幅远小于国际市场涨幅。原材料价格的攀升大大推动了钢材市场价格的上涨。与年初相比,CRU全球综合钢价指数在7月份攀升至最高点291点,比年初高出60%;LGMI国内综合钢价指数在5月份就达到了高点231点,仅比年初高出27%,不及国际钢价涨幅的一半。
从上面的对比情况来看,近两年国内钢材市场的走势比国际市场要提前一段时间,可见中国国内钢材市场的运行状况对国际钢材市场的影响作用在加大。因此在未来的市场恢复过程中,中国市场的恢复情况也将会对全球钢材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2009年国际钢市将在困境中寻求复苏
展望2009年,我们认为全球钢材市场将会在艰难的困境中寻求复苏,但复苏情况完全依赖于需求恢复的进展。
在亚洲,由于新兴经济体国家较多,需求恢复较欧美市场将会相对容易一些,尤其是在中国,2008年下半年钢价暴跌和产量的骤减,尽管对钢铁行业造成了冲击,但这对行业集中度过于分散的中国钢铁业也有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钢铁业的集中度提高。无法真正实现压缩过剩的产能,是一直在困扰中国钢铁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难题,也正是由于无法实现减产,导致自2003年以来中国钢铁的供需状况一直处于供应扩张的状态,这种供应扩张状态直接导致了2005年中国钢材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应过剩,过剩资源低价出口至国际市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钢材市场出现了1年之久的价格回归。尽管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减速、全球经济可能出现阶段性衰退,都会对中国钢材需求恢复造成负面影响,但是资源供应也在同步减少。所以,我们认为钢材价格2008年出现的冲高快速回落并引发实质性的减产对亚洲尤其是中国市场,不仅仅是冲击作用,更多的可以看成是一次为了健康发展而开展的强制性的调整手段。
在北美,经济前景依旧堪忧。美国制造业状况不断滑坡,美国钢铁业面临的环境依旧比较糟糕,但是不可忽视的是,2009年美国经济恶化情况也步入收尾阶段,美国建筑业正逐步走向稳定化;银行和家庭户之间继续在债务解决和强化资产负债表方面取得进展;随着政府救助计划的执行以及投资者开始回归大打折扣的股票市场,信贷条件逐渐改善;在边际消费倾向较高的人群中,实际收入提高 (由于食品和燃油价格降低);随着通胀压力减轻,政府对食品和燃油补贴支出同步下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空间扩大。另一方面,美国钢厂的大幅减产限产也会在供应面上与需求减少逐渐达到平衡,有望会在2009年第一季度实现价格企稳。第二三季度在亚洲等其他市场的带动下出现价格回升。
欧洲市场,高水平的产业集中度使得我们不必怀疑欧洲钢厂的供给调整能力,欧洲市场内部和中东等欧洲主要出口市场在价格下跌阶段成交清淡,以消耗库存为主,而欧洲钢厂在第四季度为了降低库存,也采用了持续降价促销的销售策略,目前的价位对买方而言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吸引力。伴随着库存的逐步消耗,预计采购方会在2009年第一季度末逐步重返市场,第二季度交易市场有望重新变得活跃,而市场价格也有望出现一定程度的提升。
综上所述,2009年全球钢材市场将在困境中寻求复苏,亚洲市场可能仍会是复苏的领军力量。但是由于2009整体的经济前景仍不乐观,因此,行情出现回升,但幅度也会非常有限。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