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之争是结构性矛盾的反映

2009-1-12 13:45: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韩小平
    整个电力需求的快速下降是始料未及的。对比1998年的金融危机,电力企业觉得这次的影响比那一次要大得多。最近的数据表明,电力企业的压力是空前的。2008年10月,比上年同期负增长4%,到了11月,负增长5.8%。电力需求快速的下降接着带来的就是对于煤炭需求的减少。
    我们知道,电力和煤炭之间,表面上看是煤电之争,背后有着非常深层次的结构性的原因和矛盾,市场化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也是我们这些年来争论的最关键问题。而2002年取消了电煤的指导价以后,煤炭的需求就在减少,但经济复苏以后电力就开始快速增长。因为有电网垄断的缘故,电力的增长实际上是跟供需方直接签订的协议,所以电力一路不断地向银行借钱盲目建设,建设的速度是惊人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数字,2004年增加了5000万千瓦,2006年增加了1亿千瓦,2007年又增加了1亿千瓦,预计2008年还要增加1亿千瓦。增加这么多电量,实际上煤炭供应是跟不上的,铁路供应也跟不上,这就造成了供需之间的脱节,煤炭价格一路在升高。现在碰到的情况就是突然一下子经济出现了大幅度下滑,把双方都弄懵了。
    因为发电容量还在不断地增加,同时需求在减少,所以2008年所有的电力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预计整个行业亏损要超过700亿,而且还在进一步扩大。发电企业不仅要面对煤价的上涨,同时还要面对还款不断增加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发电企业现在完全没有退路了。但是也还是有别的可能性,因为发电企业现在如果最终跟煤炭企业达不成协议的话,或许可以比较便宜地买断这些煤炭企业,所以也有可能会形成煤电企业购买煤炭企业,然后煤炭企业购买发电企业,形成这种新的组合。
    大家都在讲通过价格改革是不是能够解决问题,实际上,现在看来价格改革已经不可能再解决什么问题了,最根本的问题要改变机制。我们知道,2002年的时候,国务院通过了一个5号文件,要改革电力部门。但是因为输配没有分开,就导致了供需双方实际上都是对着电网,电网变成了总买家和总卖家,所以供需之间没有一个交易。现在要上一个高耗能的项目,你没有办法跟发电厂交易,你要去跟电网谈,而电网实际上不建发电厂。而对发电厂来说,也不知道供方是谁,最终的需求是谁。拼命地建电厂,建完以后,现在却没有需求了。在一个良性的社会里,应该是供需双方完成一个有效的交易,如果建一个高耗能的工厂,你就应该跟发电厂去谈,因为电网并没有真正的发电能力。如果你这个项目没有竞争力的话,就没有人给你建发电厂,那这个项目就建不起来。现在由于无法实现双方的交易,造成了我们整个系统的紊乱。
    我们知道,煤炭在国外是没有期货交易的,煤炭交易主要是通过长期协议。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建立长期协议,大家都只能挤在现货市场,这也就是我们每年都在重演煤电之争的原因。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