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喜之后有暖冬——写在“大三通”周年与福建迎来亿吨大港之际

2009-11-11 14:10: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方田
    金九银十,是传统的各行业旺季的通用语,似乎不管市场现状如何,金九月银十月都会如约而至。而今年,海西物流业将 “金九银十”延伸到了整个冬季,秋喜之后有暖冬。
    10月底,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方案出台,明确提出了在福建建设3个亿吨大港的目标,分别是以发展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福州港;以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相协调的湄州湾港;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为辅的厦门港。这三大港口将分别建成国际航运枢纽港和主枢纽港。
    11月2日,福建省交通厅发布今年前三季度数据,福建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3亿千多万吨,同比增长15.7%,预计全年吞吐量将首次超3亿吨,提前一年实现 “十一五”目标。其中,福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6490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首度突破5万标箱。厦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100多万吨,集装箱吞吐量338.54万标箱。近三个月,厦门港货物吞吐量每月均保持在1000万吨以上,照此预测,厦门港有望在11月突破1亿吨,成为福建首个亿吨大港。目前,厦门港正向亿吨大港发起最后冲刺。
    两岸经贸往来方面,今年前三季度闽台贸易一直呈现持续增长稳步回升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闽台贸易总值为49.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3%。今年1~9月,大陆与台湾贸易额736.3亿美元,按年下降29.7%。显见闽台贸易略好于全国整体水平,或者说受大环境影响较小。
    两岸开放 “大三通”一年来,闽台各行业的交流显著。日前,台湾提出希望大陆增加转口货物,以期扭转台湾港口货量下滑问题。第4次 “江陈会谈”上,两岸空运问题年底前将再上谈判桌,台湾努力争取开放两岸定期航班载运转口货。
    巴黎Alphaliner周报公布了2009年上半年世界20大港口排行榜。上半年20大港口排行榜中,只有青岛和天津的集装箱吞吐量增加。尽管高雄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04万标箱下降了18.7%,但仍保持排行第13的地位。厦门港吞吐量完成210万标箱下降了14%,但也挤进入了世界20大港口排行榜。台湾港口方面也表示,受利于两岸三通的影响,台湾五大港口货量下滑放缓,全年下降有望低于20%(注:其上半年高于20%)。
    每一个港口群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有一个区域经济体作为支撑。同样,必须要有一个强劲的经济腹地,才能为港口的腾飞提供强劲动力,腹地与港口的关系密切,攸关成败与荣辱。以泛长三角经济区而言,长三角地区有现代化的港口群。上海港2008年完成货物吞吐量达到约5.8亿吨,宁波港2008年货物吞吐量3.6亿吨,而江苏省目前共有南京港、连云港、南通港和苏州港4个亿吨大港和5个国家级沿海主要港口,此外太仓港2008年吞吐量突破4000万吨,去年更是以11.6亿吨位居全国第一。
    可见东南沿海港口群亿吨大港的背后,代表着海西经济区区域经济总量的提升,同时也是个大港间腹地市场竞争的开始。如今的湖南、江西早已是各大港的兵家必争之地。广州、深圳、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各大港,都想早日把触角伸到中西部。
    相对而言,福建对于中部地区腹地的优势不强,海铁联运业务拓展较为缓慢。而在承接台湾地区产业转移方面,临近台湾的福建反而更具优势。今年5月,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依照相关规划,海西经济区之发展将定位为:第一,建设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以及成立两岸物流中心,鼓励企业投资发展。第二,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第三,建设两岸直接往来的综合枢纽。这三点奠定了闽台经贸文化“大交流”的坚实基础。
    台湾经济是外向型经济,台湾经济地位的衰落必然反映在港口的衰落上。港口的衰落是台湾经济边缘化的重要标志。大家知道,挽救台湾港口衰落,避免台湾经济边缘化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两岸经贸合作,这也是台湾方面急于签订两岸洽签经济合作架构协议 (ECFA)的原因,也是从“海西经济区”到 “海峡经济区”战略构想成型的基础所在。如果说一年前海峡两岸直航铸就台湾港口业的 “定海神针”;那么今后,两岸港口物流业的合作 “风生水起”,闽台贸往来必将取得更大提升。
    11月,我们将见证海西亿吨大港的诞生。当然,1个亿吨大港,尚不足以沾沾自喜,更应看到自身与强者的差距。然而,秋喜之后有暖冬,因为海西3个亿吨大港已经在不远处招手。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