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港:转战铁矿石贸易

2009-11-10 15:33: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谭洪安
    在万众瞩目的2010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即将展开之际,一个强有力的“搅局者”正磨刀霍霍,伺机出手。
    10月中旬在青岛举行的 “第九届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尽管中外大型钢铁企业代表齐聚一堂,但世界三大矿业巨头——淡水河谷、力拓及必和必拓却不见踪影。这个每年一度的研讨会,历来被视为铁矿石价格谈判的前哨战, “主角”缺席,耐人寻味。
    而就在离会场不远的青岛港董家口港区,一个40万吨级的铁矿石码头即将动工建设,计划最快2010年底完工。据说其合作方就是年产铁矿石3亿吨,并以中国为主要市场的巴西淡水河谷。
●欲建铁矿石现货市场
    “董家口港区的远期规划是要建成一个规模很大的铁矿石现货市场。”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朱意秋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铁矿石是当前最重要、最敏感的战略资源之一,一旦这个现货市场成为现实,青岛港的地位和竞争力必然进一步上升。”
    朱正在主持进行一项名为 “中国航线上的市场效益研究”的国家社科研究基金课题。她说,国际公认的海运市场需求风向标——干散货运输市场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 (即BDI),近几年来从2000多点一度暴涨到10000多点, “中国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干散货运输最大的货源就是铁矿石,而目前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按以往惯例,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通常会以离岸价交割铁矿石,由买家自行安排运输。但眼见海运价格节节上升,利润非常丰厚,它们开始改变策略,要通吃铁矿石运输业务。
    据朱意秋分析,淡水河谷等矿业巨头早已注意到,其主要谈判对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以下简称中钢协)旗下钢铁企业,会将相当一部分按长协价进口的铁矿石转售给国内中小钢企,赚取中间差价,它们有意绕过中钢协,与中方贸易商直接谈判,达成交易,把铁矿石运到中国来卖。目前中国共有110家左右获准进口铁矿石的公司,其中约七成为中钢协会员,其余三成是贸易商。
    “这就是淡水河谷愿意跟中方合作建设大型铁矿石码头的根本原因,青岛港及时抓住了这一机会。”朱意秋说, “从战略层面考虑,现在几乎每个有抱负的港口都想建设铁矿石现货市场,能否成事就不好说了。”
●避开重复建设之嫌
    实际上,要在环渤海三大港口的直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力争确立北方航运中心的江湖地位,或许是青岛港急于寻求业务增长突破口的原动力。
    天津港是环渤海功能最齐全的综合性港口,跻身世界港口20强,是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的干线港,而且腹地最广阔,覆盖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乃至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铁路、公路等陆上交通也最为便捷。近年来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开放金融试点、空客飞机组装等众多大项目落户,都为天津港注入了强劲的发展能量。
    6年前已受命建设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大连港,则以物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的东北三省为腹地,在油品、粮食及滚装等货种上占优势,近期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同样上升为国家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又受到中央 “特别关照”,以港口为依托的 “最大造船基地”、 “国际能源港”、“汽车城”等项目上马,后劲不可小视。
    而反观青岛港,尽管一直发展势头不错,是堪与天津比肩的综合性大港,集装箱年吞吐量超过1000万标箱,遥遥领先于天津、大连,但以海产品和农产品为主的大宗散货及石油产品,九成货源来自山东本地,省外腹地与天津交叉,在争夺中不占上风。
    青岛要发展以重化工为主体的临港工业,有一个现实制约条件,就是缺乏充足的淡水资源,青岛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部分需要引黄 (河)济青工程来解决。
    据朱意秋回忆,早在十多年前,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曾亲临青岛考察,计划依托港口运输之便,投资建设大型钢厂,市政府还为此有过短时间的立项,后来终因钢厂需大量消耗淡水的问题难以解决而作罢。
    “青岛做不成大规模炼钢的实业,那就做个铁矿石贸易中心,也是一种合理的替代选择。”朱意秋说。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