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危机时代钢贸行业谋求转型

2009-11-1 3:42:00 来源:现代物流报 编辑:56885 关注度:
摘要:... ...
□ 本报记者燕磊
    近日,中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8.9%的新闻被人们热议。虽然金融危机余波尚未平息,但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以呈现出 “V”型反弹态势,这无疑给金融危机中 “很受伤”的钢铁贸易行业带来转机。
    阵痛过后,留给钢贸人更多的是反思。危机之中,流通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经营步履维艰……痛定思痛,钢贸人深知,这些与单一的贸易模式不无相关。
    面对日趋好转的经济形势,钢贸企业要想提升赢利水平,必须转变经营理念,创新营销模式,以期在今后的竞争中拔得头筹并最大限度地挽回危机中 “缩水”的财富。
 实现转型 服务终端
    在那些从危机中走过的钢材流通商看来, “流通企业面对的市场以及未来的市场将是一个渠道为王,服务至深的市场。”因此,如何实现服务转型和延伸产业链条、创新营销模式变得尤为迫切。
    在中国诚通金属集团公司王先生看来, “今后面对的主体客户将由钢厂更多地转移到终端客户。”因此,钢材贸易的定位要从贸易商全面向服务商转变。在他看来,要把简单的贸易转型到服务方面,包括方方面面,诸如服务中心、服务对象以及服务功能等等。
    至于如何做好服务商, “就是要在供应链上做文章,要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特别是在降低成本这些方面要提供一些服务。”中机某有限公司一位王姓董事如是说,对于批量大的用户,要围绕企业做很多新计划,何时订货,何时采购,何时交货,这里面有很多增值服务内容。
    在市 场 经济 大 潮下 , 顺应 形 势相机而动至关重要,对于流通企业,应当把更多的眼光盯住自己的客户,因为这就是 “大势”。
    “做终端客户是比 较 辛 苦的,但是要考虑的是业务 要 做 长久。”业内人士如是说,在做长久的过程当中,不能仅仅抓住 “利益最大化”这一原则了,必须要建立长期的关系,这种长期的关系是双方互利共赢的,而且可增加利润空间。
    此外,还应重视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中国的市场很大,各个区域的差异也很大,各个地区需要材料的企业千差万别。 “各地的市场一定要结合企业自身的条件以及客户的条件,采取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这样才能做到为客户服务,让客户满意。”
    因此,贸易商向服务商转型的关键是抓住 “终端”。只有这样,把贸易商变成服务商,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才大有作为。
 强调竞合无碍差异
    古往今来, “商场如战场”被奉为生意场上的圭臬。但这次危机告诉我们,正是由于钢贸行业的散、乱、小等弊病才使得钢贸人话语权缺失。
    当前,流通企业应当从钢铁贸易向钢铁服务方向转型。对此,应该更多地考虑为客户做服务,因此,“贸易商之间应该加强竞合。”华中地区某物资公司吕经理谈到,竞合,首先看是否有各自特色、专业、渠道以及网络等。
    作为贸易商,原来注重的是营销,而今后更重视的应是战略管理。看似竞争对手的双方,竞合应基于各自优势。比如,你有上游的优势,我有下游的优势,你有融资的优势,我有管理的优势。
    这也证明了竞合不是让所有企业都归于 “同一”,而是仍需各自重视差异化服务。正如业内人士指出。“竞合与差异化当是相伴相生的。”
    “差异化服务,是利用自身优势,实现流通企业与下游用户的有效对接。”辽宁北方钢铁交易中心总经理马晓明认为,钢贸商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服务用户,配合钢厂,开发生产。对于流通商这一中间环节来说,上游钢厂和下游客户都是 “老大”,而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两者有效地衔接起来,使钢铁产业链得到真正的增值。”他进一步谈到。
    之所以强调服务的差异化,因为 “流通商的下游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这给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业内专家如是说,长期以来,流通行业和钢贸企业关心最多的是行情走势,市场风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市场升级的需要,钢材流通行业已经进入到精确时代,市场细分化更加明显。
    在后金融危机时代,靠的不仅是先知先觉,更应具备善变的思维。因此,中国钢贸行业应吸取危机带来的教训,及早做到从思想到行动上的转型。因为,唯有把握住行业的发展大势,才不至于重复踏入相同的河流。
点评此文章 / 写评论得积分!+ 我要点评
  • 暂无评论 + 登录后点评
  • Copyright © 2006-2020 56885.net All rights reserved..
    访问电脑版